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几乎天天与讲台为伴,将学生作为听众,“宣讲”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因此,教师似乎拥有最大的话语空间。但是,走进一些教师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默的文化”。相当多的教师感受到,他们在与自己日常的职业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上几乎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在“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听不到教师的话语,在漫天的“声讨”声中我们听不到教师的反抗,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做实验是新课程的基本原则。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用品做实验,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杨友 《广西教育》2014,(21):117-1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的"生活化"是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倡导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需要生活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更好地习得知识。教师应拉近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距离,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使信息技术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4.
生活、人物、情感的“还原”──刘震云小说简论曹书文读刘震云的小说,时常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体验到一种生活的质感和韵味。虽然我们接触别的新写实小说也多有这种印象式的感悟,但都没有在刘震云的作品中感受的其切、传神。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他写出了生活...  相似文献   

5.
向军 《现代语文》2004,(4):31-31
我们从一篇篇习作中能最直接地看到来自生活的快乐、幸福、痛苦、孤独、挣扎,无奈和奋争,能最直接地触摸到学生最本真的心地,感受到从中溢放出的睿智、机诡,幽默、真实、洒脱……现代考生作文已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固定的程式化框架,甚至没有文体界限,一些书信、日记、导言、寓言、演讲稿、短剧,会议纪要等形式也都已被考生采拿。  相似文献   

6.
陈文娟 《班主任》2000,(3):36-36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与教师整天生活在一起。这一特殊的环境,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另一边,美国高中生的生活是怎样的?前不久,我同全省的十多位同学从美国访问归来。在短短的十多天里,我们体验了新鲜而深刻的异国生活。从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由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文化撞击,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份来自海外生活的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8.
我在牛津的第一个晚上便真切地感受到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感受到了异乡的温暖,这让我对留学生活充满了期待。没有校门的大学怀着期盼而忐忑的心情,我踏上了去英伦的飞机。这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人和朋友,独自一人飞往异国他乡。出了机场,虽然满眼都是外国人,但出行前的充分准备让我没有感到不适应。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忽略     
我们可曾在意过一杯白水?白水没有味道。所谓的清洌甘甜,只会出现在特殊的心境、处境或者文学作品里。因了白水的普通和寡味,因了白水与我们日日相随,所以我们轻易地将它忽略,甚至很少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假如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那么便只剩下一种可能:渴望一杯白水。  相似文献   

10.
趣味性是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了情趣,则犹如生活没有阳光,也就没有了一丝灵性.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多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素材,即使是没有任何趣味的说明文、科普文、议论文,也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有趣的教学环节,力求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11,(7):144-144
尽管小婴儿一出生,就会微笑和牙牙乱语,但没有什么比得上他第一次主动拥抱你,让你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回报的爱的了。总之,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们会持续不断地感受到爱在我们之间流动。  相似文献   

12.
当了整整18年的教师,一直没有教过一年级,今年坐了一回过山车,从六年级回到一年级教学.在一年级孩子的生活里,我真正感受到那种田野里青草的味道,那真是原生态的气息.我听到最多的是老师说一年级孩子良好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常常焦急地喊"快",也高频率地听到孩子说"等等我".  相似文献   

13.
笔去年刚担任技校班主任。这么一段时间以来,每天与学生们在一起,教给他们知识和技能,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分享他们的快乐,见证他们的成长,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期待、信任与依赖。体会到一名班主任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做好班主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用心。  相似文献   

14.
生活的赋予     
5月17日晴 人,融于生活,是渺小的。我亦如此,随风浪生活漂泊了数十载,狂风暴雨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坎坷与甜柔。但凝于心底最多的,还是生活之美:如一首歌,委婉流畅;如一首诗,深蕴含蓄;如一幅画,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们已经升入了六年级,期初开展了一次有关“生活笔记”的写作调查,反馈上来的情况,令人震惊。我清晰地感受到:独生、独门、独户的家庭生活圈定了孩子们的活动范围。他们除了跟父母交往外,很少能自主地与外人交往,做作业似乎成了唯一的活动。做练习册、做模拟题及上补习班、请家教是他们永远无休止的课余生活。同时,阅读习惯和兴趣正在变异。  相似文献   

16.
我在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则淡不上爱。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牛,善待每一位差生,使每位学生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与期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相似文献   

17.
也许每一位从教的教师都能毫不犹豫地说,他已经对每一位学生付出了爱。但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说,他们也都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吗?不见其然。存在这么大差异,我想不是教师没有付出爱,而是付出的爱学生没有感受到。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反思,教师的爱怎样付出?付出的爱怎样让学生感受到?  相似文献   

18.
一、数学的生活化新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它有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在学习“对称”时,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都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再如“统计”的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统计自己身边的事物,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现实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二、数学的情趣…  相似文献   

19.
听特级教师魏星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墨梅》和《石灰吟》),能清晰地感觉到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上跳跃、舞动,课堂不是行云流水的快节奏,却让人鲜明地感受到了师生的智慧在流淌,真正感觉到了“丰富的安静”;课堂里没有教师刻意为之的预设,但却感受到了教师个人解读的深刻,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最远的终点……看似不经意,看似不精致,细品起来却韵味十足,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本真课堂了。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人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让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