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帮普通作者出书,替出版机构寻稿,向公众宣传普及著作权法知识”,为了解决普通作者出书难和出版社好稿难寻、稿源不足等现实问题,2007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决定在订货会期间(1月10日~13日)举办“全国书稿版权交易会”,为广大作者与出版社、影视动漫制作单位、数字内容制作机构、文化创意机构等各类作品使用机构搭建书稿版权交易平台。本届书稿交易会采用多层次、全方位的书稿版权交易模式,设立特定展区,组织全国出版社、版权代理机构、文化公司、文化创意机构、数字内容制作机构和作者参展。交易的书稿包括已创作完成的书稿、译稿;书稿选…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6北京图书订货期间,由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承办的“首届全国书稿版权交易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的参展商、参观者和作者,每天前来参观、洽谈、听讲座的人络绎不绝,书稿交易活动成订货会最大亮点。“首届全国书稿版权交易会”共有包括版权代理、文化资讯、网络技术以及独立著作权人等12家单位和著作权人正式参展,展会期间共接受作者咨询2000余人次,进行作者信息登记的1000余人次,出版及相关产业也热情参与,共有来自全国的500余家出版单位现场登记并领取书目700余册,展期内发放资料及著作权法宣传品9000余份。本次交易会受到媒体…  相似文献   

3.
图书订货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的历程。它以现场看样订货直接交易取代看目订货中间代理,对几十年一以贯之的“隔山买牛”式的书目征订方式而言无疑是一种改革,对计划经济下“一店经销全国”的垄断式经营体制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显示出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就即将于新世纪之初举行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而言,它的前身是“首都图书交易会”,首届仅有44家出版社、290名书店代表参加,订货码洋也只有676万元;到2000北京图书订货会,出版社设置摊位达750余个,住会正式代表有3 500余人,几乎全国的出版社和地…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2005,(12):9-9
在11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广大作者,出版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首届全国书稿版权交易会一定会办成面向社会的高起点、高水准、高质量的版权交易盛会。组委会诚挚邀请全国各版权代理要构,机关版权机构、出版社、影视作品制作机构、版权经纪人等积极参展,热诚地欢迎广大作者、组稿策划公司踊跃供稿,有关机构和个人可登陆中国版权信息网www.ccooyright.com。或者致电68003908,68003940,索取交易会“参展邀请函”,“作者供稿要求”以及与本次交易会相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继新加坡大众控股集团宣布2006年举办首届海外华文书市,大陆也宣布将2006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转型为世界华文图书交易会,首度开放台港澳三地出版单位设摊.这两个大动作显示,华文书市逐渐成型,简、繁字的出版大战势所难免.  相似文献   

6.
刘宏 《出版广角》2013,(7):38-40
不论什么类型的书展,"展"并不是目的,要让书展能够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时代的发展,借鉴国内外书展成功举办的经验,从而推动书展成功转型。从每年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到开学季各地举办的馆藏图书订货会,再到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海书展、南国书香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等,我国出版业每年都要举办大大小小的书展好几十个。在这些书展上,除了新书首发、图书销售、版权贸易,还有各种颁奖、行  相似文献   

7.
北京图书订货会从1987年创办以来,到现在已办了二十届。订货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年订货量超过二十余亿元,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华文图书市场。在纪念订货会创办二十年时,宋木文同志应《中华读书报》之约,写了一篇文章,说:“图书订货会是中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产物。”“王久安等开创者们以党和政府出版主管部门的政策为依据,经过精心筹划,在1987年5月,首届社科图书交易会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8.
1月10日~14日,第二届书稿版权交易会如期举行。该交易会以“帮普通作者出书,为出版机构寻稿”为宗旨,搭建作者、作品和出版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再次引起业界关注。作为本次活动的媒体协办单位,本刊希望通过这个采访,让更多的人对书稿版权交易会以及版权代理的相关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韩阳)近日记者从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获悉,将于2007年1月10日-13日举行的2007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招展工作基本结束。共有482家出版社和数百家期刊社、版权交易机构、港澳台出版机构、一二级批发单位等相关机构参展,展位总数达1820个。新闻出版总署发行司司长、本届订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26至28日,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郑州举办.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已有28年的历史,原称作"全国书市",以图书订货为主.但由于其介乎以订购新书为主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及以版权交易为主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之间,且由于图书订购及交易方式的根本变化,其订货功能大不如前,只剩展示出版成果的功能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之时,恰逢“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正步入一个关键时期,它的特殊意义便从各个侧面鲜明地展现,让与会者看到了许多亮色。展会魅力依旧,吸引社店踊跃参会。本届订货会参展单位多达821家,比上届增加了近250家。其中大陆图书出版社521家(不含副牌);港台出版机构来了145家;音像和期刊社95家;出版物批发单位58家;版权代理公司12家;其他相关产业50家。除民营批发单位比上届少49家外,其余都有增加。全国新华书店仍是订货主力军,各省市店都组织了数十人的订货团参会,积极性不减往年。本届订货会展位共19…  相似文献   

