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看韩寒     
第一次接触到韩寒的作品还是在学校的图书室里,一大排旧书里,《三重门》的名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我鬼使神差地信手抽出它。于是,就开始了我的“韩梦”之旅。在“80后作家”里,韩寒颇为引人注目,他以他一贯的骂人手法来描写身边的人与事。诚如有人所说,韩寒的笔就像一把刀,一个字一个字地割着如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教育的弊端。他就像一个善于批判的写家,描写一切、揭露一切。他挑剔的目光总能深入别人一层又一层的伪装,看透人们的“本来面目”,把所有他看不惯或根本不屑一顾的人都赶到他的文字里去,让他们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  相似文献   

2.
书店(二)     
只要你读过韩寒的作品,即会有褒有贬。有人说他幽默,有人说他傲慢。于是有些人刻意去模仿,有些人全面地排斥。但无论如何,现在中学生出书已不算什么怪事,却有人偏偏去读韩寒。但如果说韩寒为众多少年文学爱好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对他说谢谢之余,亦要告诉自己我们并非韩寒。下面是他《零下一度》里的一篇文章,大家读读感觉如何?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千奇百怪 ,无所不能的大千世界里 ,奇迹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了 ,加上又偏逢上一个在占卜学上神秘的“千禧年” ,出个把“韩寒”也就不足为奇了。社会上对“韩寒现象”褒贬各一。有的认为他是少年天才 ,是中国优秀下一代的英雄人物 ;也有人认为其不过是一个小狂童 ,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罢了。我觉得都不为过也都不贴切。平心静气地说 ,韩寒可看做一个扭曲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眼中的韩寒说到韩寒,我联想到了一个词:叛逆不羁。这不是用来形容他冷酷的外表,而是指他辛辣不驯的文笔。他以一篇《杯中窥人》从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之后,又以长篇《三重门》轰动了全国,引来一阵羡慕、崇拜以及不满、嫉妒与批评。韩寒的写作手法往往带有点钱仲书的  相似文献   

5.
偶尔从报上看到《韩寒,别做墙头草》一文,我为之震撼。我想,能让一个小女孩的善意劝告变得“尖利”的人来头一定不小。也许是从那时,“韩寒”这两个字便莫名其妙地注人了我的脑子。称他为一股“春”风吧!他却没能给我带来春的暖意,于是,我称他为“寒”风。我未曾与他见过面,甚至,  相似文献   

6.
请重视专才     
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韩寒各门功课都很差,连语文都常常考不及格。若要参加高考,他的大学梦恐怕难以实现。但他又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为了使这个人才不至于白白浪费,我认为韩寒完全应该被破格录取到大学深造。正如那块檀木,它是艺术界比黄金更珍贵的宝贝,是老金石家手中的掌上明珠,但在收废纸的老头眼里,它却成了连烧火的资格都没有的一文不值的木头。我们能因为那块木头不好烧火而否定其在艺术界的价值吗?不能。那么,我们又怎能因为韩寒功课不好而否定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才能进而放弃培养他呢?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  相似文献   

7.
欣赏韩寒,是因为他以他的作品告诉我们:他的写作能力超出了同龄人。初二、初三时连续两次获得上海市作文竞赛二等奖,高一时除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外又写成了一部21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面对这样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芽,编辑能不怦然心动,欣喜万分吗?在从金山拿回《三重门》的路上,我们就读了起来;回到办公室,大家更是争相阅读,不禁为韩寒的机智、幽默、老练而叫好。尽管小说中的有些提法失之偏颇,有些地方还需改进,然而瑕不掩瑜,这是一块可以雕琢的玉。于是,我们请来老作家峻青给韩寒指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4日,上海市重点中学——松江二中高一(10)班学生韩寒,办理了休学一年的手续。如不办休学,他可能会遭到开除学籍的处分。年仅17岁的韩寒并非犯了什么错误。他的休学,重要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造成的。他的数理化3门功课考试总成绩才80分,去年已留级一年。可是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已由作家出版社付印;另一部14万字的散文、小说集不久也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而且,韩寒此前还曾在全国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初中时就发表了小说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是上海市金山区委宣传部主办的《金山报》的编辑。其母在金山区亭林镇就业劳动服务介绍所工作。韩寒读初二那年,向父亲要钱买书。韩仁均夫妇觉得初二学习课程重,不主张独生儿子看闲书,但为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便在图书馆办了一个借书证,星期天让儿子去借阅。韩寒看了几期《少年文艺》后,对爸爸说:“书上发表的那些文章,还没有我写得好哩。”韩仁均不以为然:“你不要口气比力气大,你写写看。”于是,韩寒写了短篇小说《弯弯的月亮》和《书店》,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的中学生及其家长中 ,在全国各大学 ,你提起韩寒 ,几乎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 ,至少也知道他出了一本名为《三重门》的书。那么 ,韩寒何许人?《三重门》又是一本关乎什么内容的书呢?韩寒 ,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17岁时以一篇《杯中窥人》问鼎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 ,从此扬名 ,在一年后又以一部长篇《三重门》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 ,传来消息 ,韩寒因七门功课不及格而被迫留级。现在韩寒已休学在家自学。为此韩寒成了一种“现象” ,一个话题 ,对于他的成绩、他的才华、他的作品、他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激越的抨击 ,以及他的留…  相似文献   

