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君武改造国民性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造国民性,重塑民族精神,是五四时期的热门话题。民主革命家马君武从20世纪初就十分关注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吸取世界现代明成果以开启民智,破除旧道德、建设新道德,普及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精神明与物质明的建设同时并举,造就明国民等主张,并努力去实践。他的思想和实践,对新化运动的兴起具有先驱性意义,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君武的实业思想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了马君武实业思想 产生的原因,揭示其实业思想的精髓,以及马君武对如何发展实业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3.
马君武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家。他为发展中国的科技与教育事业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他主张发展科学技术以挽救民族危亡 ,振兴中华 ,并就如何发展科学技术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主张。他既是言者 ,也是行者。他的科技思想及实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马君武实业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君武的实业思想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重探讨了马君武实业思想产生的原因,揭示其实业思想的精髓,以及马君武对如何发展实业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5.
马君武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家。他为发展中国的科技与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列而后已。他主张发展科学技术以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并就如何发展科学技术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主张。他既是言者,也是行者。他的科技思想及实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教育家、大学校长马君武毕生爱国,以培养社会建设人才、救国强国为大学教育目的.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必须要具备三种要素:一是道德,二是知识,三是身体.体育除了练成健康身体外,还寓有养成守法和礼让的精神.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包括锻炼强健的身体、训练战斗的本领和养成团体生活的习惯.要通过创建体育教育机构,配备专职教师;建设体育场地,添置体育设备;积极倡导体育运动,融合体育军训,努力保障大学体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之后,马君武先生多次发表演讲,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暴行,反映了他的富国强兵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蔡元培与马君武是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一生有许多共同点.本文从二者早期的革命活动,国外的游学生涯,民初政坛上的表现,以及在办学上的特点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求深化对马君武一生业绩的认识,推动史学界对马君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以来,马君武研究经历了传略与诗歌研究阶段,多角度关注与研究阶段以及专门化与系统化凸显阶段.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以及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华南、中部、西南地区;研究人员的机构以中文、历史、政治学院(系)以及院校管理部门为主;研究主题集中在办学理念与实践,大学校长角色,教育思想的特色与移植德国高等教育理念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史料基础,提高研究的专门化程度和拓展比较研究的空间将有助于丰富和深化马君武教育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由一个爱国学子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中,面对强大的内忧和日益严重的外患,痛感国民素质的低下是造成国运不济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此,他一方面对国民素质低下的种种表现予以深刻批判,另一方面也通过深切思考提出了种种改造国民性的措施。周恩来早期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反映了一代具有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知识精英,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和思维聚焦。  相似文献   

12.
马君武对培养什么样的实用型人才和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等问题有深刻的见解。这些思想既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实际,又包含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君武办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君武教育理论的爱国性、民族性和进步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十分鲜明、突出和珍贵;他倡导的“教授要苦教,职员要苦干,学生要苦学”,体现了他调动全校师生员工办学积极性的教育思想;他主张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和性格、“文武俱备”、“脑体并重”的“实用建设人才”,给后人予启迪;他在任职期间,矢忠矢信,任劳任怨,亲自筹款、亲自购置仪器、亲自授课,直至逝世,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马君武办学的可贵之处,就是他既保留了中国优良的教育传统,又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教育理论,并成功地把二者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马君武是现代中国最早的歌德译介者,本文主要结合马氏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趣味,来分析其接近歌德的原因.强调歌德是如何作为那代人的"德国资源",介入并参与了现代中国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精英对国民的启蒙较前进一步走向深入,进入到国民性改造的层面。他们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在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因而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民性改造的方向——坚持个人主义,追求独立自主的人格。但这种个人主义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中国急迫的救亡背景与中国儒家传统之烙印。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属于精神—文化—心理层面的一次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它在新文化运动中达到了高潮。通过批判国民劣根性,探讨国民与民族、国民与国家的关系,把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革新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向了一个高潮;通过反思与批判,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国家的强大,关键是弘扬新的国民精神、塑造新国民,即实现人的近代化与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国民性”思潮就是一场人的近代化运动,在思想理论方面为今天国民精神的重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上的先驱人物之一,马君武接受并积极介绍西方的进化论,糅合中西,形成较具特色的进化论思想。探讨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不仅有助于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对于窥视其思想全貌和时人的思想活动乃至社会变迁,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黎玮  张希 《成才之路》2011,(6):16-17
梁启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所研究的领域涉猎众多。本文针对梁启超的德育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其德育思想形成的原因、背景及内容,目的是想通过对梁启超德育思想的研究,发掘其中可以为我国当代德育作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与马君武借鉴德国大学理念之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享有"北蔡南马"美誉的两位留德学人蔡元培和马君武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在担任北京大学和广西大学大学校长期间,学习借鉴并倾心践行德国大学理念,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风格,为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概括总结了两人目前仍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的相同点和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20.
马君武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学者和教育家.1928至1940年间,他三次出任广西大学校长之职,尽心竭力,为兴办广西大学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办学思想及实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