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①②③④赫图阿拉老城后金政权在东北建立的首座都城遗址,号为兴京,位于今辽宁新宾县境内。系努尔哈赤于天命元年(1616)称帝登台受贺之所。附近的永陵,满语称"恩特和莫蒙安",陵内葬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及伯、叔等人。永陵与沈阳福陵(东陵)、昭陵(北陵)并称"关外三陵"。图①③为赫图阿拉老城的东门城墙,图②④为南门口城墙。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视东北为“龙兴之地”.这里有他们祖宗之陵寝,永陵在兴京(今新宾),福陵、昭陵在盛京(今沈阳).清朝统治者把祭祖谒陵看成是一件大事.康熙(玄烨)在位61年,先后三次“东巡”,本文试将其过程略述如下.第一次“东巡”康熙十年(1671年),18岁的玄烨奉祖母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之命,回东北祭祖谒陵,行前召集诸王贝勒会议。他鉴于国家经济情况的拮据,要求诸王贝勒和文武官员在这次“巡幸”途中,一律节俭开销。玄烨自己以身作则,不讲排场,只带  相似文献   

3.
提起“辽河平原”,就自然令人联想到富饶、肥沃等词汇。而辽宁,这个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则以它宽广包容的心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滋养着这片美丽的土地。辽宁因祝福辽河流域永久安宁而得名。它南临渤海、黄海,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东南隔海与日本相望,是我国的钢、煤、和化工基地。位于辽宁省西部山地丘陵区东缘的临海狭长平原,人们习惯上称之为“辽西走廊”, 是中国东北地区沟通华北地区的交通要道。早在旧石器时代,辽宁的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这里。在中国悠久的历史篇章上,中华文明的血脉在辽宁得以历代承袭,也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发祥地,辽宁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一宫三陵”,即沈阳故宫和新宾永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先祖)、沈阳福陵(埋葬着努尔哈赤)、沈阳昭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辽宁省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沈阳和风光绮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在本刊的2004年第5期P57-59, 已对这两个城市和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几所院校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因此,在这里我们对介绍过的院校只作简要的勾勒,还请大家翻阅以前的杂志以获得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4.
冠军魏晋以至南北朝,冠军是将军的一种官衔,叫“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到了清朝,皇帝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冠军伎”。后来人们称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次者为亚军。鳌头唐宋时皇帝大殿前的石级正中,有一块雕刻着龙和大海龟(鳌)的大石板,新考中的状元在行礼时单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北京的古迹有十三陵,南京的古迹有明孝陵,这都是明代皇帝的坟墓。那么,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呢? 实际上,上古的时候,君主的坟墓也都只称“墓”而不称“陵”的。《尚书·太甲上》说:“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注:“桐,汤墓地也。”)又说:“营于桐宫。”(注:“经营桐墓,立官,令太甲居之。”)意思是说,太甲做了国君,很昏庸,伊尹把他流放到先王汤的墓地,在那里营建行宫让大甲居住。这说明商朝君主的坟墓称“墓”而不称“陵”。《周礼·春官》也说:“家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  相似文献   

6.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光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祭。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贬褒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  相似文献   

7.
称皇帝的女儿为“公主”,源于西周。当时,有一种礼仪:天子的女儿下嫁于诸侯,是不能由至尊的天子来主持婚礼的,必须由和天子同姓的“公”来主持婚礼,因而天子之女被称为“公主”。到了秦汉时期,全国实现统一,国内已不存在诸侯割据的局面,并实行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建立了郡县。天子的女儿出嫁,改由三公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主持婚礼。天子之女仍然被称为“公主” (后来这个称谓一直沿用到清朝 )。在汉朝,皇帝之女被称为“公主”,而皇帝的姊妹被称为“长公主”。诸侯之女出嫁,王女或宗室之女下嫁,也有被称为“公主”的…  相似文献   

8.
鲁文 《现代语文》2005,(5):40-40
冠军:源于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将宋义,此人骁勇善战,战功赫赫,为楚国诸将之冠,将士们都称他为“卿子将军”。魏晋以至南北朝,冠军形成了一种官衔,叫做“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到了清朝,皇帝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冠军伎”。后来人们称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  相似文献   

