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龙  张宏 《收藏》2006,(7):74-75
《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年间曾铸白金三品钱币,但两千年来未见实物。20世纪80年代以后,陕西、甘肃、安徽等省多处发现并出土了铜质龙、铅质龙、马、龟形物,引起钱币界的极大关注。中国钱币学会为此专门召开研讨会,一些钱币研究者认为,此龙、马、龟形物即是西汉白金三品,而部分学者则持相反或怀疑态度,目前这一问题尚在讨论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王泰初 《收藏界》2013,(4):65-66
继陕西近年相继发现三枚有马图形的银币(图1、图2为其中的两枚)之后,最近西安又发现一枚龟形银币(图3、图4)。三枚马图形银币与龟形银币的发现,使钱币收藏研究界的西汉"白金三品"货币材质之争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3.
刘存忠 《收藏界》2011,(5):88-89
"白金三品"在中国古泉界,名气很大,争议却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来,能够引起中国古钱争议的多为史籍无载或所载不详,后来被泉界发现,但出土情况不明确、难下定论之品,如"大安元宝"、"承安宝货"等等。而"白金三品"不但史书有记载,记载的内容还比较详细,可是,一直以来,出土的"白金三品"实物,形制虽与史载相符,但材质却有异,故导致专家见解不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钱币中,有一种称为“花穿”的钱币。这种花穿钱,多数藏者对它不屑一顾,视为“垃圾品”;主流藏家偶有所藏,但不以为珍;文博界有不少学者把它归为形制特异之品,但在解释其成因时却又与实物有较大差距。笔者这些年来广集花穿钱,现有藏品数百枚,上自秦半两,下至清光绪,儿乎历朝各代都有“代表”品。这些钱币,绝大多数都是从“垃圾品”中开采出来的。时下把玩观赏,真有“夜赏挑灯欲断魂”的感觉。这里以实物为据,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董大勇 《收藏界》2011,(5):87-87
"白金三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的《史记·平准书》中已有明确记载,武帝时期曾铸造高额虚值货币—龙、马、龟三品。但是,在它的身上,又围绕着太多太多的谜团。比如它的铭文为什么不用汉字,而用古希腊文?而古希腊文字又错误频出,且拼不出明确的含意,而被人们用臆测作出各种解释。再如明明是"白金",其出土实物却多为铅、陶、铜等材质。既然是"三品",为什么龙币出土早,龟币、石俱焚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华钱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历代古钱铸造精美,种类繁多。这些珍贵的历史货币是人类历史的载体,是文化发展的浓缩。在这绚丽多姿的百花丛中有一奇葩——“白金三品”。  相似文献   

7.
西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前119年),进行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四铢半两钱,造"白金三品"和"文如其重"的三铢钱。这次币制改革的目的和过程在《汉书·食货志》、《史记·平准书》都有相同的记载,而且对"白金三品"的形制、币值、材质也进行了详细的记述。由于"白金三品"铸行时间短,无出土记录,也无传世之物,两千多年来,人们只能凭借史书的记载,来探讨其形制和材质,使得今天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争议颇多。本文想从历史、经济和冶金学方面,不揣浅陋,来谈谈对西汉白金货币的认识,以供同仁讨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皇统元宝”乃古钱大珍,为玩家百余年来追求之尤物也。近年渔利之徒多有伪造赝鼎之品,掩人耳目,乱人视听,且丑陋不堪,上手即可识之。此品以彩照视之,感觉尚好,包浆锈色皆较自然,但未见实物,难以下定论。如系真品,其市场价格当又有新突破矣。  相似文献   

9.
张国英 《收藏》2007,(9):128-128
“漳州军饷·成功”银饼(见图)是我国早期自制的银币,铸地在福建漳州,对于这一点钱币界无异议。但其铸造时间却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正因为如此,给“漳州军饷·成功”银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加上目前存世量较少,使得许多钱币收藏者对其情有独钟,苦苦求索,于是一些假的“漳州军饷·成功”银饼现身于市场,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7)
正数年前,笔者曾见到泉界所谓的"衔■"圜钱,近年又有数枚面世,据说已发现数十枚。从所见实物及网上公布的图片看,真伪没有问题。据介绍,这种圜钱首枚于1992年出现于陕西北部安塞县一带,山东济宁也有发现,其出土区域包括陕西、河南、山东等地~1。这类圜钱由于是新见,铭文及含义不明,一直困扰钱币界。如果不能正确解读其上铭文,将难以深入研究有关问题,其历  相似文献   

