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的体例,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其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这中间当数《鸿门宴》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尤其生动传神。通观《鸿门宴》一文,主要人物刘邦、项羽的性格特征极其鲜明突出。作为一方军事统帅的刘邦,他48岁起兵,此时已50多岁,按孔夫子的话说是"知天命"的时候了。几十年风风雨雨,血与火中的铸炼,他已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军事统帅了。在形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所著《史记·项羽本纪》。这是一篇历来脍炙人口的文章。鸿门宴,是在鸿门那个地方举行的一次宴会。一般的宴会总是友好的,但鸿门宴却大不相同,表面上是宴会,实际上充满着明争暗斗。参加宴会的双方剑拔弩张,潜伏杀机。司马迁在文章里,以鸿门宴为中心,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写出了秦末刘邦、项羽这两大军事集团错综复杂的矛盾,展现了鸿门宴这一场关键性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主人公刘邦、项羽更是刻画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令人信服。下面就通过鸿门宴中对他们语言、行为的描写,简要地分析其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名篇,是司马迁《史记》中的经典,更是家喻户晓的绝唱。长期以来,《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对象。从文学角度来说,《鸿门宴》这部经典,所呈现出的内容,代表着各个人物之间的性格碰撞。项羽的勇敢无畏、豪放果断;刘邦的机智冷静、狡猾多变;张良、范增的足智多谋、赤胆忠心;樊哙、项伯的侠肝义胆、忠诚护主。性格决定命运的信条下,每一个人物因性格差异,走向不同的结果。作者对《鸿门宴》的构思,用了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每一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各个人物性格,体现在文章一言一句中。  相似文献   

5.
刘邦是司马迁在《鸿门宴》中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之一。为使学生掌握刘邦与项羽的性格特点,教材后面专门设计了一道分析题。在回答刘邦的性格特点时,湖南等五省编的“教参”将刘邦说成“多谋善断”、“虚心下问”。笔者不能苟同。司马迁忠于史实,调动文学手段,匠心独运将刘邦放在大军压境、与项羽争王、双方斗争激烈的关键时刻,三用“为之奈何”,展示刘邦的性格特点: 一用“为之奈何”,宴会前,项羽拥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十万。尽管兵力对比悬殊,刘邦却暗藏野心,伺机与项羽争帝,却未料左司马曹无伤将他的野心密告于项羽,项羽大怒,立即号令三军  相似文献   

6.
<正>《鸿门宴》这一文本充满着异样。与惯有形象相比,教材中《鸿门宴》里的项羽,愚憨、木讷、渺小。刘邦一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就能让他发出"籍何以至此"的无奈之语,收回杀意?整个鸿门宴上,项羽除了"诺",便是"未有以应""默然",少有言语。这是真实的项羽吗?从《项羽本纪》中走出的项羽,司马迁着于其身的笔墨不比刘邦,甚而不及刘邦的"参乘"樊哙。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史记》多处写到鸿门宴。但同为鸿门宴详略却明显相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最详。《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哙列传》也都有“鸿门宴”,都写得极简略。这正体现了司马迁行文详略结合,疏密相间富于变化的笔法。《项羽本纪》的“鸿门宴”写得最详,长达1605字,这是历史本身和表现人物的共同需要。我们知道,详略、疏密的安排,取决于文章主旨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陶晶晶 《学语文》2014,(6):22-23
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鸿门宴"了。由于司马迁的传神描述,不但使鸿门宴过程曲折动人、极富戏剧性,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下面试从教学中对《鸿门宴》一文刘邦若干语言的感悟,分析刘邦个性特征,由此探寻楚汉之争刘邦能够最终取胜的一些原因。一、三"君"二"公"与"将军臣下"在《鸿门宴》中,刘邦对别人的称谓的运用真可谓合时合宜,这些貌似不经意的称谓,其实尽显其深藏不露的韬光养晦之术。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一节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节选,故事情节完整,结构十分严谨,文字传神,人物呼之欲出。在楚汉双方人物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中,能发现文中人物的个性十分鲜明。一、主帅刘邦、项羽的对比刘邦、项羽不同的个性特征,可以上溯到他们起事之前。他们看见秦始皇出游,(项)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史记·项羽  相似文献   