9.
冠军:源于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将宋义,此人骁勇善战,战功赫赫,为楚国诸将之冠,将士们都称他为“卿子将军”。魏晋以至南北朝,冠军形成了一种官衔,叫做“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到了清朝,皇帝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冠军使”。后来人们称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世界上有“诗国”之称,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常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诗国”之称,这是常州人的骄傲。当然,后一个“诗国”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城市或地区:另外,这个称呼也不是自封的,它有历史根据:大约是在清代初年,浙江著名诗人查慎行(初白)就有过这样的诗句:“毗陵诗国千年事”。(见于《续毗陵诗录》)  相似文献   

11.
“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  相似文献   

12.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绸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分。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  相似文献   

13.
游明祖陵     
暑假我们一家来到了以明祖陵而闻名的盱眙。盱眙原是安徽的一个县,后划分到江苏,明祖陵在盱眙境内,是因为朱元璋的老家在安徽。“明祖陵”顾名思义,就是安放明太祖祖宗的陵墓。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为纪念祖先,专门修建了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的衣冠陵墓,而且明祖陵也是朱元璋祖父母的实际下葬地。明祖陵紧靠中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东岸,1680年,明祖陵在一场特大洪水中沉入洪泽湖底,从此成了“水下皇陵”。直到近三百年后,洪泽湖遇到特大干旱,明祖陵才得以重见天日。经整修后,2003年对外开放。明祖陵地上建筑已经毁坏,殿堂倒塌,只剩下几个柱子,和明故宫一样,作为一个遗址。地下部分经专家考证还保存完好,现暂未开发。  相似文献   

14.
西汉十一个皇帝,其中有九个埋葬于咸阳北塬。西汉元帝以前,每筑一皇帝陵墓,即在陵侧置一县,令县民供奉园陵,称为陵县。其中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合称五陵,咸阳北塬也因此称做五陵塬。顺陵是唐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亦葬于咸阳北塬,与西汉帝陵处于同一地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周围有石人、石兽等石刻,其最为突出的是墓前青石雕刻的石狮和独角兽,表现了盛唐造型艺术的雄伟风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咸阳市对五陵塬区的开发十分重视,五陵塬旅游名胜风景区已初显端倪。资料来源:《辞…  相似文献   

15.
“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恰好被乾隆皇帝听到。乾隆怒问纪晓岚:“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若能讲出道理.可免你一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自杜佑《通典》始.至刘锦藻撰成《清朝续文献通考》,从上古至清末的各种典章制度基本上都包罗在内了,合称为“十通”。《清朝续文献通考》的编撰,可谓是集大成之作,有着多方面的史料价值,特别是新增的“四考”更是本书内容上和体例上所具有的创造性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关对皇帝的称谓不少,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始于建立秦王朝的嬴政,迄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均沿用不废。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对皇帝有多少称谓呢?根据不同场合使用对皇帝的不同称谓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自称;一类是臣称或民称;一类是书或诗文中称。首先是自称,人们熟知的有“朕”、“寡人”、“孤”等几种。其实这些本不是皇帝的自称,是后来逐渐转变成为皇帝自称的。先说“朕”,这本是贵贱并用的自称,象“我”、“余”等一样。《尔雅·释古》云:“朕,身也。”郭璞注曰:“上古贵贱皆自称朕。”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18.
图片报道     
叶雪枫 《江苏教育》2007,(11):31-31
盱眙县希望小学系江苏省第一所希望小学.该校2000年成立的启梦文学社,以“放飞梦想、快乐写作”为宗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写作、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学素质,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称号。图为同学们在明代第一陵——明祖陵风景区参观采风。  相似文献   

19.
座落在洪泽湖西岸,盱眙县辖境的明祖陵,自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1年)在一场特大洪水中葬身泽国,直至近年在一系列保护措施下,方重见天日。因此,研究祖陵石刻的组合关系及雕刻艺术,对明清陵寝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明代共有18座陵,配置神道石刻的共有五处。他们是:现今地属江苏盱眙的祖陵;地属安徽凤阳的皇陵;地属江苏南京的孝陵;地属北京郊县的十三陵;地属湖北钟祥的显陵。而明祖陵神道上现存的大型石刻,她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积淀着正处于上升时期的明王朝的虎虎生气。起着继往开来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208页《清朝疆域》图中,有“盛京”即今“辽宁”;但“西宁”却用“青海”取代之;“伊犁”辖区也标上了“新疆”,这与课本中省级行政单位名称不符,古今地名杂用,不妥。历史地图与古今地名的混用@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