12.
6月28日,“2008年全国美术图书交易会”在哈尔滨召开。尽管美术图书在图书市场中仅占据4%~5%的份额,但记者看到,整个订货会现场都挤满了出版社、书店的代表,除全国美术类出版社之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及部分建工社、古籍社和大学社也悉数到场。据悉,本届订货会有43家单位参展,展位数量达到70多个。参会的530多人中,来自出版社的有300人,来自书店的有230余人。“全国美术出版社社长年会暨《美术之友》杂志编辑工作年会”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13.
被视为出版界“广交会”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将于2004年1月8日至11日如期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自新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实施后,第一次北京图书订货会将以怎样的面貌走进人们期待的视野?日前,记者从北京图书订货会拟展会上了解到,明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将有一些新面孔:全国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相当经营规模的出版社分支机构、二级批发单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2011年1月9日至11日,被誉为"出版行业风向标"的2011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京举行。本次展会除常规的图书馆看样采购、书稿版权交易、评书荐书活动及业务研讨交流外,首次提出了"全煤体出版物看样订货"的理念,设立了数字馆,将数字出  相似文献   

15.
业界资讯     
正北京台湖少儿图书订货会顺利召开5月7日至9日,2014年北京·台湖全国图书馆采购订货会暨全国少儿图书订货会在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举办。订货会上集中展销7万余种中外文少儿精品出版物,提供60余万种精品馆藏图书现场采购。近1 200家出版社、图书公司、图书馆、图书经销商到场交易交流。第十届文博会文化项目和产品总成交额达2 324.99亿元  相似文献   

16.
时逢年初,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图书订货会、高校出版社图书订货会等基本上都集中在这段时间举行.每年此时,各出版社都会为几次大型的图书订货会制作大量的书目.  相似文献   

17.
北京图书订货会是目前书店最重视的图书订货会之一。原因有三:其一,规模大。它基本上囊括了全国所有图书出版、供货单位,可以说是出版、发行产供销直接见面的全国惟一一次最大规模的图书交易盛会。其二,品种丰。它是出版社展示一年出版大计方略的良机,因此,备受各方...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还没开始,一个声音已经特别响亮:“民营书业真正浮出水面,以崭新面貌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 其实,自打1987年第一届“社科图书交易会”(北京图书订货会前身)起,民营书业就如影相随,没和订货会断过联系,只是这影子时大时小,时明时暗罢了.民营书业“打开冰山一角”早已成为历史,全部浮出水面也有一段时日.  相似文献   

19.
孙继芬 《出版参考》2006,(5S):15-15
4月中旬,突如其来的寒流并没有挡住出版界、书商和读者的热情。长沙市博物馆、长沙普瑞温泉酒店、长沙枫林宾馆、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里2006年全国教育图书订货会、全国文艺联合体图书订货会和全国师大社图书营销峰会、第十三届长沙图书交易会暨春季书报刊展销会——这“四会”几乎是同期举行,会议高潮迭起,各具特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5,(1X):11-12
北京图书订货会从去年开始邀请海外华文书店直接进行采购,这也是总署鼓励出版业“走出去”的一个有力措施,华文图书如何走向世界成为整个华文书业所关注的问题。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由订货会组委会主办的海外代表座谈会更是以“华文图书如何走向世界”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出席会议的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版协常务副主席陈为江、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发行司司长刘波、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王化鹏等领导及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海外华文业者代表。会议由刘波司长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