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六册《听潮》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对于其中的"云汀"一词,课本注释为"这里指云白色的海滩.汀,水边平地,"我认为这样解释是欠妥的.我们通过课文本身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第一,"云汀"是"在海面上",并且"闪闪颤动着,银鳞一般";第二,课文下文说,"它(指远处灯塔上的红光)和那"海面的银光……",可见,"云汀"并非指云白色的海滩,而是指被月光照耀下的一条狭长的海面.  相似文献   

2.
<正>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诗传》就解释为:"中国,京师也。"后来,"中国"也引申指中原地区、天下之中心等。而"人"与"民",在先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民,众萌也。"那么,"中国人民"作为完整独立的语音单位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3.
"惊艳"一词,从使用效果来看,有人认为是"羡慕",有人认为是"惊讶",有人认为是"妩媚",有人认为是"香艳"……莫衷一是。不少学者从词义、句模出发,例证"惊艳"的种种用法:性别指称转换、指物泛化、语义降格等。2004年第2期《咬文嚼字》就"惊艳"词义组织过一次讨论。结论是:所谓"惊艳",是因"艳"而"惊"。这个"艳"本指人,说得准确一点,是指人的妖娆美好的形象,也可以指物。凡面对人的美或物的美而深感惊诧,皆可称之为"惊艳"。《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吸收相关合理意见予以收录:【惊艳】动词。惊讶女性的美艳:她一出场,四座~。可见,权威工具书限定此词的适  相似文献   

4.
<正>"充电"一词,百度检索其引申义为:现代多指为企业、个人补充力量或知识,不断使人进步提高。教师要不要"充电",这已经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问题在于怎样增强教师的"充电"意识,以及如何选择"充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2008,(2)
"两面词"本来是指古代汉语中同一个词兼有相反的两面意思。如"受",既可以指"接受"的意思(如《孟子·告子》:愿留而受业于门),又可以指"传授"的意思(如《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本文所指的"两面词"是指由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的词相叠组成的词组,如是否、能否、是不是、抓不抓、有没有、能不能、好不  相似文献   

6.
教学余光中的《乡愁》,除了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以及与之对应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外,还不应该忽略两个词:"这头"与"那头". (一)"这头"和"那头"是指什么? 师:第一节"这头"与"那头"哪个指家乡?哪个指外地? 生:"这头"指家乡,"那头"指外地.因为词典上"那"是"指较远的处所","这"是指"此,指目前的或较近的或刚刚提到的人、事、物、地或想法".家乡近,应是"这头",外地远,应是"那头".  相似文献   

7.
白凌志 《学语文》2014,(2):56-57
正笔者在教学夏衍的《包身工》(人教版高中第一册)时,对学生提出的"文中‘不假思索’是不是应改为‘不加思索’"的问题,也产生了疑惑。为了解决这个疑惑,笔者首先上网搜索了"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的词义解释,竟然发现了问题:第一,《百度词典》、《百度百科》和"百度知道"等栏目均收录词条"不假思索",并对其作了解释,而未收录"不加思索"。唯有"互动百科"栏目收录了"不加思索"。第二,《百度词典》、  相似文献   

8.
"奇葩"一词的本义为"奇特而美丽的花",时下可以指"离奇、怪诞、个性的人或物"。传统的"奇葩"是名词,主要做主、宾语,新潮的"奇葩"在句法功能上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可以修饰名词做定语;2.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太、更"等修饰;3.可以充当谓语。"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其流行除了该词本身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人们求新求异和娱乐游戏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问有这样两个句子:1.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2.Can you bring some,things to school?在这两个句子中,同样是把某物"拿"到某处,为什么表达方式却不一样呢?答take和bring这两个词都有"带、拿"的意思。但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take表示"拿走、带走",通常指从说话人这里拿到别处;而bring表示"拿来、带来",通常指从别处拿到说话人这里。例如:  相似文献   

10.
<正>张家港市云盘小学秉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信"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的道理,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体系——云课程,"云课程"既取了学校"云盘小学"之"云",又应和互联网之"云",努力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准备一份资源,使其成为一个系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一、多元整合将已有的校本课程和以往散状的"节"与"周"进行归整,和部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互相融合,以学生的生活轨迹为轴,以学生的社会化关系为面,架构了"绿的萌生"、"蓝的积淀"、"红的绽放"、"黄的生成"、"橙的接力"五大模块,分别对应五个主题词,即约礼、悦读、尚美、至真、融和,引导孩子们  相似文献   

