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冯渊 《考试研究》2013,(6):9-16
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图文组合材料”题是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这类试题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技术已相对成熟,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以PISA阅读测试和中高考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为例,剖析其异同,探讨PISA试题对中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个新亮点进入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引起了不少的关注。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来源、概念、特点的阐述,谈谈如何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并结合PISA阅读测试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样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方馨 《文教资料》2014,(18):45-46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个来自PISA阅读素养测试的文本形式,其内容的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不仅有助于打通生活和教学的界限,让阅读回归生活本体,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参与生活实践的精神。而在PISA测试中,我国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上的表现不甚理想。教师应厘清原有教学中的缺失,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钱荃 《语文学习》2020,(1):63-68
2000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首次引入“非连续性文本”概念,开始引发国内阅读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011年,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直接提出学生应“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1],使得非连续性文本成为国内阅读教学与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PISA2015年的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试结果不佳。实际上,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也并非中学语文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正"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近年出现的新名词,它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新的名词背后有新的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正确把握其价值取向是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前提。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源自生活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次将"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引入。它属于实用性文体的一种,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命制要围绕主题多样取材,要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的萃取《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到: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是国际PISA测试中的重要文本类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非连续性文本",药品说明书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这一表述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据目前查阅到的资料,国内对这一概念的解释是以“连续性文本”概念的解释作为参照基础,通过列举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别形式,  相似文献   

9.
从2012年1月1日"新课标"出版以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我国语文学科界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它自有的特点和模式。而PISA 2018在以往的基础上,对PISA测试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性的构建。这二者在看似两条平行线的发展线路上,其成长趋势同样也存在着求同存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国际PISA阅读测试之后,非连续性文本就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关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也明确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教材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非连续性文本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能够打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关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提炼、分析、归纳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多元阅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2009年中国学生在PISA测评中的失利事件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2011年,国家第一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也必须正视和重视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12.
2009年PISA测试结果,让"非连续文本"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广大教师首次接触这一概念还是在2011年发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目录、插图、资料袋等等都属于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而《课标》第三学段中提到的"图文类非连续文本"是什么?又有哪些阅读策略?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例谈小学阶段课内外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2009年中国学生在PISA测评中的失利事件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2011年,国家第一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也必须正视和重视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现行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并不缺少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文献   

14.
非连续性文本这个名词由PISA(Programme for Int ernat ional St 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于2000年提出的,我国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非连续性文本引介到国内。文章从非连续性文本的提出背景和基本概念出发,探讨非连续性文本在国内的语文科中所作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为何要上这节课: 教学研究要勇于尝试创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研究是对语文课程研究的丰富和补充,也是为了与国际阅读素养测评要求接轨。 非连续性文本是国际PISA测评阅读测试框架界定的四种文本类型之一,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地图、使用说明书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周新霞 《江苏教育》2012,(34):23-2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别在第三、四学段教学目标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这一名词源于国际PISA测试,指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其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  相似文献   

17.
吴亚静 《海南教育》2013,(11):42-4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根据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的要求。对此,笔者对非连续性文本以及阅读教学实践进行一个相对更为深入的理解。一、非连续性文本及其基本阅读思路的基本含义根据国内对语文教育有一定研究的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本次课程标准提出的非连续性文本概念,源自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即著名的PISA)的学生素养测评。根据周永俐先生在《浅谈倡导生活化阅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出现了一个新概念——"非连续性文本"。何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类阅读有什么特点,如何叩开这扇阅读的大门,这种种疑惑必定会给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思考,新的挑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PISA"国际阅读素养测评的概念和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根据  相似文献   

19.
方芳 《小学语文》2013,(10):43-4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到:“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是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试中的重要文本类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这一方面得益于非连续性文本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与非连续性文本的产生背景有关。非连续性文本真正被重视主要缘于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为代表的素养测评。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总体水平领先,但中国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水平测试成绩远低于国外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语文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非连续性文本,但是,关注的重点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层面上,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策略研究相对不够,而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