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勃除作《滕王阁序》外,还作了一首《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相似文献   

2.
忆子安     
子安(王勃,"初唐四杰"之冠字子安)落水惊悸而亡的消息传来时,我正教稚子志儿读他的《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突然听到他辞世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相似文献   

3.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②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③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④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⑤ 。[注 ]:①滕王阁 ,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西章江门上 (一说南昌市 ) ,下临赣江。《文苑英华》收录此诗 ,题作《滕王阁歌》。②渚 ,水边小洲。鸾 ,传说中的凤一类的神鸟 ,这里指刻有鸾鸟图案的铃铛。《礼记·玉藻》 :“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 ,行者鸣佩玉。”③画栋 ,绘着彩色图案的梁柱。南浦 ,此指位于今南昌市西南…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璧,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但作为“主”体的诗,其价值和影响都不如作为“宾”体的序,序文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作者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为:“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去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  相似文献   

5.
登上高处,凭栏远眺,壮丽山河尽收眼底,因而容易激起人的豪迈之情,古代诗词中也不乏这样的作品。但是纵观古人的登高诗词,大都兴起的是满怀愁绪,也许正如苏轼所说的"高处不胜寒"吧。细细揣摩这些登高诗词中的愁情,或感慨岁月沧桑,或倾吐漂泊之苦,或表达思念情浓。一、登高咏古,感岁月沧桑站在高处,四面远望,固然会有"荡胸生层云"之感,但也容易令人慨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尤其是登临古迹,这种情感更为强烈。王勃在《滕王阁》一诗中写道:"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相似文献   

6.
“梦湘先生”补说广东潮州仙美初中李来涛1987年11月14日《北京晚报》上《陶然亭的对联》一文曾写到“王梦湘雨中登陶然亭远望,留下秀美诗联:珠帘暮卷西山雨,阁道回看上苑花”。1989年第4期《文史知识》上有钱鼎芬先生《“明湖第一词流过客”——王梦湘》...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七律名篇《登楼》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为深刻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在朗读基础上,着眼品读能力的训练,运用比较的方式,达到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古诗文中的"阁"建筑文化的价值意义对《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妻子娘家小妹的那句"且何谓阁子也?"印象颇为深刻。再一联想,古诗文中提到"阁"的次数还真不少,有王勃笔下的滕王阁、黄庭坚登的快阁、木兰从军回家后的东西阁、《促织》提到的大佛阁、《水调歌头》里的朱阁等等。这些阁是一种建筑吗?在不同时代"阁"的制式有变化吗?在文学作品中"阁"承载了怎样的意义和情感?在古诗文中"阁"体现了怎样的民族心理和民俗文化?一种建筑,几篇古诗文,一系列的问题,就可以建构新课程背  相似文献   

9.
滕王阁是中国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之一.提起滕王阁,我们自然会想起王勃.清代学者尚熔有诗云:“自到江湖来,外人咨不休.倘非子安序,此阁成荒陬.”地以人传,地以文传.王勃28岁时写的《滕王阁序》,使滕王阁名传后世,构成了滕王阁上一道最靓丽的人文风景线.滕王阁始建于公元652年,当时苏州刺史李元婴调任洪州(南昌)都督.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22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他生长于帝王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宫廷艺术的熏陶,酷爱音乐、舞蹈、绘画和游猎,艺术天分极高.自从他到南昌,都督府中便日日洒宴不断,夜夜笙歌长鸣.但是都督府毕竟太小,盛不下他那颗骚动的心.李元婴便带着一伙手下及歌舞乐伎出城游逛,信马由缰地来到赣江边上.这可真是个好地方.远眺,可见西山叠翠,南浦云  相似文献   

10.
熊召政先生的《雨中登滕王阁》,引领我们走过了1453年的回头路。标题中有"雨",可文中真正写到"雨"的地方不多,不像苏东坡之《望湖楼醉书》,李健吾之《雨中登泰山》等写雨的诗文,通篇的文字都被雨淋湿了。而本文中只二三处点到雨,作者整篇文字都在侃滕王阁的变迁,发怀古之幽情。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六册《听潮》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对于其中的"云汀"一词,课本注释为"这里指云白色的海滩.汀,水边平地,"我认为这样解释是欠妥的.我们通过课文本身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第一,"云汀"是"在海面上",并且"闪闪颤动着,银鳞一般";第二,课文下文说,"它(指远处灯塔上的红光)和那"海面的银光……",可见,"云汀"并非指云白色的海滩,而是指被月光照耀下的一条狭长的海面.  相似文献   

12.
阮籍的《咏怀诗》向以幽深、隐晦著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阮旨遥深",钟嵘《诗品》评阮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后人多赞同,但因角度和解读方法的相去各异,对阮诗的读解有不少忽视诗歌本身,笔者试图采撷前贤今人之高论,结合一己之感悟,略述读《咏怀诗》的浅见。  相似文献   

13.
<正>《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历来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其中“雨雪”词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据《经典释文》“雨,于付反”(即“雨”读去声)注释为:“雨,是动词,雨雪,即落雪。”《大辞典》释“雨雪”云:“下雪。”正是以《诗经·采薇》这四句为证的。这样训释向无异议,其实大可商榷。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有句言"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苏教版高中语文解释"始指异之"为"才指点西山并感觉到它的惊异"[1],将"指"释作"指点",为"用手指示"之意。整个句子中,"指"与"异"两个动作具有承续性,即先"指",然后感觉到惊异,二者应紧密衔接。在此处译文中,"指点"为一种行为动作,"异"则是一种心理感觉,两个词的关联性不强。此种释义并未突出文言语境应有的衔接性与承续性。  相似文献   

15.
"回首向来萧瑟处"出自苏轼《定风波》。人教版教材编者仅对其中"萧瑟"一词做了解释,将其余字词的解释付之阙如,似有不注自会之意。然而,我们将"回首"释为"回头","向来"解为"历来(或一直)","处"训为"处所"后,难免生发疑意。因为,此句不论直解为:"(苏轼)回头历来(或一直)风吹雨落的地方",还是稍加意解,"(苏轼)回头,走到历来(或一直)风吹雨落的地方",终究与词境词情难以契合。词前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相似文献   

16.
中考终于向我们遥近,本期中考快餐特别设立了"中考作文预测"板块,教你抓住中考作文审题"三要素",传授如何写出考场作文的高分"秘籍",助你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7.
徐静 《辅导员》2011,(17):18-19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路人借问,小童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重在写神,在遇到"路人借问"的情况下,小儿急着"遥招手",为什么呢?因为害怕惊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一句,课文是作如下注释的:意思说早年的时光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还特别引用了《汉书·冯异传》里的句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无论是《滕王阁序》中的句子,还是《汉书》中的原句,都涉及了一个重要的词语“桑榆”,课文注释也有交代:桑榆,  相似文献   

19.
《阁夜》是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重要篇章,是杜甫晚年流寓大西南时期的重要作品,融入了杜甫漂泊无依、年老多病、忧国伤时的多种悲慨,沉郁哀伤之气笼罩全篇。诗中有凄冷孤寂的三峡夜景,又有凄惨悲壮的战争创伤,还有"卧龙跃马终黄土"这样发人深思的历史人物。全诗的整体理解原本也没有障碍,只是"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句总让人不得要领,"渔樵的夷歌"到底是什么情感色彩的意象,很难给予明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惩”     
《国殇》有“首身离兮心不惩”句,课本把“惩”注释为“惩创”、伤损”,把这句解释为“首身分离,斗志依然不屈”。我认为,这一解释不够恰当,《说文》云:“惩,(乂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