11.
"老爷子"是对尚在的长辈老人昵称,受到两个规则的支配:①指称长辈的亲属词后加"一子",所指发生较大的变化;"爷子"不再指爷爷,而指年龄较大的人;②指称长辈的亲属词前加"老一",用于年岁较大的亲属,表示尊重,爸爸的同辈,爷爷的同辈,老爷爷的同辈都可以用这个词称呼,对于年长的非亲属男性,也可以称"老爷子",以示昵称。  相似文献   

12.
正清初沈谦《填词杂说》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为"词中二李"。而"当行本色"则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词本是唐代一种新兴流行歌曲的唱词,为供宴饮娱乐时用。晚唐五代的欧阳炯《花间集序》有云"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庶使西园英哲,用姿羽盖之欢";故而以《花间集》为代表,最初词的题材多为美女与爱情,少数涉及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笔者在一次常规调研中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容乐观。一是"伪预习",学生对预习置若罔闻:有的把文章读完一遍就结束;有的碰到疑难字词,直接"百度";有的则更会"省事",索性搬来《课课通》,答案一抄便完成。二是"过预习",学生的预习苦不堪言:听范读、写生字、抄词语、画句子、写段意、概文意、做摘录、作批注、查资料、  相似文献   

14.
古有"红颜知己",今有"蓝颜知己",将"蓝颜"和"红颜"作为男、女两性的的代名词符合中华文化长久以来的委婉、含蓄的心理认知观。"红颜"古已有之,"蓝颜"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作为"红颜"一词对应的新兴词,二者同代指人,分别寓指男、女性。类推机制是新词产生的重要规律,由"红颜"至"蓝颜",而在众多颜色词选"蓝"作为"红"的对立面,组成"蓝颜"一词,是值得深究的,本篇论文则主要从语义认知、心理因素方面探讨"蓝颜"作为"红颜"对立词出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须"和"需"音同而形义不同。"须"本义指胡须,常用义指"一定要",多显副词用法(如"须要、必须、务须、须知、须采取措施")。"需"本义指遇雨停下来等待,常用义指"需要",现不单用,只能组成合成词或固定短语,显动词用法(如"需要、必需、需求、各取所需")。因二者音同义近,常与几个共同的字组成的词也易混用。"必须"和"必需"就是其中的一对,  相似文献   

16.
"小帅哥"叫张竞文,是一个12岁的男孩儿。先来介绍一下帅哥名字的学问吧:"张",意为张扬的个性;"竞",表示不服输的精神;"文"是指文化、文艺、文学、文明等一切与"文"沾边的好词儿。既然是素描,就不能不欣赏一下帅哥的外貌。怎么说呢,几乎所有的人见了他都会说一句"这孩子怎么  相似文献   

17.
<正>有句老话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如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形容女子如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材。"它警示人们的是:词汇的使用要有新颖性、创新性,忌讳鹦鹉学舌、拾人牙慧。今天可好,什么词儿时髦,经过媒体的放大,迅速炒成"热词",大众则趋之若鹜,一夜间风靡南北——如"忽悠",如"郁闷",如"恐怖",如"风景线"……这种"流行词"往往让人始而欣赏,继而麻木,再则反感。  相似文献   

18.
正即将写下的这篇小文,说的也许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我还是觉得很想一吐为快。先来说说现实生活中比较流行的潜规则一词。上网从百度百科中得知了潜规则的解释:"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明规则"而言的,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成俗的,但是  相似文献   

19.
<正>1."言意共生"中的"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中的骨肉,是具体形象的,是有声有色的,具化为词、句、段、篇的构架方式;二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关涉词、句、段,篇的材料内容。"生言",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迁移运用,积累言语素材,形成运用组块,通过阅读"文意"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产生新的"意"。2."言意共生"中的"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  相似文献   

20.
先请看下面两幅图片:其实,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使用"精典"一词的情况还真是不少的。那么,到底是该用"精典",还是该用"经典"呢?"经",《说文》:"经,织也。从糸,巠声。""巠"义为"绷直"、"笔直"、"僵直"。"糸"与"巠"联合起来表示"绷直的丝线"。本义是指纺织机上为织布而设的纵向的绷紧的丝线(以供纬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