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多月来,"乡愁"成了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词汇。"乡愁",意思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借用徐志摩的诗,乡愁又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城镇建设要"留得住乡愁",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留得住乡愁"。为此,本刊特发这组"美丽乡村与美好乡愁"笔谈。  相似文献   

2.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多月来,"乡愁"成了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词汇。"乡愁",意思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借用徐志摩的诗,乡愁又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城镇建设要"留得住乡愁",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留得住乡愁"。为此,本刊特发这组"美丽乡村与美好乡愁"笔谈。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多月来,"乡愁"成了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词汇。"乡愁",意思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借用徐志摩的诗,乡愁又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城镇建设要"留得住乡愁",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留得住乡愁"。为此,本刊特发这组"美丽乡村与美好乡愁"笔谈。  相似文献   

4.
<正>"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末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这句充满诗意的话引发读者广泛关注,"记得住乡愁"成为触动媒体神经的热点话题。马年之初,《人民教育》刊文:"记得住乡愁"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笔者以为,"记得住乡愁"恰恰是《文化生活》的课程使命。一、何谓"乡愁"乡愁作为人类共有的心理机制和情绪体验,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家人故旧、乡亲邻里的思念;二是对故乡风物、旧事情景的怀旧;三是对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的眷恋。前两者是形而下层  相似文献   

5.
范秋明 《湖南教育》2014,(12):56-56
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家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化的理想境界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一词颇为耐人寻味。教育的理想境界,也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精神成长的温馨家园,让孩子们有一个值得回首、永不褪色的精神故乡,让他们“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6.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一个多月来,“乡愁”成了网络上一个热门的词汇。“乡愁”,意思是“怀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借用徐志摩的诗,乡愁又是一种“蜜甜的忧愁”。城镇建设要“留得住乡愁”,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留得住乡愁”。为此,本刊特发这组“美丽乡村与美好乡愁”笔谈。  相似文献   

7.
彭俊 《新读写》2014,(6):50-50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文艺范的一句话,出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不少人为之惊喜。  相似文献   

8.
2015年6月,三亚市被定为国家首个"双修""双城"试点城市。在"双修""双城"战略背景下,教育领域有着更多的责任担当,首当其冲就是建设生态校园,使广大师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并以丰富的生态校园文化渗透和辐射全社会,进而推进三亚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乃至全省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生态校园"的丰富内涵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郭仁贵 《考试》2014,(3):41-44
<正>一、背景材料"要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通俗而深情的话,出现在2013年12月12日到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触动着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城镇化,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乡愁,每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共同的精神寄托。在通往现代化的征途中,中国农民将以怎样的方式生存?将来,我们的"乡愁"何处寻觅?人们都在思考着"乡愁"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这既是人文话题,也是国家的大政方针问题。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这方面的改革要求,相关解读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三条底线是  相似文献   

10.
当身边的"现代标识"越来越琳琅满目,当生活的脚步声越来越急促跳跃,那"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乡土景致,那渐行渐远的"乡情故事",更成为我们难以释怀的牵挂。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却可以把这份牵挂与眷恋变得具象生动。美丽乡村,美在历史的记忆。传统村落,历经久远,但风貌依旧,用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产生活智慧,维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间,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大国‘粮’策”到“教育兴邦”,中国人在吃饱穿暖、精神富足中实现双“丰收”;从“乡村振兴”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看出了我们对建设美好明天的向往与追求。粮安天下“垦三代”的北大荒农人记韩帮东是第三代北大荒人。  相似文献   

12.
乡村一日景     
乡村是一个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乡村一天的变化真美!早晨,太阳红着脸,迈着轻盈的步伐,在白云的簇拥下,悄悄地走向蓝天,把金色的光辉洒在大地上。伴着雄鸡的啼叫,万物渐渐苏醒:睡醒的花朵绽放出迷人的笑脸;树妈妈怀抱中的小鸟飞上枝头唱歌;河边,几棵柳树正在梳妆打扮……人们也从睡梦中苏醒:孩子们背起书包上学,早摊老板的阵阵吆喝,车  相似文献   

13.
妈妈的乡愁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出号召,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也许只是一口墙根下藓苔丛生的清冽甘泉,一群河滩放牛溪涧摸鱼的儿时玩伴,一曲乡音浓厚的独有唱腔……而妈妈的乡愁却是一棵长在村头虬枝斡旋的青郁古松。妈妈的故乡在巷子口镇,位于湖南长沙市宁乡市最西部。记忆里,我很少回巷子口,对它的印象大部分源于妈妈的讲述。她讲巷子口弯弯曲曲的麻石街、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这诗一般的语言,不仅道出了党中央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更道出了国人的期盼。在对学生爱乡爱国情感培育方面,乡土资源是理论与实践实现无缝对接的最佳牵引,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对于乡土资源的熟稔与信手拈来,无疑是对其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检验。杨万钧同志从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入手,将区内各类资源有效转化为适宜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有效挖掘乡土资源、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竺林 《考试周刊》2022,(36):62-65
现在农村教育条件日趋城市化,然而农村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却被学校、家长所忽视,并没有被充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没有发挥出本土资源的教育作用,而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培育学生浓郁的乡土情结和家国情怀,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学校充分利用“乡村田野”的教育资源和实践场所,为农村学生“量身定做”田野行走系列品格育人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明确田野行走的方向,构建田野行走的体系,提供田野行走的保障,关注田野行走的评价,让每一次田野行走成为学生成长的资源,从而提升学生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教师应该努力构建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搭建诗意的人生舞台,让师生在分析文本、诵读文本,内化情感中体会诗意,在诗化的境界里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享受母语教学的幸福,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  相似文献   

17.
<正>一条柏油马路平坦、开阔,延伸至远方,路旁树木挺立,郁郁葱葱。向远望去,是一排排整齐的红砖平房。记忆里泥泞的土路和路旁枯黄的杂草,已是一副崭新模样。从盘虬卧龙的小道至焕然一新的宽阔大道,虽不比城市高楼林立,但目之所及已是红砖房。如今,家家户户住进楼房,农忙时搬到更方便的平房。村委会为村民更换新的红漆大门,砌了墙,接了水管,通了网络。在村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奋斗下,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29):2-3
<正>2016年高考的脚步慢慢走近,在备考中,政治主观题历来是备考的重点、难点,我们时常会思考,什么样的热点事件会成为命题人的编制主观题的着眼点。通过研究2015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39题,也许会给我们带来点滴启发。【试题回放】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  相似文献   

19.
"诗的孟浩然",是指孟浩然人即是诗,诗就是人,人品与诗品高度统一。孟浩然"诗意地栖居"在唐代开元盛世有佳山秀水与先贤胜迹的襄阳、"先人留别业"的涧南园,使生存变成真正的生活,人的生活成为诗。孟浩然的一生,是人生的诗化,诗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一个世纪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高声唱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就是把生活富有诗意的阳光播撒到心灵深处,像一条潺潺的小河,在这个世界流淌;“诗意地栖居”,就是摒弃现实社会的声色犬马,不时仰望头顶那片灿烂的星空;“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简洁、明净的自然怀抱中简单而真诚地生活,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保持充实、和谐、宁静的心态,在恶浊的世俗泥潭中永远独守精神家园的月亮。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兰亭集序》就是这样一篇表达“诗意地栖居”的美文,一篇关于自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