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伊始,无论是习主席接地气的掠心一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抑或是大萌子接地气的倾心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举国震憾,全民传颂。接地气的一问或一曲,在激发民众心灵共鸣的同时,“接地气”理念也引发思想品德教师的思考。被奉为“高大上”的思想品德课怎样从“神坛”俯下身姿接地气呢?一、生活是气之源  相似文献   

2.
马年春晚,一曲“走心”的歌《时间都去哪儿了》以真挚、平实的旋律引发了全国观众的共鸣,拨动了成千上万听众的心弦,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感动,赢得了人们的泪水,赚够了人们的掌声。  相似文献   

3.
正马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赚足了眼泪也赚足了人气,它触动了几乎所有观众的泪点。是的,在慢慢成长慢慢老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在某一特殊的时间点上,惶恐地发现时间已经飞逝,也都会不自觉地问自己一声,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教师的我,也常不自觉地在某个时间点问自己,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比如期末考试前后,再如年末岁初之际。当然,这是比较新潮且较有意境的问法,受了这首歌的影响而已,更通俗的问法是:这些时间里我都干了些什么?我都干了些什么?备课、上课、改作业、处理各种问题、撰写各类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要经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道德情感,让品德教学走进学生生活,强化学生道德实践,开展学生角色体验等活动,引发学生行为共鸣,内触学生心灵,让学生从自觉自己的行为逐步走向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他各学科也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不是像思想品德课那样,整个教学过程都着力于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教育。因此,思想品德课本质上又是一门德育课程,应义不容辞地发挥其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6.
<正>【题目】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歌手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许多人,请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7.
声音     
<正>读了《江苏教育》(班主任)2018年7月刊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文,我深受启发,因为开设有关珍惜时间的班会课,引导高中生科学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该班会设计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贴近生活实际,以学生成长视频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时间都去哪儿了"进行思考,随之通过  相似文献   

8.
王瑶瑶 《学子》2014,(4):14-15
正一、迫在眉睫——拯救板书的原因1.一声提醒引发的深思每接手一批新学生,总会问他们同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怎么样的思想品德课,曾经有一位同学的回答一直令我难以忘怀,他说":我喜欢老师写板书的思想品德课"。追问之下,了解了他的意思,他认为会写板书的老师认真负责、底蕴深  相似文献   

9.
正一不小心,许多问题便凭空掉落。比如,爸爸去哪儿?时间去哪儿?青春去哪儿?总统去哪儿?以及最近关涉马航370的"飞机去哪儿"?这些"去哪儿",总让人感觉生活过得毫不清醒、身边尽是睡眼朦胧之客。生活好像突然结成一团乱麻,化为一团雾霾,纠缠,撕扯,模糊,带毒,令人颟顸而晕眩,因而充满无所不在的迷惘感。正视前方,没有方向,所以常常仰天,但脱口而出的,却既不是斩钉截铁的陈述,也不是抒情性的慨叹,而是大梦初醒时懵懵懂懂、怯怯弱弱的疑问。  相似文献   

10.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基础德育的阵地,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们教师要善用教材,进行创生教学,让思想品德课焕发出特有的育人光彩。一、凭借教材,立足本位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离开教材,思品课程教学从何而谈?为此,我们必  相似文献   

11.
<正>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教育通过生活发出力量并成为真正的教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活水""源头"在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是思想品德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素材"。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与时俱进,根植于生动、丰富的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这些"活水"引进课堂,坚持从社会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出发,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后实践生活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思想品德课教学之门的钥匙.走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你会发现每个教师都在认真负责地上好每节课,竭力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面教育.但我们的努力并非都达到了实效,就好像有了上好的原料,不一定能做出美味佳肴一样,上了思想品德课不等于有效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往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依旧背道而驰.这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仅停留在学生的语言上,没有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之中.而且,有的教师凭着不是十分完备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处处采取他自以为是的活动化、开放化教学.殊不知,这活动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真正的活动".这种开放是"所谓的开放",而不是"真正的开放".  相似文献   

14.
刘建新 《学周刊C版》2011,(1):118-118
情感是具有某种生活经历的人在特定的环境、时间、场合、生活背景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我们要在课堂这一固定的时间、场合,让有不同经历的人共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件并非简单的事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让学生在特定的场合产生正确恰当的情感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正确引导。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把原来的知识目标转变为情感价值目标,这足以说明情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纷纷陷入思考,然而幼儿园孩子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也值得教育者深思。幼儿的一日活动究竟是如何度过的,时间是否有效的利用,细细看来其中问题层出不穷,等待的现象也是处处可见,而且大部分是消极等待。本文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在幼儿园小班展开深入研究,结合案例了解消极等待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具体、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并能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将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相似文献   

17.
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书本知识强制输送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将接地气的教学选材、学生的情境活动、教师情感、教师的道德活动等教育元素融入教学,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8.
糖的热量很高,适当地摄入糖分会满足人体各方面机能的需要。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加点糖,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共鸣。满足学生的需之切,学生必会乐其业。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大多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对于思想品德课,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观",还是教师的"教学观"都存在误区,直接阻碍了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试图从教师的"教学观"入手,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生活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行和倡导的重要理念。它与思想品德课的联系最密切,思想品德课最大特点就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