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剖腹产作为一种医疗急救措施,曾帮助无数母婴逃过昔日的“鬼门关”,现在的问题却是,剖腹产面临着被滥用的危局。通过剖腹产“一刀了之”的不良生育理念在中国正发生着畸变式的流行,成为舍得花、花得起钱的人们的“富贵病”。并且,这种所谓的城市生育时髦,正日益向农村扩散  相似文献   

2.
剖腹产作为一种医疗急救措施,曾帮助无数母婴逃过昔日的“鬼门关”.现在的问题却是.剖腹产面临着被滥用的危局。通过剖腹产“一刀了之”的不良生育理念在中国正发生着畸变式的流行成为舍得花、花得起钱的人们的“富贵病”。并且.这种所谓的城市生育时髦,正日益向农村扩散  相似文献   

3.
“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生育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火热议题,媒介使用影响女性受众的生育风险感知。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网络文本分析洞察女性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生育风险感知。研究发现,大众传媒报道“三孩”生育政策强化了女性对生育政策的认知,而去中心化、互动式交流的社交媒体却强化了女性的生育风险感知,进而唤起女性对生育的“再思考”。个体会综合考虑个人利益、长远发展等因素,再对其生育行为作出理性选择。相比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模式,以“人人平等”为内在逻辑的互联网,为女性的自我价值追求与群体交流互动提供了平台和空间,进而通过强化性别意识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4.
王建 《视听纵横》2009,(3):9-10
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农村居民获取信息、享受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也是拉动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5.
陆向平 《新闻世界》2009,(10):61-62
“三农”问题是中央和省里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以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而其中金融是重要支柱。笔者曾参与相关部门对农村居民金融知识了解情况进行的测试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掌握程度低,亟须构建农村地区金融公益宣传网络。  相似文献   

6.
焦颖 《新闻知识》2021,(2):80-85
女性生育意愿是影响社会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城市女性的话语权、独立性正不断提升,其职业贡献、个人价值等在当今社会中得到较好体现.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女性因各种原因而降低了生育意愿,更偏重于权衡城市生活的机会成本.本文在分析界定"生育意愿"重要概念的基础上,选取南京市内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差异较大的1...  相似文献   

7.
与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和各省会城市相比,地市级城市可以被看作是三线城市。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当前呈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传媒竞争的主战场正在向三线城市转移,主要表现在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究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的影响因素,以促进农村内生文化的发展及农村文化的迭代创新,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文化获得感,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实地调研,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农村28位受访者的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纳,并构建其扎根理论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参与“种文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种文化归因范畴、参与者归因范畴、组织者归因范畴和外界归因范畴4个类别;种文化归因包括运作成本和文化吸引;参与者归因包括个体兴趣、情感因素和收益认知;组织者归因包括个体因素和组织引领;外界归因包括环境因素和文化供给。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运动的开展,城市杂志得到了迅速发展,当然,城市杂志也通过叙述和想象,再现了城市的多样面孔。文章通过对《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城市中国》等媒介杂志,探讨中国的城市杂志如何叙述、形塑和建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0.
计划生育方面的稿子难写,尤其是正面宣传计划生育的稿子更难写。但是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又必须经常报道。怎样把新闻写得有深度、有趣味,使读者愿读,这对记者来说是一种挑战。新华社播发的《义堂村19名妇女不要二胎娃》和《与川姑聊生娃》(见1989年12月4日、7日新华社新闻稿),可谓计划生育报道的成功尝试。这两篇稿子都是从正面反映农民生育观念的变化的,前者是通过新闻事例来说明这一变化,而后者是通过闲聊式采访搜集素材,反映同一主题。“义堂村有90个独女户可以生育二胎,但生育指标下去没几天,竟有19名妇女找到这里,退回了二胎生育指标。”在90户中,19户只是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29名育龄女性的半结构化访谈,旨在从传播学视角深入考察信息传播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的生育认知与信息传播紧密交互,共同影响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一方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风险信息建构了育龄女性的生育风险认知,无形中加剧育龄女性的生育恐慌,从而潜移默化地降低女性的生育意愿;大众媒介所展现的正面话语有助于消弭育龄女性的生育风险认知,但这种正面话语在传播空间中并非总能“被看见”。另一方面,亲人之间形成的垂直代际传播以及同辈之间的水平传播也会对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并非完全割裂,而是以互动和博弈的方式发挥作用。其中,来自人际传播的生育信息对育龄女性生育认知、生育意愿的影响力度明显强于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与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和各省会城市相比,地市级城市可以被看作是三线城市。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当前呈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传媒竞争的主战场正在向三线城市转移,主要表现在省会城市的报纸纷纷抢占三线城市的市场,而不少地市报也已经从平淡无为的状态中醒来,在事业上有了大的起色,或与大的传媒集团合作,或与同级的广播电视台合并成集团,或自己做大事业,以求在市场中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3.
宫体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辅助放疗和化疗。手术范围及放疗、化疗的合理选择,直接取决于影响其预后的诸因素。对腺瘤样增生或0期病变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生育要求。对于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低龄患者,近年来已证明通过恢复排卵,使子宫内膜逆转为分泌期可使病变消失。对于已超出生育年龄的腺瘸样增生患者,子宫切除是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4.
人近中年,人到中产,才开始将添丁列入日程。如今,在城市白领及知识分子阶层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最后一道生理预警拉响之前,选择了做大龄妈妈。所谓大龄妈妈,指35岁左右,甚至40多岁才初次生育的妇女,在医学上称为高龄产妇,俗称“大妈”,或“危龄妈妈”。孩子对于大龄妈妈来说,与其说是一个负担,不如说是人生奋斗到此阶段的奖赏。此时不当妈,还待何时?  相似文献   

