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的本质往往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目的上。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国家 ,对教育的要求就体现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 ,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说得更具体 ,那就是我们培养的各种人才 ,“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 ,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可见我国教育目的和要求是很明确的。也就是说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是清楚的。但为什么现在又提出“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呢?问题出在我们在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本质往往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目的上。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就体现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说得更具体,那就是我们培养的各种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可见我国教育目的和要求是很明确的。也就是说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是清楚的。  相似文献   

3.
也谈“什么是否定句”山东沂南三中单永进《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8期发表了邓杰老师的文章《什么是否定句》。该文针对一些同志的"凡带有否定词的句子就是否定句"的错误认识,给"肯定句"和"否定句"分别作了如下界定:肯定句是全句谓语中心语前没有否定性状语...  相似文献   

4.
“唧唧”是象声词,历来文人用它来形容多种声音:用来形容虫鸣声的,如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用来形容鸟雀鸣声的,如王维诗《青雀歌》:“优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用来形容叹息声,表示赞赏或怜悯之意的,如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白居易诗《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用来形容小的哭泣声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基础教育概念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最近有同志提出讨论“什么是基础教育”问题,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題,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众说纷纭。有教师说:"听、说、读、写、思。"这就是我对语文课的理解。语文课就是教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思的能力。一中学老师云:"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应该把如下的语文知识教给学生:教给学生如何记住文字;记得规定量的文字;教学生如何去大量阅读课内外的语文阅读材料;交给学生写作的金钥匙;教给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我认为:小学语文最该"教"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以来,从理论家到实践者,都在谈转变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闲惑所在.这牵涉到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效率以及教学走向。本文重点谈一谈小学语文“不教什么”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清楚“不教什么”,语文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那么,什么内容不需要教呢?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江苏教育》2003年7B上登载的《让我们千万次追问什么是好课?》一文,看到专家就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这一话题与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对话,非常高兴,获益匪浅。 崔教授指出:“一堂好课要教得有效。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到了资本主义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义是从天地境界的高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是一种历史学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具体问题的解决,就象数学家解方程式一样,只有在它本身包含着解题的条件和因素时,才能作出答案。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91年第6期刊登“如何看待什么是方程”一文,其本意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但读后,感觉到有几个不当之处,特与原作者商讨一下。其一,关于 x=4 5或20 30=x 是否为方程?应该说这两式肯定是方程,因为在它们中含有未知数 x,也是等式,完全符合方程的定义。该文列举的①—⑧式也都应为方程。其二,文章中提到的将“20 30=x”中的未知数 x 去掉,从而变成算式“20 30=”这种作法不当,一来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从来没有类似的处理方  相似文献   

11.
“全语文”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的定义多,争论也多。它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因为它的定义多。葛文(Goodman,etal,1989)指出:几乎所有探讨“全语文”的研究开宗明义的问题,都是问它的定义是什么(Bergeron,1993)。“全语文”定义为“全”...  相似文献   

12.
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事儿。今朝依旧,我和孩子们在教室里围坐着,静静地读书。读着读着,曹鑫忽然说:"李老师,这书上有个错字,我改了。"我疑惑地抬起头,半信半疑。他今天读的这本《儿童文学:猫王》可是我特意买回的正版书,怎么可能有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悟性",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析就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语文悟性"定义为:"人对语文或语言的悟性"或"人们对语文或语言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由此我们知道,"悟性"、  相似文献   

14.
读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最重要的教法之一。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对读做过肯定与推崇。三国时的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更是人所皆知。元人程端礼也曾把“读”比作“销铜”,意思是说只有把文章读好了,才能写出各种好文章。从这些描述中都可以看到“读”的重要。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于漪老师的《走进语文》,汗颜的同时深有感触。确实如此,面对语文这样一个“姹紫嫣红,春光无限”的世界,我们的学生却望而却步。怎样才能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语文这博大精深的天地,饱览碧海晴空的美景,关注多彩的社会人生,感受语文那特有的“润物细无声”的魅力呢?下面我结合《我的母亲》的教学,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核心内容,谈一谈我对“走进语文”的理解及追求。一、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语文学科不同于别的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可以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语文课堂就是为学生搭建的一个实践语文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拜读本刊1992年第四期《究竟什么是“位置值”》(以下简称《究》文),感到有某些不妥之处,试在此谈谈本人的看法。《究》文对1991年第九期《“数字值”与“位置值”浅议》一文提出两点异议,我们对其中第一点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你去思维去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前些时候,参加一个级别颇高的培训,听一位语文名师评课。他先是介绍了几种评课方式,一一指出其局限性,然后介绍自己的评课方法如何客观严密、符合学理。或许是我的理解力有限,感觉他把一些简单的道理用概念术语包装起来,反而让听者糊涂。细细分析,前后也颇多矛盾之处。他批评一位教师教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时,让学生依据文本分析"居里夫人美在何处",认为这不是语文。但我想,梁衡先生写作此文,首要目的就是向读者  相似文献   

19.
“语文”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工具说,人文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之说,语言文学论,语言文章论,等等,不一而足。百年语文,百家争鸣。语文,作为中小学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源不明,何以为教?为此,需溯源穷流。  相似文献   

20.
陈英凤 《湖北教育》2009,(12):51-52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西安市教育局日前下发通知.严禁公办学校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活动、私自在校外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兼职、兼课。近年来.有偿家教在很多人的反对下,成了“过街老鼠”,甚至被提到违法的高度!可这对教师公平吗?在我看来,禁止有偿家教治标不治本,不仅无助于有偿家教的治理,而且涉嫌侵害教师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