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学本质论不一定是文学理论的一个根本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本质主义的深刻影响,乃至形成了诸如意识形态论及各种变体的文学本质论,至近年来又由于人们逐渐接近反本质主义,开始出现了反意识形态论等诸多反本质主义观点。其实无论以本质主义作为认知基础的意识形态论,还是以反本质主义为认知基础的反意识形态论,都是以二元论思维方式作为基础的,都可能是片面甚至偏颇的。只有既不执著于意识形态论,也不执著于反意识形态论.才可能真正是全面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的知识建构凸显"本质诉求",同时在其理论言述的自然逻辑发展中,以"透视主义"相制衡,显示出了超越"本质主义"的努力。20世纪60年代之后,文化理论(研究)凸显出强烈的"反本质主义"诉求,但因为"本质主义"以退为进的未来许诺姿态(因果倒置),最终"反本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自行解构的困境中而流于一种"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自觉的本质主义艺术定义是否对后现代艺术具有普遍的解释有效性,美国分析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对迪基的制度理论、列文森的历史性定义、斯特克的历史性功能主义、丹托的艺术世界和艺术终结论进行分析与批判,指出制度理论是循环性定义、历史性定义和历史性功能主义太宽泛,艺术世界和艺术终结论为循环论证。因此自觉的本质主义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识别后现代艺术,但普遍存在的逻辑循环和太过宽泛等问题,使得反例依然不能杜绝。在卡罗尔看来,封闭的艺术定义无法将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实践容括进来,将新的艺术形式硬塞进一个陈旧的艺术定义中,无异于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4.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美学从古代开始就有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倾向,只是主流话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本质主义,乃至形成了诸多美本质论。中国美本质论大体上围绕人们的生命体验而展开,从起初对自我生理感官愉悦的关注,逐渐提升为人类共同的善认识,乃至宇宙万物本真生命本性的领悟等视域逐渐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的特征。西方美本质基本围绕客体本体论、主体本体论乃至主客体本体论而发展,呈现出诸如从宏大视野到狭隘视域,从自然宇宙之美到艺术之美等视域逐渐缩小,从形而上哲学到心理本能等层次逐渐降低的特征。中西方美学的共同缺憾是未能很好地继承老子、苏格拉底的反本质主义倾向,而走向了日益严峻乃至徒劳的本质主义。对美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继承东方美学特有的一元论或不二论思维方式,既肯定本质又否定本质,乃至形成不取不舍、智慧圆融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哲学思潮对现代性中的元叙事、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等观念有着多方位的解构和批判,其思想价值是深远和珍贵的。后现代理论中蕴含着许多对科学哲学有借鉴和启迪价值的思想因子。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张相互辉映,哥德尔定理、突变理论、混沌理论、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科学等诸多新兴科学正在变革着科学的知识构成、内部结构和整体性质。一种观念层面的"后现代科学"正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7.
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的世界美学由于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长期执著于西方二元论文化传统,总是企图在诸如核心命题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理论视域的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研究对象的艺术美与自然美,思想基础的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等方面有所分别、判断与取舍,乃至形成了知识美学的主流品格,最终导致了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学科缺憾与困惑。全面而且深刻地反思与检讨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提倡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艺术美与自然美、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平等不二、不取不舍的智慧美学,是克服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世界美学之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的基本对策。而知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与智慧有所分别而又无所分别,对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不取不舍,更是智慧美学的真正化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唐纳德·巴塞尔姆的长篇小说《白雪公主后传》和短篇小说《玻璃山》为例,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非后现代性"。作者认为,就其本质而言,后现代主义小说依然是对美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建设公共行政伦理,必须以现实的公共行政为基础。中国目前的公共行政改革面临 着由传统的人治模式向理性官僚制模式转向和由传统官僚制模式向新公共管理主义转向的双重超 越,转型期的公共行政伦理建设应当立足于这一基本现实。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直捷的对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一个生动而简捷的方式,是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中国的文学传统之一,就是不仅仅把比喻当做修辞的手段,而当作对生活本质的理解。理解了比喻,理解了联类无穷的艺术想象之奥秘,同时也就理解了象征、夸张、借代、比兴、点染等等众多的艺术手段,它们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有着各种内在的联系,比喻正好可以帮助我们举其一而反其三。  相似文献   

11.
文学精神是影响文学存在与发展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内在根据。文学史的演变表明,文学精神大致包括理想精神、拯救精神与批判精神三种基本的价值向度,它是文学具有人文价值意向的显著标志。同文化的演变一样,文学精神也始终处在重构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分析20世纪中、西方文学精神的变化,以及可资借鉴与利用的文化价值资源,应强调文学要发展,必须努力维护和重铸一种新型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文学经典的价值维度中,文学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悲剧精神及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五四后中国文学精神的某种核心。悲剧精神的深化,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达到的高度。如将战后海峡两岸文学纳入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视野之中,可清楚看出:正是文学的悲剧精神、批判精神在解决文学与政治、传统与现代的紧张性对峙矛盾中,延续了“五四”后中国文学典律构建的命脉,而它的失落也造成了经典性的萎缩。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一部文论巨著,至今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所论述的"情采"是《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情采"一词,一是情,一是采,情在采先。笔者分别从"情""采"及其互相关系方面简析刘勰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4.
空间意识在人类思维与社会活动中无孔不入,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话语表达,空间理论的渗透显而易见,空间转向下的空间诗学改变了文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空间诗学的文学逻辑亦成为当下理论研究的热点,遂以文学生产、文学表现、文学精神为视角探讨空间诗学在本体论、形式论和价值论方面的文学演绎。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文学教学偏离了文学的本位 ,失去了文学应有的魅力。文学的教学必须依靠文学的手段 :灌注文学情感 ,生成文学意象 ,运用文学语言和文学手法。  相似文献   

16.
张弘范作为宋元易代之际文武兼备的汉人世侯代表,他的诗词作品深刻反映了诗人在时代使命和民族气节的心灵博弈中的矛盾与斗争。用典是张弘范诗词创作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取自马援、侯霸、郭子仪等古人事迹的事典,还是源于《论语》《庄子》等前人典籍的语典,典故的运用不仅反映出一个武将深厚的学问和功力,也折射出一位士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下进行的.因此,中国现代文学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孕育发展得不充分.而唯美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虽说规模不算大,时间却持续很长,从“五四”一直到40年代都不难寻觅到它的丝丝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