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遭遇了大众文化的遮蔽、大众传媒的破坏和信息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失去知识权威的挑战.改变现状,一要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方式,在强势的大众文化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化.二要做传媒素养的学习者和倡导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和权威.三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时代素质、理论素质、批判素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空间得以拓展,话语交流方式得以创新;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把握话语主导权,形成多彩的话语系统、加强对话交流,创设平等的话语方式、增强话语时效、拓展话语的时代内容、实现教学话语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3.
转换话语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本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一个必要的保证。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从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理论话语向实践话语的转换,则是提高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成为现代人无法离开的生活形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无法回避大众文化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理性、教育意义、理性深度、教师的话语权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瓦解和颠覆。因此,要正视大众文化的存在,利用好大众文化的长处,创设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5.
亲和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属性和基本要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亲和力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增效剂,它能够有效地治愈"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期待不匹配、教学话语与大学生话语偏好不匹配、教师角色与大学生期望不匹配、教学方法与大学生学习习惯不匹配是"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不足的突出表现。鉴于此,"微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要着力"四个优化"和"四个突出",即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整体性和实践性;优化教学话语,突出时代性和通俗性;优化教师队伍,突出专业性和合理性;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和互动性。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本话语范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人本话语范式教学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范式的转换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更新,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话语研究,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境的转换.及时变换旧话语,发展新话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范式的时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是走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低效困局的必然要求。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面临诸多困境:在话语内容上,表现为照抄照搬教材的“文本式”话语范式;在话语方式上,表现为教师“独白式”的课堂灌输;在话语指向上,表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单维目标。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要通过理论“重译”,实现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换;要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变“独白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要走进学生“生活世界”,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还原为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8.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生活化水平是提高话语可接受性和完善相关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存在话语理念创新滞后、话语传播内容陈旧、话语传播方式简单、话语体系建设落后四大问题。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生活化,应从提升教学话语理念、丰富话语传播内容、转换话语传播方式、完善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具有大众性、文化性和两重性等重要特性。大众文化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大众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供了更广的平台;另一方面,又在质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权威性、动摇其主导性及冲击其实效性。在大众文化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创新,实现自我超越,树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理念,凝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内容,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刘林 《文教资料》2011,(23):218-220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态度权威化、模式固定化、内容政治化、方法单一化”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反思,提出在教学中凸显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朝更人性化和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崔智慧 《广西教育》2014,(11):31-32
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话语导向的重要性,提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正确导向,应注重话语的时代特征、话语的中国特色、话语的普遍性与大众性、话语的科学性、话语的意识形态性、话语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思潮随着全球化进程蔓延至全世界,意味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在全世界蔓延,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去阶级性""去政治化""价值虚无"等陷阱。因此,消费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应注重反向批判,实现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据斥,另一方面应注重正面发声,促进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动认同。  相似文献   

13.
<正>由韩颖琦著的《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化的"红色经典"》一书,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播价值。该书中的"红色经典"叙事模式并非大众所熟知的红色文化,而是中国大众文化、政治文化、民间文化与通俗文学的政治化表述。透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红色经典"小说内容是中国传统通俗叙事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文化的流行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吸收借鉴大众文化运作模式和经验,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实现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使用的逻辑起点。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问题意识哲学反思,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现实困境和出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必须要把握问题逻辑的主线,从而有效地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话语体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问题逻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教材的话语体系有效地衔接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更加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学科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夯实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信;尊重客观规律,创新教学理念;研究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对象,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突破传统话语体系,创新教学话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先领 《考试周刊》2010,(54):196-197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就是思想政治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场景及知识背景出发,密切联系生活现实,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政治化,将政治知识生活化。本文认为,应让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让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步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让生活化教学评价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表达开放性、教育过程双向性、话语样式丰富性的特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存在滞后性、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传播力不强等问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力量。自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面临新的课题,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话语构建过程中,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导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与渗透,大众文化不仅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而且也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而,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大众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地关注大众文化对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适时地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文化有效整合的路径,使二者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需要完成话语体系从固化形态话语向动态话语的转换、从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换、从理论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