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琛 《考试周刊》2014,(87):138-139
<正>历史是什么?狂人说是"吃人",Arnold Joseph Toynbee说"是胜利者的宣传",两者如出一辙,从道德层面分析,这类说法过于情绪化。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许多时候,我们不是历史的见证人。"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说也说不清,我们更多的是面对的文本,文本涉及的是作者,作者通过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
历史最大的属性是什么?历史是前人为后人所记录的人的活动,历史是属人的。历史产生于人,服务于人,而人之所以为人,从哲学角度上看,必须是"活"的人,死了的人失去了人的特征也就不成其为人了。历史也是"活"的。一、历史是属人的——我理解的历史观1、人说历史有人说历史是一具"木乃伊",因为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历史教学应该回答的问题。其实,很多人已经给出了答案。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简明扼要,非常经典!国人也有类似的说法,如"科学给人知识,历史给人智慧"。这是著名化学家、北京大学傅鹰教授的一句名言。他解释说:学习科学中的定律、定理、学说等,让人可以得到知识,然而了解这些知识的产生背景和过程,科学概念变迁的来龙去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画卷中,她们如漫山遍野的栀子花,暗吐芬芳。她们没有牡丹的绚烂,没有玫瑰的 炽热,但她们是这幅长卷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樊姬 一日,楚庄王回宫,夫人樊姬问:"您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庄王说:"我与虞丘在讨论国 事。"樊姬问:"虞丘是什么人?"庄王说:"是楚国有德行有见识的贤人。""我看未必!"樊姬说, "我曾为大王求得美女。现在,比我贤淑的有两人,与我同等的有七人。我没有因自己的私欲而  相似文献   

5.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旨在告诉我们要牢记历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同样强调历史的重要性;"此人不可靠",祖上有历史遗留问题,是在说他被历史遗留问题钳制住了.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理论界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见解主要有三种:"社会关系说"、"劳动说"及"调和说"。这三种阐释都有经典文本的理论依据,但站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维度并考虑到马克思学说的价值取向,深入分析后会发现这些见解都未充分体认经典作家的本意。马克思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更多的不是从人与其他物种相区分的本体论角度来进行,而是从体征人的存在意义的价值论维度来进行,即:探讨人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实现人的现实解放。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上说,"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日的.从伦理道德上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作人来对待,无论是一个社会组织、团体、政党,也无论是人与人之间,以至每个人对自身,都应把人当作人来对待.从教育教学上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对待.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位思考与处理问题,理解人、尊重人、相信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是重现人类的画卷,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索.思想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读史使人明智."龚自珍更是深有感触地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可见历史在前人心目中的地位,怎样教好历史呢,教学多年,我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9.
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说:"史学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里面跳动着现实的生命"。但当前我们大多数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找不着"人",看不到"人",丢了"人",人的缺失缺位,会导致历史教学的底色退化。经过近半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历史教学要避免过分关注精英人物,帝王将相和成人,眼睛多向下看,历史上的"儿童"需要走进我们的中学历史...  相似文献   

10.
<正>法国历史学家米细勒曾经说过"历史是民族的史诗"。历史的功用不言而喻:大到一个国家,以史为鉴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察古观今方能展望未来;小到具体的个人,历史提供给我们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是精神食粮,"读史以明智",历史使人聪慧、使人明理,因为历史本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经验与教训,历史的重要性自不必细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抑或说,为什么要研究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并非仅仅是为了"记住过去"。卡尔说:"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我们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才能理解现在。使人能够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能够增加把握当今社会的力量,便是历史的双重功能。"过去是现在的投影,在今天——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们为了和平的目的了解和研究日本的历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解释为:"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学者李剑鸣认为:"它(史学)关心的是人,研究的是人,探讨的是过去时空中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及其意义。"[1]朱孝远先生则这样描述历史:“历史是时间、空间与人的活动密切联系着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3.
整体赏读大学者胡适先生曾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是胡先生对古今中外那些随意编造、虚构、曲解历史的现象的总结和反讽。这篇时评以鲜活的事例再次证明:编写历史的人一旦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怪圈,他们的口中、笔下所呈现出的绝不可能再是客观的史实,只能是为其所用的"虚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我在中国已经四年了,教了四年的书。我老是告诉我的学生、我的同行:搞研究工作应该注意到概念。每一个我们用的概念会有它的历史,有的概念有比较长的历史,比方说"西方"、"了解"。我在北京与汕头都听到过同样的话:我们中国人了解西方比你们西方人了解中国多得多。什么是"西方"呢?什么叫"了解"?中国人说西方涉及美国,俄罗斯不属于西方,因为这个概念是两百多年前俄国发明的。到现  相似文献   

15.
<正>在电视上看了中国历史研究院揭牌仪式的实况报道和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我想,每一位史学工作者都会和我一样,倍感振奋。其原因有二:一是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历史及历史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他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又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二是同时高度评价了史学工作者的积极贡献。他说:"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史学界人才辈出、成果丰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总书记对史学与史学工作者的高度评价与亲切问候,令人深感与有光荣焉。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的人。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文学家也曾对阅读的价值给予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具有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7.
善良     
善良,字典里的解释是: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与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讲究独善其身,善心长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他还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读诗只有透过这些文字符号,使作品表现的情、景、物、人、事、理在自己的内心跳跃起来,才可能理解诗人。才可能理解诗歌内涵。但由于特殊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高梅  周立志 《中国教师》2011,(Z1):169-169
<正>历史学科在德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龚自珍曾说过,"出乎史,如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而"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可以说历史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它是一个民族不灭的记忆、不朽的精神传承。古往今来,历史一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历史理性及其"具体真理说"进行了阐述,认为历史理性是与科学理性相对的概念,彰显的是"偶然世界"哲学本体与历史理性的"个体性原则",历史理性应重点关注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行动研究中的"具体真理";其次,对大学人才培养活动的异化现象人才培养模式论进行了历史理性批判,认定人才培养模式论体现的人学假设是"抽象的个人"和"片面的认识主体",体现的"科学理性"而非"历史理性"以及"工具的人"而非"理想的人"的价值取向;最后,基于历史意识中的"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产品的自生产性"以及历史理性的"具体真理说",提出对大学人才培养活动改造举措,比如遵循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倡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使得个人的可能世界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个人的人生价值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