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的第一课时"正投影与三视图"这一内容主题为例,针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对于技术制图课教学设计这一问题,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改的深度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注重通过教学主问题研设,探索课堂教学巧问的技艺和方法,教学主问题研究因此得以深化和拓展。但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还有众多教师对教学主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为加深对教学主问题设计和实施的理解,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助我成长”一课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为例展开本文。  相似文献   

3.
以"揭秘原电池"一课为例,采用说播课的形式,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和真实的教学实录描述教学过程。教师不仅呈现了整节优质课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思路,还通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凸显亮点的课堂教学实录选播,让参与者看到了落实课程标准、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细节。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性阅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能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于是,设计"主问题",成了教学设计中较为关键的一环。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做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要以文章重点、要点为切入点来设计"主问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提出1.人们对传统班级授课的诟病2."微课学习"的兴起3.人们对"微课学习"的质疑二、研究设计1.概念界定所谓常规课堂,就是指在小学每节课4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教学活动。本文所指的常规课堂是小学数学常规课堂教学。所谓微课,就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教学谈几点体会。一、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在课前严格按照教材和教参备课,写好教案,制定详细的课时计划,课上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向学生传授知识,俨然旧时的"教书匠"。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教学是中学思品课教学应采用的基本方法.提问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必须改进课堂提问.在备课时,如何巧妙地设计教学提问,是摆在每一位思品课教师面前的严肃课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思品课教学提问的艺术和质量,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思品课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本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当全面、透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体系,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层次,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作好课前提问设计.否则,会使教学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应基于对课程标准、学生、教材等的精确分析。分析教材、学生以及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以"认识角"这一课为例,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的教学分析,才能构建有张力的教学框架。  相似文献   

9.
一、以新课标为指导,建构教学目标《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理解课程理念、体会课程设计思路、明晰课程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课标建构每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即"三维"目标)。如人教版教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6点。①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②教学目标:知道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以"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自觉创新教学行为"为主题,旨在引领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的规定和指导作用,从理化生学科组的赛课情况来看,参赛教师都能自觉钻研课标精神,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和开拓课程资源,围绕学情和执教课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用行动展现了新时期"苏派"青年教师的新形象。他们一方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唯有教师备课、授课紧跟课标,才能不失课标。课标意识如何从说在嘴上变成落到课中?能否设计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教案,是课堂教学成败得失的关键。一、课标是一节课的上位标准课程标准不仅是专家编写教材的上位标准,也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上位标准。备课写教案,不能远离课程标准。在备课时,我们要找出课程  相似文献   

12.
一、重视三次备课,增强教学设计有效性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课本是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相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不同,个人备课时设计的教学方案也就有所不同,教学效果肯定会有差别。所以除反复试验和研究以外,还要经常与同行进行交流,扬长补短,以提高个人教学水平。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个人的认识和能力毕竟有限,这就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现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为例,对此予以说明。一、创新教学设计,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布局谋篇体现了教者的教学智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教师要研读课标、教材,厘清重点、难点,在立足文本、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对教材适当取舍、整合创新,创立全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教师要想上好一节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体育课,首先要从课之根本──教学案设计和书写上抓起。只有从学习目标、课的结构、教法和学法上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才能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实现这一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主题教学倡导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立足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炼出学科内为学生成长所共同关注的生活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课堂教学的设计,依据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笔者曾观察了一节基于课程标准的主题教学课例,执教老师将该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如下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问题探究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疑问,激发思想的碰撞,开展探究,解决问题。贯穿问题探究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立意,统摄着整个教学内容。它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及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决定课堂教学的效能。有专家认为:"评价一堂课,首先看的就是教学立意。"所以,如何确定教学的主题立意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关键所在,下面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进行问题探究学习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以及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和效果。如何克服教学工作中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随意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思品课堂教学中随意性的成因及对策谈几点看法。一、课堂教学中随意性的原因分析1.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新课标以"育人"为指导思想,既突出了思品课道德教育的性质,又坚持了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如果教师对此理解不准确、不全面,教学实践中就会把思品课上成纯智育课,只想到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思想觉悟的启迪、培养。另一方面,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在能力和程度方面虽然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方面也做出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一直是"众矢之的",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冲破重重雾霭,渴望找到一条"光明大道",本文试从几个课例的反思角度再谈语文教学的主问题设计,因为课堂教学才是我们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修订与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它促使我们教师努力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学习、领会新的课标精神,树立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发展观,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让我们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24日至25日,江苏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培训在连云港市举行.笔者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为课题开设了一节观摩研讨课.这节课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到课后研讨,均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来实施.从课后的专家点评和自我反思来看,再次印证了重视"双基"依然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笔者现就这节课的"前世今生"作一梳理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