10.
韩寒:你真的想学钱钟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个名叫韩寒的上海中学生,在文学界和教育界备受关注,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不是个好好学习的学生,每学期都有几门功课成绩不及格:另一方面,他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作家”,他的描写中学生活的长篇处女作《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不但十分畅销,而且好评如潮。本期,我们特撰写此文,向广大职校生读者介绍一下韩寒和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关于韩寒和“韩寒现象”韩寒,1982年出生,上海松江二中学生。1999年,在由《萌芽》杂志和七所高校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上,韩寒以一篇《杯中窥入》的习作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永远支持韩寒。一个人格伟大的作家。一个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一个时代的象征。这是某位网友在韩寒博客中的留言。多么让人震惊的蠢话啊!韩寒?哦,据说是80后作家。但冥思苦想后仍想不出他有什么作品能让他夺得作家称号。  相似文献   

12.
读了韩寒的《三重门》之后,我为韩寒丰富的学识与超时代的文学素养深深折服。他的书中充满了智慧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我看韩寒     
韩寒,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字。今年只有20岁的他,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17岁时的韩寒,在上海《萌芽》杂志社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以独特的视角、老辣的文笔获得作文大赛一等奖,成为“状元”。而后,又连续发表了《三重门》《零下一度》等小说,在中学生乃至成年人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然而韩寒这位少年天才在学校的功课却一塌糊涂,甚至到了留级的程度,大家戏称他为“留级状元”。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却让人匪夷所思:韩寒主动放弃学习。因为他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巨大的弊端。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天生是流氓,通过现行的教育顶多变成一个无赖。很多人对他的看法莫衰一是,有些人不能接受他的狂傲、偏激,认为在他的世界里缺少“爱”,缺少认识世界的“博爱”;有些人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评价韩寒,认为20岁的他具有很大的潜力;也有很多人崇拜他,觉得韩寒“酷”不可挡……离开学校的韩寒不知能否拥有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也不知是否能保持创造力,这一切请大家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4.
陈鸣 《课外阅读》2014,(9):22-23
<正>2000年,从韩寒离开学校那一刻,生活对他的训练就正式开始了。十几年后,韩寒描述起那段生活,嘴里一字一顿地蹦出了两个短语:"孤独,深深的孤独。"但在10年前,韩寒不会承认这一点。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寒依然徘徊在学校周围,像刚醒的人在回味一个未完结的梦。也是在这期间韩寒完成了第二部小说《像少年啦飞驰》,书里第一次描述到他不熟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丁袆 《考试周刊》2011,(52):222-222
为什么要拿韩寒说事呢?因为他有名。十年前知道韩寒,是因为他初中就写了小说。当时并不在意,认为只是一个小孩子的文字游戏而已,丝毫不想去了解他,更不想去看他写的书。直到2010年世博会,偶然间看到了他写的博文:《快来吧,快走吧》,惊讶于他敏锐的视角和犀利的笔锋。第二个原因是韩寒居然除了写作外,还是中国顶尖的赛车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坛历来是不甘寂寞的,先是有个王朔,接着又来了个韩寒。如此下去,说不定和平年代也会出现“百家争鸣”。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问鼎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并声名鹊起,人气如日中天。才华与天赋无不令人折服,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对当今教育的批评。如今的韩寒已作为一个话题,成为一种现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也正因如此,小说《三重门》倍受人们瞩目。说实话,笔者对韩寒除了一些观点不能苟同外,剩下的全是对他的敬佩和非常敬佩。不光是因为他的才华和天赋———这种才华和天赋在中国还是很多的,主要是他的胆量和勇气,…  相似文献   

17.
初读韩寒     
书到了我的手中,心里热腾腾的。书架上就这一本,你花一百块我也不卖给你。  怀揣着书匆匆回到我的窝。这里一人平均分得两个半平方米,空气里各种味道混杂,极其糟糕。因每日吸又呼呼又吸,早已熟稔。  躺在被窝里看韩寒的《零下一度》。书名是不是跟韩寒这名字有关,寒冷得到了零下一度?  一室友凑过头来:《零下一度》……韩寒,韩寒是谁?  韩寒,韩寒你都不知道,才18岁,写的东西你以为他有40岁。出了一本《三重门》,还有就是这本。文章写得没话说,可就成绩糟得一塌糊涂。你看,就是他。我指着书上韩寒的照片。  我说话…  相似文献   

18.
韵芝 《中文自修》2006,(12):23-23
韩寒曾对我说过:“倘若这样,就玩完了。”怀着对读书失败的殷忧和恐惧,以及他内心的向往,在《三重门》里写了他想和Sushan一起考北大。 之后的辍学是幸运,抑或不幸?从他《三重门》的热卖始,以及读者们对他的热爱都是无与伦比的,置于死地而后生的韩寒,一个柔弱而又坚强的少年,以及他叛逆的性格,但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韩寒,一个经常见诸报端的名字。他成名于"新概念"作文大赛,随后发表的长篇小说《三重门》,集中显示了其非凡的文学才华;2010年,他的新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出版后迅速登上畅销书榜,证明了读者对他持续不减的喜爱。同时,他的个性也很引人注目,高中退学,玩赛车,开博客,办杂志……无论何时,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他的只言片语都会引起粉丝的热议。这是我们所熟悉的韩寒。但在韩仁均眼中,儿子韩寒又是怎样的?"传记空间"栏目不仅关注名人、伟人的成功,更关注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本期我们将读到韩寒爸爸对儿子的叙述,在充满爱意的亲切文字里,韩寒的挨打、韩寒的出走、韩寒的赌气和自负,一切都令人似曾相识。关注韩寒,认识韩寒,请从这些细节开始。  相似文献   

20.
欣赏     
2014年8月19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广州发表了题为《喧嚣与真实》的演讲。他被问及对韩寒与郭敬明的看法。韩寒和郭敬明都拍起了电影。早前有影评人批评郭敬明的《小时代》宣扬拜金主义,前些天又有人在报纸上痛骂韩寒的《后会无期》猥琐,称"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最大的丑闻,声音尖锐刺耳。不知道风从哪儿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