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阿长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一些小孩牵着父母的手直嚷着要糖吃,酒楼里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街上的吆喝声更是一波连着一波。阿长好奇地东看看西看看,惹得众人都朝阿长望去,可阿长仍沉醉于寻找之中,没有发现众人此时的异样目光。  相似文献   

3.
还记得鲁迅笔下的那个丑女阿长吗?她喜欢“切切察察”,对孩子管教严格,可以说带少年鲁迅许多磨难。虽然阿长身上有着许多消极落后的东西,却有着一种伟大的“神力”,  相似文献   

4.
阿长是鲁迅散文中经常提到的一个人物,是小鲁迅的保姆。鲁迅先生称她为“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狗、猫、鼠》)。据说,她在乡下死了丈夫,也丢了土地,没法过活,便跑到城里来谋生,来到了周家,做了小鲁迅的保姆。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4.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刻画人物的方法。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可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6.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邃的佳作.细心体味,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一、独具匠心标题新.<山海经>是文章的动情点,也是作者情思的触发点.正因阿长为"我"买到<山海经>,长妈妈才让"我"感激和怀念.标题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和范围,突出了主旨.  相似文献   

7.
张勇 《学语文》2003,(1):26-26
初中语文第三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笔者在教读时,感觉到课本对此文的注释有两个失当之处: 1.虽注但不确切。课本对《尔雅》的注释是:我国古代的辞书,作者不详,大概是汉初的作品。这条注释忽略了《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曾塑造了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诸如收入中学课本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等,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这些小人物是病态社会中艰难挣扎着的不幸者,他们愚昧、麻木,在他们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亮点。而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正紧锣密鼓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积极实验 ,特别是今年秋季将有 3 0 %的七年级 (初中一年级 )学生使用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 ,到底该怎么样教、该怎么样学 ,虽然已有规定 ,但落实到操作层面 ,确非易事。为了帮助广大读者用好课程标准 ,用好实验教材 ,我们先刊发几篇人教版 (《行道树》《黄河 ,母亲河》)、苏教版 (《问题与讨论》)的课例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同时也期望更多的一线实验教师和教研人员把您的教学设计 (课例 )及试教研究成果寄给我们。来稿请写明“课程改革纵横”字样。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曾塑造了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诸如收入中学课本的《孔乙已》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等,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这些小人物是病态社会中艰难挣扎着的不幸者,他们愚昧、麻木,在他们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亮点。而收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小人物——保姆阿长,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钥匙。师:老师把金钥匙(塑料片制)送给同学们,用它来打开科学的大门。谁能不用任何工具把钥匙固定在小黑板上? 生:我能。(几经尝试,无法将金钥匙固定在小黑板上。) 师:我们不妨这样试一试。(拿出几颗曲别针  相似文献   

12.
【导学创意】《阿长与山海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纪实性文章,全文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鲁迅的作品普遍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往往较晦涩,常常于写人记事的平淡的笔墨间蕴蓄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回顾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重点详略分明地再现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真实地展现人物性格。二、课文解读这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 ,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 ,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 认真地朗读课文 ,通过再现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体会长妈妈真实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二 )问题情境 这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一个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吗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  相似文献   

14.
教学背景长期以来,困扰语教师的一大难题就是教学鲁迅先生的作品感到很“棘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仍似懂非懂。例如初教《阿长与〈山海经〉》一,教师花费了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从自身的角度认识,设计了两个自认为较完美的问题,即“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的思想感情如何?”让学生去思考。结果是学生虽然能用条式说出答案来,但对人物的分析评价仍处于平面的、浅层次的。人物形象仍“立”不起来,更谈不上个性化特色了,效果不能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师:提起鲁迅先生,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一上学期学习过他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写到的那位讲述美女蛇传说的故事高手--长妈妈,是对鲁迅童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先生曾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她,有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即专门回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鲁迅先生终其一生没有写成一篇专门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而对一个普通的保姆却花了不少的笔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为现代文坛的领袖,提到他,总会想到他的匕首投枪似的杂文,他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徨彷》,他站在时代浪尖上的《呐喊》,那声音振聋发聩;即使是对人(藤野先生)的怀念,也是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政治味道浓厚。今日细品鲁迅先生在四十六岁之际所写的回忆散文《阿长与〈山海  相似文献   

17.
《阿长与〈山海经〉》记的是儿时的保姆长妈妈。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长妈妈的怀念,是对长妈妈无限的敬意与感激。从所叙的事件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阿长对童年鲁迅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无论是繁琐的礼仪,抑或是讲长毛的故事,还是买《山海经》。只是因为知识的缺陷,有时我们读来阿长是那样的粗俗,是那样的可笑,是那样的愚昧,但这样的阿长才是真实的,她以她的方式关心一个孩子,是出于内心深处的,是那样的真诚。教学本课,重点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阿长的"真",体悟蕴含其中的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8.
《阿长与〈山海经〉》作为一篇经典文本,其教学内容到底该怎样选择一直不甚明晰,有分析人物形象型、学习写作方法型、品析语言型等等.但无论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都应从散文的体式、鲁迅散文的特点和这篇文本的特质等方面来对文本进行分析,这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才会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9.
一、检查预习1.你能认出下面几个字吗?颈掳灸骇脐(不会的,查字典解决。)引导学生区别“灸”与“炙”,组词“脍炙人口”“炙手可热”。从造字法的角度区别字型、识记字音、理解字义。2.你还记得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吗?粗拙憎恨淡薄惶急霹雳模样(不会的,查字典解决。)3.你能告诉大家下列词语的意思吗?诘问震悚(不会的,查字典解决。)二、明确问题学贵质疑,在预习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提出许多问题,我整理了一下,有两个最典型的问题:第一个是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正如于昆田同学所述“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这类问题提的很有深度…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留给世界一个斗士的背影.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鲁迅也有温情的一面,像战士在未散尽的硝烟中遥想和平.《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鲁迅作品中少见的充满温情和同情、充满感激和怀念,甚至有些内疚和愧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