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天,在《东写西读》看到《假如没有唐僧》这篇文章,作者对唐僧表示不满,说唐僧既无本事,又不辨是非,不分美丑。若世上少了唐僧这样的人,生活会更加美好。如果几年前我看到这篇文章,一定拍手叫好,视文章作者为知己。现在我却不这么想了。作者说取经是件简单的事,是唐僧把它搞复杂了。我认为取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它不仅仅是为了《西游记》中所说的弘扬大乘佛法,普度众生,取经本身也意味着一种勇往直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恰恰是体现在唐僧的身上。假如取经路上真的没有唐僧,那可就麻烦了。虽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位本…  相似文献   

2.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主要的和次要的”。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阅读,学习分辨课文内容主次,使阅读能抓住重点, 《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书信体的讲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汉要帮助学生在“读”中理出信中说了哪四件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四件事中“应该怎样读书”这件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其次,向学生提出问题: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了哪几件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主要说了哪件事?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帮助学生分辨主次: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一步一步说清楚的。另外,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弄懂文中关键的句子,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学能力。 《再寄小读者》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作家冰心写给少年朋友的一封信,教学中,应在学生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消化“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思路,找出重点段落,比如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四件事,而第三件事”怎样练习作文”则是本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中作者写得最细致、最具体的地方,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另外,在  相似文献   

3.
《论语·为政》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庾哉?人焉庾哉?"意思是说:首先观察一个人因何去做一件事,然后观察他如何去做这件事,再观察他做此事时的心情如何,安或不安。如此观察,一个人是好是坏还能向何处去藏匿呢?!它的本意是告诉人们如何去鉴别一个人的好坏,考察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三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和《第一次抱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着重歌颂人间真情的. 虽然三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倾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此文是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相似文献   

5.
<正>“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中。讲的是宋国有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之后),(便)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还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说起来,我是《山东教育》的老作者了。早在1964年我就为《山东教育》投稿,这件事虽然不大,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它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如果没有这件事,我的生活也许是另一种样子。 “小解,你写的文章发表了!”泰山中学党委董秘书告诉我。 董秘书的话是那么认真,不会是开玩笑。于是我问:“在哪里?”他回答:“最近一期《山东教育》。”我答应了一声,表面显得平静,内心却很激动。这是每个“爬格子”的人都曾经历过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时空》2008,(1):93-95
《播种希望的日子》是一篇美国作者写小时候和爷爷之间发生的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后来这件事成为伴随他一生成长"不可能泯灭其生机的一颗种子,一颗希望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闺塾》这出戏在《牡丹亭》全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一是它通过丫头春香和杜丽娘的闹学 ,昭示了主人公青春的初步觉醒 ;二是因春香发现大花园而为后文情节伏下了一笔。可以说 ,如果没有青春的觉醒和大花园的发现 ,就不会有《牡丹亭》这部传奇和杜丽娘这个鲜活灵动、光艳照人的形象。该出戏的成功 ,得益于作者对事件的精心安排、人物形象的鲜活刻画 ,以及使语言行动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身份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一下事件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精心安排了三件事 ,即解说《关雎》风波、文房四宝风波和发现大花园风波。在写这三件事前 ,作者…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6,(2):47-48
彭剑斌(青年小说家.出版小说集《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我喜欢《烟斗》的构思和切人角度.老人唯一的儿子死了——他女朋友在工厂里放了枚炸弹,把他炸死了,她自己也死了.这个事件本身就很具有"爆炸性",作者在写这件事时,也宛如在文章刚开始不久就放置了一枚炸弹.这个不同寻常的事件,完全可以单独写成一个故事,但作者把它压缩在一句话里,把那些巨大的信息和能量在短短二十几个字里急剧地释放干净了——在后文中,关于这件事,再也没有提到一个字.这样一种效果就跟炸弹爆炸是一样的,它的能量和震撼也只在一瞬间爆发.  相似文献   

10.
在上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有同学问:“课文中说:‘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者不屑载这件事,只有《文艺新闻》上有点隐约。其辞的文章。’《文艺新闻》也是上海的报章,它载了‘这件事’,为什么前面说上海的报章‘都’不敢、不愿,不屑载这件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这个同学的提问颇有点咄咄逼人。笔者曾多次上过这篇课文,但没有人就这个特选句提出过问题,教者也就囫囵过去,现在是回避不了了。这个句子从逻辑上分析起来是矛盾的。但语言不等于逻辑,丰富多采的汉语中有不少有  相似文献   

11.
骑猪乐事     
星星姐姐:骑马、骑驴、骑骆驼、骑牛……"骑"事太多,何曾听过骑猪,这倒是件稀罕事!咱们一块瞧瞧去!  相似文献   

12.
对每一个人来说,长到一生,短到一个小时,都要做决定,决定去做哪件事,不做哪件事。因为要做的事太多,我们不得不有所取舍。取舍的标准是什么?在本期的《目标越明确越能够管理好时间》一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四象限分析法,也就是把一个人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且紧迫的事件"、"重要但不紧迫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天早读课后,我路过校园操场边的花坛,无意中发现一棵树在"冒烟"。这真是一件稀罕事!我忍不住大喊起来:"大家快来看,这里有棵会冒烟的树!"这一喊不打紧,好多同学都跑了过来。他们里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的“故为之说”的“说”,不少参考书都当作动词解释。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评注译析古文百篇》里,把这句话解释为:(我)为这件事作了这篇“说”的文章。在注解里又说:“‘说’原是名词,一种文体。此作动词。为之说,为这件事作一篇‘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文评注》,也持同样的看法。《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之’字作介宾,‘说’字作动词,指写作(这篇文章)。或者‘之’字作指示代词,充当定语,‘说’字作名词,指一种文体。两说都说得通,就柳文而论,前者才是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15.
读到一篇题为《感受第一次》的作文,觉得很有特点,值得提出来谈一谈。作者写的什么"第一次"呢?讲的是这样一件事: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迷上了日本卡通《篮球飞人》。它的全套有许多本,陆续上市。作者从父母给的午餐中每日省下一点,积少  相似文献   

16.
陈晖 《教学随笔》2013,(10):126
李商隐的《锦瑟》因其艰涩难辨而被称作诗歌王国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它的神秘面纱有多少研究者试图去揭开。这首诗歌没有写一件具体的事,内容指向比较模糊,尽管如此,没有任何人去怀疑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它带给人们的美感和艺术享受无端无已,令人久久回味。  相似文献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18.
一同学被班主任要求去医院测智商:"班主任把我叫去,说孩子的成绩不太好,要测一下智商。"前不久,一位家长向本报芳芳校园热线反映了这件事。家长说,他觉得老师是在怀疑自己的孩子是弱智,这令他很"受伤"。(《海峡都市报》)报道说,该家长告诉记者,班主任林老师说,孩子成绩不太好,让他交100元,下周带去医院测一下智商。老师还说,班上共有10名学生要去测  相似文献   

19.
稀罕事——买农药开“处方”□张克言买农药开“处方”,这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件稀罕事。但是芮城县陌南镇农技校已这样坚持了多年,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陌南农技校是陌南农科站和农技校联合创办的一所别具特色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94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农村成人...  相似文献   

20.
散文虚构说     
写散文不能虚构.众多书章如是说:——"散文所描写的一般是真实人物,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之上,进行某些剪裁和加工";"它可追忆一件年代久远的事,也可记述一件刚刚发生的新事";"而作品所描写的景物,都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中山大学出版社:《写作大要》)——"散文,一般写的是真人真事,作者夹叙夹议,抒发自己联想".(秦牧:《散文创作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