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本解读有其客观性,但又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文本解读有其确定的一面,但也有其不确定的一面;文本解读需要源于文本、尊重文本、回归文本,但又不能完全就事论事地拘泥于文本,还要有适当的延伸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把古诗文内容转换成现代文内容的过程,我们通常叫做翻译。中国的古诗文向来讲究微言大义,年代越久远,我们就越难准确地传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内涵。因此,翻译也就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古人在翻译过程中讲究  相似文献   

3.
治学有三境界.王国维在从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常为人称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小语界同仁已达成这样的共识: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催化剂",也是确保教学成功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基本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教师文本解读的功力如何,成为决定其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作为一种与阅读教学相伴始终的教师言语活动过程,文本解读是否也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5.
6.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英语文本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要研究阅读的三重境界以指导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7.
诗词教学,要构建起诗词与学生当下生命的联系,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实现诗词教学的三重境界:读得清楚,理解诗词的字面意蕴;读出画面,还原诗词的生活意蕴;读懂神韵,体悟诗词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8.
人生有三重境界,做学问有三重境界,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我"。一、语文就是生活语文是什么?语文即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相似文献   

9.
人生有三重境界,做学问有三重境界,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我”。  相似文献   

10.
古诗之中所流淌的,是千年不衰的纯正文脉。学习古诗,就是传承千年不变的"文化基因"。语文课上,当儿童与一首首经典古诗相遇时,应该引领他们进入这样的一种境界——三维共振,相互融通。把古诗的诗意从儿童的内心深处唤醒,外在的诗,慢慢变成内在的言,内外融合,形成新的语言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正>曾记得幼年时期,寓言这一文学形式是我的最爱,文章巧妙譬喻,把复杂化为单纯,把抽象变得具体。寓言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亲切易懂。娓娓道来的故事,奇幻有趣,似乎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生动再现了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纷纭的社会现象,让我在瑰丽的幻想色彩中,接受着一些做人的教育。步入激荡的青春年华,不知不觉远离了寓言,原因是我不知何时起觉得寓言的故事情节过于怪诞,尽是些编造的东西。自以为成熟的我将一  相似文献   

12.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三位教师分别执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片断,折射出三种不同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文学性,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三重境界,即趣、达、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是中华的瑰宝,更是中华母语的根。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根性",以绵延不绝的诗词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文字、文学、文化三层境界的教学,夯实学生的言语根基,丰厚学生的文学底蕴,修炼学生的人格气质,使他们自觉地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的核心价值,在文不在言,言是文的载体,是学习文的工具。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以下三重境界来达成教学功能。一.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目标。诵读、积累、领悟,这是学生主体语言习得的规律。无论在哪一个环节,教师都要致力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培养,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满堂灌,逐字逐句分析,自我陶醉,却使学生  相似文献   

16.
17.
曾记得幼年时期,寓言这一文学形式是我的最爱,文章巧妙譬喻,把复杂化为单纯,把抽象变得具体.寓言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亲切易懂.娓娓道来的故事,奇幻有趣,似乎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生动再现了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纷纭的社会现象,让我在瑰丽的幻想色彩中,接受着一些做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非连续性本文区别于"连续性文本",它需要学生从图文并茂的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面对独具特点的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又该如何去探求、遵循其教学之道呢?下面笔者就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见解。第一重境界:入情入境始与亲——循"境"而"入"境,即教师在课堂伊始创设的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相对叙事性强的"连续  相似文献   

19.
<正>季羡林先生指出,"带有创造性的东西都有它的敏感"。作为立德树人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时刻怀揣强烈的教学敏感,主要包括素材敏感、时代敏感、学生敏感、问题敏感和生成敏感等。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敏锐感觉,更反映出教师的人文底蕴和气质品格,对提高教师教育境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以苏人版八年级下册"维护正义"为例,谈谈教学敏感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前圣先哲,多有关于为人、处世、做学问的境界之说。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做学问的三重境界进行了高度概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审视政治课有效教学,前两重境界是政治教师行走在术、法的"必然王国",第三重境界则是进入了教学之道的"自由王国"。相信杨伟东老师关于政治课有效教学三重境界的阐述会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