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但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存在着严重的对马克思主义不自觉和不自信问题,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内生性“失位”、“缺位”、“错位”的把脉和外生性“移位”、“抢位”的诊断,认为要通过“稳位”、“归位”、“定位”“三位一体”共同作用使马克思主义转化成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必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尊、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尊,是在世界和中国两个坐标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具有不可磨灭的当代价值的信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是指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对于其他思想理论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诸多理论内容上,更体现在它的理论范式和理论特性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即掌握包括自我批判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批判武器,自觉反思对阉割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教条式的"绝对普遍主义"阐释。  相似文献   

3.
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要划清二者的界限,就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明确和掌握这种思想理论"划界"的根本标准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其理论自觉的不断提高分不开.自觉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和旺盛生命力,持续自觉的理论创新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使中国共产党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职业倦怠和兴趣枯竭的双重危机,一级学科的设立有助于缓解这种危机,但克服危机最终有赖于学科发展的学术积累和推进,以及高度的学科自觉和力求学术之真的理论志气。  相似文献   

6.
王颖 《教学研究》2007,(2):129-1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职业倦怠和兴趣枯竭的双重危机,一级学科的设立有助于缓解这种危机,但克服危机最终有赖于学科发展的学术积累和推进,以及高度的学科自觉和力求学术之真的理论志气.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可以从三个向度展开:从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有机联系来把握整体性的贯通性研究,从其形成、丰富和发展来把握整体性的过程性研究,以实践为视域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中把握其整体性的实践性研究。这样的整体性研究,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浩繁的系统工程,只有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将其切实地推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创新理论实现了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的这两方面重要思想的整合,揭示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生产实践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实践关系和实践水平,而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又是通过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表现出来的。因此,肯定了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与肯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它需要民族化的总体自觉意识作为推动力。20世纪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宣传和科学运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相继形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由于民族化自觉意识不强,时代主题转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种种困境。新时期先进化建设有利于培养明主体的民族化自觉意识和促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和知识经济全球化等新情况,马克思主义面临重大挑战。只有根据世界新形势,立足社会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12.
"理论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稳固的、持久的意识,成为一种坚定的确信、执着的追求,即一种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即坚定信仰是科学的、自觉的信仰,这种"理论自信"必以"理论自觉"为基础。理论自觉的本质在于理论掌握群众。把改造世界作为自身最终宗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大众的理论自觉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加强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是提高理论自觉,并进而加强理论自信的根本。建设学习型政党,努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是确立理论自信的根本条件。"化理论为德性",把理论内化为主体的德性,是通过培育理论自觉进而确立理论自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核心要素。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高度文化自觉的根本要求。基于这样的理论前提,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以文化为维度,凸显文化特色,积极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目标、文化环境和文化策略,不断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表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本质上是一致的。高职院校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坚持“双主”教学模式、把握教材重点、找准切入点,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理论自觉即教师对自我作为理论主体存在的自觉,它意味着教师以一种独立思想精神和批判态度对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事件有意识地追问与反思,以寻求对日常教育现象、问题的澄清与解蔽。理论自觉是教师在教育变革中能够以变革主体参与变革推进以改革在实践层面真正发生的需要,也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关系着大学生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应从文化自觉的维度审视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和而不同应成为比较教育发展的方向.遵循和而不同的方向,促进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和探索,必须关注比较教育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在比较教育领域里实施跨文化哲学对话重要的是实现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8.
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为课程理论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角、价值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课程理论的文化自觉过程中,本土化是其研究逻辑,并倡导课程理论的对话与课程理论的和谐共生。课程理论文化自觉的路向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跨学科方法论为参照坐标和以专门学科的研究范式为具体方法应用作为其方法论选择;以课程理论学科的终极价值为起点构建课程理论的学科体系;课程理论构建主体需要自觉觉醒其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的政治主体性是党内民主发展的主要动力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的政治性本质统一于人的社会性本质之中,人在创造历史的政治活动中具有政治主体性,这正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生成的理论逻辑.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政治主体地位在现实中尚未得到完全实现,党员的政治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遮蔽的状态,并直接制约着党员主体性动力的生成.因而,要使党员的主体性动力由潜在状态变为现实状态,必须通过民主意识培育、民主制度建设、民主创新力塑造等多种途径彰显党员的政治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要有实践的动力,又要有精神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是多方面的,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论追求,对党的前途和命运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