11.
“伍伯”,乃汉代车骑行列中位队列之首作为导引的一种步卒的名称。由于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墓葬壁画中,出现于车骑行列中的“伍伯”图象,多作奔跑之态,因而,研究我国古代体育史的学者,又将其作为汉代重视长跑训练的佐证之一。最近,拜读了刘秉果老师《“先马走”考释》一文,文中对西周初期铜器《令鼎》铭文中“先马走”一词进行了细  相似文献   

12.
杨文 《收藏》2001,(6):58-59
丁福保先生早在60年前就曾说过:“吾国学者,往往好高骛远,研究不彻底,患在无系统,重理想不重实际,即以泉学而论……证诸实物无足征信。”此番高论犹熟于耳。钱币研究或盲目附从论资排辈,追珍罕求孤品;或各持己见互不服输——真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从存世的大量古钱实物中去精心探讨多比较,去发现,能否解决千百年来留下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一门柔性拳术,其劲路以柔为主,但也要求做到刚柔相济,所谓“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这所藏之“针”便是掤劲,如丢了掤劲,就成了没有骨力的“软手”,就难成一个好的太极推手者。在太极推手学习中,初学者大多以“硬手”为多见,所以教学上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14.
杨玉彬  吕勤娟 《收藏》2007,(1):116-117
我国古代制作,使用玉璧历史悠久,先秦人认为玉璧是通天、付清在、礼天神器,将之列为“六器”“六瑞”之首。也有学者说璧像内饼,是供神或先祖享用的,汉代丧葬用玉之风甚盛,一些大中型墓葬中,玉璧几乎是必备的随葬品。  相似文献   

15.
木子 《中华武术》2005,(1):39-39
太极拳是一门柔性拳术,其劲路以柔为主,但也要求做到刚柔相济,所谓“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这所藏之“针”便是拥劲,如丢了拥劲,就成了没有骨力的“软手”,就难成一个好的太极推手者。在太极推手学习中,初学者大多以“硬手”为多见,所以教学上特别强调“以松柔入手”。但是,如果一旦练不出柔中之刚而丢了拥劲,尽管外形柔顺有余,  相似文献   

16.
“刀”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兵器之一。《释名》说:“黄帝来首阳山之金始铸为刀?”可见,刀是上古时期的青铜兵器,其历史十分久远。刀在中华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甲骨文中,刀字写为“1”样图形,看上去,刀是一面刃,刀锋有后钩,背托以木,显然这种兵器利于斩杀。所以《释名》说刀“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地。”《说文》释“刀,兵也。”无疑,刀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金科 《收藏》2013,(1):96-96
钱币界对于“两柱五铢”钱的归属有多种说法,或说源自南朝萧梁;或说为其后的陈朝铸行;或认为应归于出土量较多的蜀地。对此,笔者谈一些看法。《隋书·食货志》:“武帝乃铸钱,肉好周廓,文日五铢,重如其文。而又别铸,除其内廓,谓之女钱,二品并行。”语中的“肉好周廓”是说钱身和穿孔的周围都有廓。据此。“肉好周廓”的五铢钱当始铸于南...  相似文献   

18.
刘盛全 《收藏界》2010,(1):76-76
在清理自己的钱币藏品时,发现一枚独具匠心的明代圆形银饼钱币(见图),其直径为4.6厘米。纵观是币,正面中央为楷体直书“大明弘治年”五字,两侧分别有:右“纹银”左“一两”四字;背面有一个很大的篆体“寿”字。该银饼是笔者初涉泉途时,在一古镇,从一老者手中搜集到的。惟因余初涉泉坛,泉识浅薄,资料欠缺,对是币无多知晓,今公诸于世,但愿能供方家、同好研讨之用。  相似文献   

19.
元末至正期间铸行的“至正之宝”权钞钱,是古钱币中的一朵奇葩。该币不但铸造精良,钱文优美,而且价值特殊,钱币的内涵反其意而用之,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比较独特的。所谓“权钞”钱?也就是用金属货币代表银钞(纸币)流通的一种钱币,与一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体育的特色及千年不衰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著名的丝绸之路,它不仅是中西方进行商贸活动的交通要道,而且是中华各民族进行体育交流的“文化大运河”。它东起古都长安、西至中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形成的丝绸之路有三条:一条是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直达西亚和伊士坦布尔的沙漠丝绸之路;另一条是经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直达南亚的森林丝绸之路;还有一条经陕西、宁夏、内蒙、蒙古直达欧洲的草原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途径的广阔地区居住着汉、藏、蒙、回、维吾尔、哈萨克、羌、苗、壮、瑶、彝、傣等40多个民族,他们共同生活、相互交流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体育文化,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