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数学"教学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能力状态及情感体验基础上的教和学;是一种遵循学生知识习得规律、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产生数学学习亲近感而不是畏难情绪的教学指导策略;是一种建立在生活与数学辩证关系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还是指导数学教学乃至影响教学的一种朴实的、现实的、有效的教学理念。"生活数学"教学理念核心要素有三点:一是数学生活化;二是生活数学化;三是生活化与数学化的适度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缔造符合实际的数学环境,使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作用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积极性。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问题(一)现实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脱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将所学知识与生  相似文献   

3.
高中必修阶段有机化学教学强调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选择与生活贴近、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展开教学,是做好教学设计的重要策略。在必修2"乙酸"的教学中,基于对乙酸知识内容、教学价值以及学情的分析,选取"酿造醋与勾兑醋有何区别"这一生活素材来设计学习活动,教学中关注实际问题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乙酸的性质,建立"现象/用途性质结构"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疏导所学知识、拓展知识层次、帮助学生把新授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问题导向"的层阶式复习课有助于帮助学生高效地复习初中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数学课亦是如此。头开得好与坏会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效,所以我们切不可忽视导入这一环节,应依据教材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教学活动中来。导入应具有生活性。由于小学数学教材大都是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新知识,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的确,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生活化教育都不可或缺.将教育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生活联系起来,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消除学生"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严重脱离的现象.而对于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来说,更要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居林 《教师》2012,(3):35-35
一、解读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生活实际与原有知识背景,联系生活教学,将生活问题课堂化,课堂内容生活化。教学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渗透知识。因此,只有将学生置于生活背景下学习,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同,应用更灵活。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和事实。然而现在为了应付考试,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讲授知识,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认真教,学生细心学,学生看似学得很好,可是一到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原因是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这样的教学现状该如何改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和教学认识,让"生活味"和"数学  相似文献   

9.
源本课堂就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与知识经验,遵循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自然生长的一种教学课堂,它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在"源本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追溯知识的来源,从而培养学生发掘知识本质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提倡"生活即课程""学习者在情境下建构知识"等理念。知识来源于生活情境和实践,教师要创设情境化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真实发生。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基于真实生活,基于学科特点,基于任务的完成,基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弱,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不足,课堂参与程度较低.文章以光学课程中"等厚干涉"一节为例,探讨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该教学设计以培养方案为指导,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驱动教学活动进程,用"知识结构树"体现章节知识脉络,利用流程图规划具体的教学活动,从知识建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反思,解决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设置、学情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规划和实施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指导下,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教学中,作者尝试以知识为依托,把生活生产中蕴含的知识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真正体现生物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享受生物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完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利用生活元素.课堂教学从学习知识技能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活教育情境,引导其在"做"中学,在"做"中提升,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数学生活化是指以生活化的素材与方式展开数学教学,包含了"生活化"和"数学化"两个维度.数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其目标源于真实生活情境,基于学生知识经验,旨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教学实践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5.
数学生活化是指以生活化的素材与方式展开数学教学,包含了"生活化"和"数学化"两个维度.数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其目标源于真实生活情境,基于学生知识经验,旨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教学实践进行多角度、多方向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保证这一教学方针的落实,高中生物老师应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多鼓励学生关注生活点滴,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知识,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进步,了解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有利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并锻炼学生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形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从中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下我就在教学实践中怎样让"生活"为数学课堂服务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创设生活问题,引入数学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  相似文献   

18.
李秀会 《考试周刊》2013,(13):56-56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赖高明 《福建教育》2020,(52):38-39
<正>"探究与分享"栏目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结构板块嵌套于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中,这一栏目的活动设计不仅是正文观点的论证和补充,而且承载着帮助学生生成具有主体性"道德知识"的功能。这种设置体现的是课程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一定的知识依托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思生活,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复杂关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探究与分享"栏目设置正是打通知识与生活的价值链接。"探究与分享"聚焦初中学生所面临的成长困惑、道德难题,致力于帮助学生搭建迈向道德与生活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内容、过程、策略等方面予以立体性关注,做到尊重教材,合理运用,充分发挥这一栏目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的,是个人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主动建构的;学习是"同化"与"顺应"中的知识和意义的建构过程;情境是学习的重要背景和条件。利用建构主义审视当前我国的中学政治课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世界以及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问题日益凸显。教育理念的发展和中学政治课教学实践需要,与建构主义理论的主张不谋而合。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中学政治课教学应注重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找准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