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表述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一内容修改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结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单音与和声"教学设计心路,阐述自己所理解的精细课堂打造。一、研读课标,揣摩教材,目标明确化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起着方向性、决定性作用。为了教学目标确定的准确性,首先应该研读课标。根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要求,在"我与他人和集体"之"在集体中成长"部分,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加班级和学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遵循原课程标准大结构不变的原则,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以思想品德为核心概念,注重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培养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以更加方便使用为目的,明确突出了课程性质及课程特性,清晰了课程理念,微调了课程内容,帮助初中思想品德教科书编写者和教师更好地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与教科书的编写。  相似文献   

4.
王爱忠 《山东教育》2013,(Z2):55-56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课标(2011年版)》)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也是思想品德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课标(实验稿)》)相比,笔者认为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更加重视公民意识教育。现结合对《课标(2011年版)》)的学习研究,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基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2014年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悄然启动。新课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以课程标准全新架构或修改为起点,而十八大以前形成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显得有些滞后。基于此,本刊特别推出"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标准审视"系列策划,旨在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审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力从性质理念与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展开,帮助广大教师厘清关系,更新观念,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内涵、体系和培育方法,充分发挥现代出版传媒对学科教学的导向与引领作用。徐开颜同志承担本系列策划开篇之作,从时代感、道德感、责任感三个层面阐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在同一性,将发展核心素养的"DNA"深深嵌入学科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修订版》增加了不少新的观念和内容,无疑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中华文化观"的提出就是其中之一。中华文化观在《修订版》中的表述主要有两处:"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  相似文献   

7.
对2003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旧课程标准进行研修,有利于我们合理、有效和有序地开展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新课堂的打造和教学评价活动,以构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准则、价值评价。个人价值观具有稳定性,社会价值观具有变化性、体系性。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  相似文献   

9.
<正>与前文所述的"中华文化观"不同,"热爱祖国观"是课程标准的永恒主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是这样表述的: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改版》)将其修改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新课标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修改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与前文所述的"中华文化观"不同,"热爱祖国观"是课程标准的永恒主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是这样表述的: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改版》)将其修改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新课标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修改为  相似文献   

11.
<正>素质教育虽已实施数十年,但很多学校教育理念依然落后,存在"教育质量=教学质量=升学率=考试分数"的现象。在此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往往不能独善其身,部分教师甚至随波逐流,不能正确把握课程功能,与课程标准要求相去甚远,偏离德育方向,忽视公民意识培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价值追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课程目标定位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如何把握新课标理念,推进思品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许多思品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要做好新课标背景下的思品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一、思想性"思想性"是思品学科最显著的特性。新课标指出,"思品学科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变动很大,实验稿原来只有4条建议,2011年版新课标把第1条建议变成教学建议的前言,之后还有5条建议。这些教学建议,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要求,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要求。教学建议强调:"教学是落实本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2011年版新课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把课程的性质界定为:"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2016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小学生开始走出校门、走向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较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部分做了重要修改,删去了"教师的教学评价",将"学生学习评价"改为"评价方式",明确了课程评价的具体指向;将"评价原则"改为"评价  相似文献   

16.
王慧 《中国德育》2014,(3):10-12
21世纪初,公民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重视。相对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加凸显公民教育的相关内容。它强调做负责任的公民,新增加富有正义感内容,明确公共精神是学校公共生活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7.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然而,纵观当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状况,不难发现,尽管教材编写得精彩纷呈,但思想品德课给人的感觉免不了依然是枯燥说教,课堂活力不足,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不强。那么,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生发出魅力,演绎应有的精彩呢?一、融入生活,感同身受,使抽象内容真实化《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8.
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全面实施。综观2012年山西、河北、河南三地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其在贯彻能力立意、走进生活、体验探究等方面已走在全国课改前列。回眸经典,如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绚烂花朵,自然而然地被这种真实德育而打动。一、山西:体验的力量新课标强调学科教育的人文性与实践性,要求在教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1年12月28日由教育部印发,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又是实施教材的指南。只有反复研读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了解其主要变化,弄清其具体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落实其各项要求,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益,确保思想品德课改深入进行。为了便于一线教师深入了解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及修订缘由,感悟、把握课标的精神实质,笔者拟采用新旧课标对比的方式,简要介绍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及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的前言中强调:"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教师应该仔细了解"评价建议"的修改情况,深刻领会修改意图,高度重视思想品德课程评价。一、牢牢把握评价目标2011年版课标把实验稿中的"评价目的"改为"评价目标"。对比二者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有如下变化:1.删去了对教师的评价除了评价学生,实验稿评价的目的还有"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而2011年版课标删去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