15.
康初莹 《今传媒》2011,19(3):145-147
<正>一、引言随着城市商战日趋白热化,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正逐步提高,诸多商家将拓展市场的重心转移至农村市场。在我国农村,由于消费者长期以来相对保守,信息闭塞,购买偏好比较固定,而分布其生活周围的农村墙体广告,却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发挥着其他广告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拓展农村市场不得不倚重的利器。本文中的墙体广告是指设置于城郊、乡村、高速沿线、铁路沿线、国道、省道、乡镇公路两侧的显著位置,用广告材料将广告文字及图画绘制在民房、民墙、厂墙,或是直接  相似文献   

16.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12,(25):72-73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有三个带有历史痕迹和观念价值意义的词汇,值得我们关注。这三个词汇,一个是建设,一个是经营,还有一个是营销。建设,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城市管理者依靠自我城市的力量,进行城市设计和发展;经营,则具有了对外的互动性。以城市固有的物质资源(如土地)以及灵活性资源(如政策)等,吸引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生活来源大多依靠耕作,可以说身体是生活的本钱,是经济来源的保障。调查发现,“家有病人”是农村居民心头大惠,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在感到生活不幸福的农村居民中,有四分之一(28.9%)的人提到“自己或家人的身体不好”使他们感到生活不幸福;有病得治,就要花钱,本次调查还发现,2005年一年间,平均每户农村家庭年均医疗医药费用为1516.8元,医疗费用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16.8%)大大高于城市(9.1%)和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城市能不能保持城市文化特色、发扬城市优秀文化传统并实现城市新的文化理想,这是一个艰难的行程。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开始以“千城一面”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数字环境下,农村居民在信息资源占有、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高校图书馆在信息、人才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结合数字环境下的信息援助特点和农村居民的信息现状,采取信息内容援助、导读、信息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农村居民进行信息援助是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由政府主导的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在促进基层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其绩效问题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文化惠民工程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应该弱化还是应该加强?武汉大学“文化第一线”课题组于2018年对全国21省282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居民存在较强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对文化惠民工程持基本认可态度,但期望率高、满意率低,表现出一种“弱参与”(假性参与或象征参与)特征;在政府供给侧,文化惠民工程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场地环境和设施设备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的认可度存在显著影响,在受众的消费侧,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等社会人口学变量和行政村至城区的距离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认可度;居民认可度受到政府供给侧与居民自身文化资本状况的制约,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政府供给规模与居民认可度之间是一种非对称关系,并不完全受到供给侧的服务质量和投入规模的控制。这一结论表明,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接受和消费是一个基于自身素质条件和偏好的选择性接受过程,一味强化供给侧的产品质量或者投入规模也难以提升农村居民的认可度并重建文化惠民工程的合理性,这种情况对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文化惠民工程格式化管理(纵向控制)思路提出了挑战。文化惠民工程的“悬浮化”和“弱参与”特征,要求确立供需双侧协同改革的总体转型思路,借助于数字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国家—个人”文化消费激励机制,确立消费侧政策创新引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转型的政策路径,并探索乡镇公私混合型文化主体模式以建设农村基层新型文化共享空间。图1。表9。参考文献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