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暑假重读《红楼梦》,对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学诗一段文字颇有感触。香菱自评王右丞诗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上”字用得最恰当不过。黛玉听了,笑着指教,“上”字原是从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依依”两个字化出来的。香菱琢磨一番,点头叹赏,又有所悟,以后作诗,果然令人折服。瞧,这一教一学,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效果还真不错。原因何在 ?明眼人不难看出,黛玉本人深厚的诗文功底是她教诗有方的根本保证。   在大力呼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今天,科学的教学方法日益得到人们…  相似文献   

2.
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来看,教师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创新尝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使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 一、利用导语激趣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我在教学语文版九年级(上)王维的五言律诗《使至塞上》时,引用古典《红楼梦》里香菱的一段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竞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同时结合香菱对该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评价,使学生急于探究香菱形容的情境,从而使得通过学生对该诗的探究,强化学生对该诗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该诗所描摹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我在《说‘于’》一文里提出:“‘于’字在古代汉语里是个纯粹的介词,它只起一种单纯的介接和组合作用。”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里是说:“古代汉语的‘于’字,比现代汉语的‘在’、‘到’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运用叠字的很多,《诗经》的首篇第一句"关关雎鸠"就用了叠字。历代文人诗歌也有很多用叠字的,如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等。  相似文献   

5.
韩爱玲 《现代语文》2002,(12):30-30
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三册选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课本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中“墟”字的注释为“集市”,笔者以为值得商榷。《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体现了陶渊明平易淡雅的风格,“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绘的应是这样一幅图画:“远远望去,是一片模模糊糊的村庄,从那小村庄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这是多么淳朴、宁静的田园风光,正是这种淳朴宁静深深吸引了陶渊明,使他下决心告别虚伪、嘈杂的官场。而如果把“墟里”释为集市里,则顿感嘈杂之声入耳,破坏了这幅画的宁静和谐,恐非陶…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有“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之句。高中语文课本注释为:“誓,似应作‘諐’。諐,古‘愆’字。諐违,过失”。究查课本注释的依据,不外如下:纪荣舒《玉台新咏考异》:“誓违二字,不可通,疑諐违之讹。諐尤‘愆’字”。闻一多《诗选与校笺》:“纪说是也,今握正。”余冠英《乐府诗选》、“誓或疑是‘諐,字之误,是古‘愆,字,过失也。‘违’也是过失。”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一):“‘誓’可能是‘諐’的误字。‘諐,音同qian,同‘愆’。‘愆违’,过失。”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也认为  相似文献   

7.
桓谭《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  相似文献   

8.
正在给学生朗读金波爷爷写的《尖尖的草帽》: "我停住脚步.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老师,老师,我觉得作者多写了几个‘我’字,可以把后面两个‘我’字删掉."宾相凯打断了我的朗读. 许多同学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是啊,老师您说过的,一句话里有一个主语在前面就可以了,这里都有三个‘我’了."  相似文献   

9.
温志权 《学语文》2005,(2):45-45
某字“同”某字,某字“通”某字。是古书注解中常用的术语。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烛之武退秦师》注解里。针对“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句,有“共,通‘供’”之注。对该字注解用“通”的还有: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二版)。然他书该文此字注解里。又有“共,同‘供’”之注。如:《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二版);  相似文献   

10.
闫德胜 《学语文》2014,(2):58-59
正1998年1月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其第597页"闫"一词条注明:"‘闫’不是‘阎’的简化字。‘闫’和‘阎’是两个不同的姓。"2010年4月语文出版社出版了与上一部《字典》系同一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二版)。该词典第1509页,对"闫"一词条依然是这些字句的注释。我们对此颇有异议。近几年我们续修了我宗支《闫氏家谱》,查考  相似文献   

11.
正在给学生朗读金波爷爷写的《尖尖的草帽》:"我停住脚步。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老师,老师,我觉得作者多写了几个‘我’字,可以把后面两个‘我’字删掉。"宾相凯打断了我的朗读。许多同学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是啊,老师您说过的,一句话里有一个主语在前面就可以了,这里都有三个‘我’了。"我只好停下来。仔细一看,短短  相似文献   

12.
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高校通用教材《古代汉语》“古音通假”(通论)中说:“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的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归园田居》中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句,课本将“依依”一词注释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陶渊明诗歌最明显的艺术风格就是平淡自然,他的《归园田居》是格律诗产生之前诗歌中大量使用对句的一个范例,这些对句不仅具有内在的韵律美,而且词语工整,表现出汉语的语言形式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对句写来顺势而成,毫不费力,从节奏上、意境上,恰具平淡自然的韵味。“暧暧”注释为形容词“昏暗,模糊”,则“依依”也应理解为形容词,释为具有动词意味的“轻柔…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的“故为之说”的“说”,不少参考书都当作动词解释。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评注译析古文百篇》里,把这句话解释为:(我)为这件事作了这篇“说”的文章。在注解里又说:“‘说’原是名词,一种文体。此作动词。为之说,为这件事作一篇‘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文评注》,也持同样的看法。《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之’字作介宾,‘说’字作动词,指写作(这篇文章)。或者‘之’字作指示代词,充当定语,‘说’字作名词,指一种文体。两说都说得通,就柳文而论,前者才是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15.
正王力指出:"‘你’,《广韵》:‘乃里切,秦人呼傍人之称。’似乎是唐代新产生的一个词。其实‘你’也是一个‘强式’,是‘尔’字古音保存在口语里。"[1](P316)太田辰夫也据《广韵》的记载"你,乃里切,秦人呼傍人之称",提出"你"或许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方言。[2]吕叔湘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中认为,第二身代词就是古代的"你",汉晋以来,草书里久已把"爾"简化作"尔"。  相似文献   

16.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1962年,北京,中华书局)对“近者祸”一句未加注释,不过该书上册第一分册333页说:“者字词组译成现代汉语,有时候可以简单地译作‘……的’,但是古代汉语的‘者’并非等于现代汉语的“的”。因为这两个字的性质和用法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勇者’固然可以译作‘勇敢的’,但是现代汉语还可以说‘勇敢的人’,而古代却不能说‘勇者人’。”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归园田居》中有“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句.课本将“依依”一词注释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8.
红楼诗话     
香菱要学诗,黛玉让她先读王维的五律。读后黛玉问她领略没有?她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又似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说:“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说:”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  相似文献   

19.
李闯 《湖南教育》2008,(5):38-39
在人们的心目中,陶潜是一位超脱红尘的“田园诗人”“隐逸高士”。他41岁弃官归隐,躬耕垄亩,用诗歌描写田园风光,吟咏劳动生活。“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高洁心灵的真实写照。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田园诗才是渊明的独创,他到底还是‘隐逸诗人之宗’,钟嵘的评语没有错。”(《陶诗的深度》)这几乎成了历史公论。  相似文献   

20.
说“自己”     
说“自己”安徽枞阳中学马茂书自己,在现代汉语里是个自称代词;在古汉语里是两个词,在表意与用法上,“自”与“己”有相同之处,更有千差万别。先说“自”。《孔雀东南飞》里有些“自”字。人教社《教参》在“疑难问题及难句解释”4中说:“按‘自’字除作‘自己’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