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文性是文本的基本属性,一个文本总是与其它文本相互关联而存在。互文性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打开了新空间,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的信息量,提升教学的文化含量;另一方面也将丰富教学策略的选择。以文本互文性为依据的互文性教学在意象的领悟、文本的比较分析、文本阐释空间的拓展、文本阅读史的引入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互文性为视角,探讨了互文性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启示。文章首先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以及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互文性,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两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然后将互文性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进行了论述。无论是在教学文本的编排,还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互文性都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互文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多种体裁的驾驭能力,掌握思辨、推理、综合等深层次文本阅读策略。通过传统文本与现代流行文化的结合,可以更接近学生的背景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互文性理论引入语文课堂,构建互文性阅读教学,对改进阅读方式、深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探寻作品隐秘的意义,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多维度审视作品,挖掘文本的多重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获得阅读的最大快感。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正在积极地探索、实践语文课堂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构建方法。我们认为,可从文本中的典故、背景资料、相近文本、文艺理论和现代媒体五个方面入手,选取合适的互文本来构建互文性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中互文性阅读教学,对改进阅读方式、深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互文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想和完善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取互文性解读方式构建的阅读教学,即互文性阅读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语文教师因教学需要适当引入历时或共时的文本(下文简称引入文本),与当前学习的课文(下文简称目标文本)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互文本;在互文本的相互映照下,引导学生积极与目标文本对话,挖掘目标文本多重的、隐秘的意义。在意识层面,互文性阅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形态层面,它是一种教学模式;在实施层面,它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教法、学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王荣生教授曾指出当前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低层次、低水平的"扫读",而不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理解"。他将广西观课的印象总结为教师阅读教学的"三部曲":指示性寻找——胡乱地谈论——激情式号召[1]。这种"扫读""三部曲"使得阅读教学呈现出视野封闭、互动肤浅和意义虚无特征。这种阅读教学内容被预设且固化为某几点,简单的线性思维封杀了学生基于文本内容的丰富思想感情,阅读教学创新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相应淡失。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的思想 肇始于索绪尔(F.de Saussure)的语言符号理论。索绪尔 将符号区分为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面,认 为符号的意义不具有参照性(non-referential),而是能指和 所指的任意结合。符号自身并不具有意义,而是借助与其它 符号的相似和相异性(后者更重要)而在整个符号系统中占 据一个位置,从而获得一定的意义。当我们说“草是绿的”,  相似文献   

8.
将互文性相关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建立大学英语互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教师如何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阅读层面等因素对阅读语篇进行互文标注,引导学生进行互文阅读,从而达到拓展阅读,深化语篇阅读理解,实现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有效输入。  相似文献   

9.
张莉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80-82,107
一个语篇能发挥交际功能是由于具有语篇性,而语篇性取决于话语建构的七大篇章特征或要素:意图性、信息性、可接受性、形式连接、意义通贯、互文性和场合性。一个文本总会同别的文本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没有哪一个文本能够脱离它以前以及与它同时存在的别的文本的影响。互文性中对原作者引用、借用或化用他人或现成的成语典故、民间俗谚、传说故事等,在翻译中要坚持异化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而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再创造,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译者的角色,文本意义和跨文化互文三方面探讨,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文论从结构向后结构过渡时催生出的重要理念.对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互文性理论的发生发展、内涵等进行了梳理.并着重论述了其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以凸显互文性的特质及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12.
文本具有开放性,不同读者因个人阅读经验差异对文本的解读不尽相同.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学生对于需要琢磨和推敲的推理判断题和主旨大意题,经常犹豫不决拿捏不准.对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面,还要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深度.互文性阅读教学横向发展阅读广度,群文阅读教学纵向发展阅读深度,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于英语阅...  相似文献   

13.
提升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基于互文性理论,阐述了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中借助媒体互文性、体裁互文性、主题互文性和课堂互文性,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对比、分析、评价、创造等层层推进的阅读活动促进思维参与,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互文性理论,从宏观互文性和微观互文性两方面对大学英语阅读语篇中的互文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启发:注重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加强教学的媒体互文性。  相似文献   

15.
歌德互文性思想及其实践体现在文本外互文性和文本内互文性两个方面。二者分别主要通过两个主体与影响、诗的形式与题材表现出来。结合歌德创作实践,从他有关两个主体、影响、题材、摹仿和独创性等的论述及其实践,我们把握到了它与当代互文性思想和理论之间的一脉相承。依歌德之见,文学创作中的文本内或外的互文性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必须的。然而,作家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向与自己个性相符的作家学习,以及把自己的气质灌注于作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6.
徐萌 《时代教育》2009,(10):45-45,48
互文性理论是一种重要理论和文学批评工具.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包含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互文性是读者感知的主要模式.研究互文性理论并把它与大学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可使学生根据认知原则运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对读物进行独立思辨、推理和积极吸收,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蕴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是近年常见于各类研究文献的一个新词。但其泛化使用却不无问题。其实,这个概念从名称到内涵都还有待认真讨论。本文将要说明:"互文性"是"语篇间性"(文本间性),与互文根本无关。互文问题和语篇间性(文本间性)问题分属两套学问;但是二者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理论为文本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视角,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思想与意义提供了方式与方法。本文从中职课文文言文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互文性理论在中职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方法,如互文文本的相互渗透:比较阅读;互文文本的改编:情景剧或是其他课堂活动;互文文本的引用等等,借此来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文性研究引入我国。文章讨论了互文性与阅读之间的关系,通过将互文性应用于泛读课教学的实践说明以建构语篇互文性的方法教授阅读课,学生的阅读成绩明显提高;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建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比建构语言基础知识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互文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流派和整体面貌作个简单介绍,重点介绍在翻译中有重大运用的理论和各家学派对互文性的分类。结合互文性的分类在翻译中的应用,我们提出在翻译中应如何对出现互文性进行分类,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