10.
《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非常经典的场景描写,亦是司马迁文学技巧体现比较充分的重要篇章。在整个描写中每个人物都是出彩的,刘邦的“退”项羽的“默”、范增的“急”、张良的“智”都是为人所常乐道的。然而还有一个人物塑造得也非常精彩,那就是樊哙。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课本里节选的《鸿门宴》一文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在传记人物塑造上较有代表性的一节。文中清楚地描绘了刘邦的圆滑柔韧 ,张良的机智沉着 ,项羽的坦直粗率 ,樊哙的忠诚勇猛 ,项伯的老实迂腐 ,范增的果断急躁。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焦点上 ,各种人物依据各自的利益立场、处世习惯、智慧和能力各显本色 ,彼此对照 ,特色表现得格外鲜明。《史记》的这种人物描写特色不仅表现在《鸿门宴》一文中 ,在荆轲刺秦、巨鹿之战、垓下之战等文中均有体现。《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 ,与司马迁对各种人的深刻观察和对…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写作《项羽本纪》的目的之一,即着眼于对得天下失天下之原因的探究。但通常高中语文教材所节选的《鸿门宴》部分,多至"立诛杀曹无伤"而止,从而使项羽、刘邦两人之间的根本性差异,及史公写作本部分的深意,大多蔽而不明。  相似文献   

13.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统治之后,为争夺胜利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鸿门宴》不愧为经典,其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尽管篇幅不长,涉及人物众多,但个性都十分鲜明,而其中又以刘邦为最,项羽其次。细节的魅力毋庸置疑,留白的艺术独具匠心。《鸿门宴》中的细节描写很多,也有多处留白,颇耐人寻味,仔细揣摩,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一.刘邦为什么反复说"为之奈何"?在《鸿门宴》中,刘邦一共三次说到过"为之奈何":一是当张良告知刘邦项羽要攻打他时,刘邦大惊,"为之奈何"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4.
《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著名片段。学习本文就要对刘项两阵营人物进行分析。通过刘邦和项羽、张良和范增、樊哙和项庄、曹无伤和项伯四组人物的对比分析,可以欣赏到太史公精妙的构思技巧。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中记载了樊哙闯营,项羽命令赐其“彘肩”,最后却“与一生彘肩”的离奇情节。其中,对“生”的注解,历来多有争论。如果我们跳出传统语义训诂的狭隘路径,立足《项羽本纪》全篇,重新审视“生彘肩”这一问题,则可以发现司马迁这一看似闲笔的安排,却在不经意间将《鸿门宴》前后刘邦、项羽政治集团间斗争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实乃生花妙笔。  相似文献   

16.
《鸿门宴》是《项羽本记》中非常精彩的片断,司马迁在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情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组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在人物刻画过程中,人物称谓的变化更是体现了司马迁的匠心。  相似文献   

17.
所谓“四议”,就是指从《鸿门宴》一文中人们不太注意的四个细小方面着手,来窥视刘邦这个人物的一斑。司马迁不愧为语言大师,文中的一词、一句都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细咀嚼不能不令人拍手叫绝。  相似文献   

18.
一、单元整体理解 本单元四篇课文是从史书和人物传记中节选的,前三篇是根据史实而写的历史性传记,后一篇是书信。按照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应该把握两点。 1. 选择典型事件,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方法,刻画人物性格。 《鸿门宴》记叙和描写了项羽、刘邦双方斗争的场面,人物众多、气势宏大、斗争错综复杂。作者抓住了项、刘两个主要人物,选择典型事件,通过富于个性的语言和行动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项羽坦率轻信,骄矜自大,刚愎自用;刘邦深谙世故,多谋机诈,善于权术。《项羽本记》是项羽的专传,而在“鸿门宴”一节中,作者对他正面直接描写较少,主要是通过对其他  相似文献   

19.
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鼎尖学案·语文·人教版1》对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与之同命"的翻译是"和他们拼命",而注释则是"与之同命:跟着他同生共死。意思是守卫在刘邦身旁,竭力保护他。"不免自相矛盾,那么,"之"究竟指代谁?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在24页此文中"与之同命"注释是"1〔与之同命〕跟他同生共死。意思是要守卫在刘邦身旁,竭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让许多独具个性的历史人物出席,诸如项羽和刘邦、范增和张良、项庄和樊哙,卓立于其中者当推樊哙。诚然,别说同项羽、刘邦,即便同范增、张良相比,樊哙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仅是刘邦麾下区区“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角色而已。然而,由于他,鸿门宴上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紧张形势才得以缓和。事实证明,刘邦与项羽的强弱胜败正是以此宴会为转折点的。所以,说樊哙身系刘邦及其军事集团的祸福安危、生死存亡,盖不算溢美。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随着斗争或张或弛愈来愈饱满,以至光彩照人。灭秦之后,项、刘两大对峙着的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