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乃初 《辅导员》2011,(32):23+28
苏轼的豪放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描述的是"密州现在时出猎",下阕抒写的是"边关将来时出猎"。前者描述的是出猎的壮阔场面:倾城随太守,黄犬、苍鹰助阵,千骑卷平岗;亲射虎,老夫聊发少年狂,看孙郎。读来令人豪情满怀;后者用典志在抒写  相似文献   

2.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被选入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狂"字是这首词的"词眼",诠释着苏轼的理想抱负与精神特质.通过设计感知苏轼的"英豪之气",理解苏轼的"报国之志",领悟苏轼的"进取之心"等多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狂"的多层含义,使学生理解苏轼的"狂"并非狂妄,而是源于其希望辅佐...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听过张玉新老师执教的三节语文课:《断魂枪》《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这三节课可以用九个字概括:明学情,抓细处,显本质。明学情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抓细处表现出教学过程的精细性,显本质体现了授课者的教学理念。一、教学的针对性教学针对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在讲《断魂枪》时,张老师采取课前调查问卷的形  相似文献   

4.
王田 《学语文》2013,(4):49-50
让我们通过两首风格迥异的《江城子》(见卷首)来走进苏轼的世界,一睹其词作中的豪放之风与深婉之情。《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天,当时苏轼自求外放任密州太守,政治上不得志,但他因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一直抱着大济天下苍生的理想,所以到密州后,并未因不得志而忘记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正《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风趋向成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现行"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鲁教版"初中教材经典篇目。这首词风格独特,难度适中,是一线教师上展示课时常选择的篇目。翻检近十余年来的研究论文,笔者发现教师教法五花八门,学术界的研究视角与实践者的教学视角不在一个平面上,且两个层面没有交集点。因此有必要研究文献,以深入探讨。一、2000年至今学术界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研究的内容焦点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是《词五首》,其中第3首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阔场景,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但书中213页所插的图画,却与课文下面的注解不符,令人感到尴尬。  相似文献   

7.
<正>整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19首词可以发现:教读8首,自读11首;豪放词多于婉约词。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紧扣主题"选择与坚守"选编了四首壮词:苍凉悲壮的《渔家傲·秋思》,狂放雄壮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遒劲豪壮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慷慨壮烈的《满江红(小住京华)》。这四首词虽同为抒发家国情怀的豪放词,但因词人境遇、人格和时代差异等,交织着不同程度的"忧愁"。  相似文献   

8.
<正>《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经典词作,词风豪放,情感热烈,其中三次用典,传递出作者身处逆境却仍有建功立业的渴望。课前,我布置了两个预习任务:1.观看介绍苏轼的视频,再次梳理苏轼人生沉浮的经历,尤其关注苏轼与密州的渊源,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同时结合书下注释及视频中对“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三处用典的解说,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创意说明】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本中的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五首词按诗人所处的年代顺序编列,都是古诗词中的名篇。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上它们是按照诗人所处年代排列的,如果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很散乱.在对这五首词进行研究之后,我决定进行整合教学.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语文公开课,课文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整堂课而言,教师的导入、分析、讲解以及与学生的互动、多媒体的运用可谓是得心应手。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之后,这位教师别出心裁地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我们试设想一下,皇帝看到了这首词,深深地被苏轼的报国之情所打动,派他出任抗敌的将领,率军出征,你认为苏轼能取得胜利吗?学生思考交流了几分钟后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13.
付婧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4):122-124
《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在晚唐五代还未定型。到了苏轼手中达到成熟定型,繁盛于北宋。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创一代词风,引起后代乃至于同时代人的追和,整个宋代留下了将近二百首《江城子》词。衰落于金元,金元时这一词调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词是道士所创作,内容与道教有关。总的说来,《江城子》这一词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声情特征,可用来写不同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此词调表达感情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苏轼知密州时期创作成绩斐然。为怀念前妻王弗所作的《江城子·十年生死》虽然在悼亡词形式上有所继承,但于内容上则为开拓,当为第一首格高千古、影响后世的悼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集苏轼多年词风探索成果于一身,厚积薄发,终于成为开启词史上豪放一派的壮词;苏轼修葺而为千年名胜的超然台在当时已是名满天下,苏轼登台而作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用诗语描绘了北方小城的美丽春景,又富有哲理,堪称景妙论高、千年未解的的超然词;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为中秋绝唱,又以诗词形式集中国中秋文化之大成,对中国传统中秋节的赏月、美食与团圆的文化内容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固定化,成为中秋文化的典型代表诗词、中秋诗词当之无愧千古佳作。此四首作于密州的佳作,应当誉之为"密州四曲"。  相似文献   

15.
<正>听怡海中学王良校长执教《江城子·密州出猎》。在课的后半部分,老师问:“苏东坡怎么从‘射虎’想到‘射天狼’的呢?”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课堂回答异彩纷呈:由“射虎”到“射天狼”,是语义上的自然跃迁;苏东坡心系家国,一心想要尽忠报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宋朝边患未平,西夏虎视眈眈,  相似文献   

16.
<正>时间:2013年6月24日地点:重庆大渡口学校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美文《谈生命》,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们做一个有趣的话题的讨论,不要这个"谈"字,这个标题还可以怎么说,生命(生齐答)。师:"生命,生命",还有?"论生命","爱生命","珍惜生命","度过生命","赞美生命"(生答)。师:对,"生命礼赞",请大家旁批四个字;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九语(下)《江城子·密州出猎》被人们公认为是苏轼的第一首有代表性的豪放词。这首词借行猎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作者当时不过四十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然而却自称"老夫",颇有意味。"老夫"是德高望重的年长男子的谦虚自称。现代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三四十岁就算半老,因为古时医疗保健条件  相似文献   

18.
修改和润色     
汲虹  刘博 《新作文》2021,(1):95-100
课堂回放 (课前分好8个小组,每名学生收到一张"画情树"图) 师:同学们好!世间唯有情难"画",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画情"的维度与方法.老师在改大家作文的时候,发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共同修改两位同学的习作,借以巩固写作"画情"能力.我们首先来回顾上节作文课学习的写作知识.  相似文献   

19.
初中古诗词教学通过吟诵的方法如何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下面结合《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教学实践探究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一、朗读激趣,感受诗韵1、课前预习,搭建"诗心"共通的桥梁由于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因此学习古诗词必须重视课前预习。除了课前朗读本词,我还要求学生预习时朗读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内容。同时,学生还应对作者及诗词创作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查找资料,  相似文献   

20.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中学语文经典篇目,其中对"为报倾城随太守"的解读,历来存有争议:教材流行的解释或云"为了报答全城官吏和百姓,快来随我一起打猎吧";或为"替我传告全城官吏和百姓,快来随我一起打猎吧"。窃以为,"为报倾城随太守"中,"倾城"释为"全城的官员和百姓",不妥,即使称夸张也不当。试想:一个地方长官去打猎,有全城出动尾随的吗?那么多人出动,如何看得清打猎;那么大的动静,怎能不吓跑猎物?这不是给打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