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画尚意传统形成、发展过程和中国画创作和品评中"意"、"形"、"法"、"笔墨"等美学范畴的分析和解读,提出了中国画尚意传统的精神实质、文化品性与形式特征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落实、具化的达意之法。  相似文献   

2.
后人常以"尚意"来概括宋代书法的时代特征。这里的"意"可概括为"以意得意"。第一个"意"是观念性、精神性的东西,包括主体的感觉、情绪、意志、观念、认知等精神性内容,主要是指书家的创作态度,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得意",也就是追求书法的"神"、"意趣"、"意味"、"意韵",甚至是体现万物之"理"的"道"。  相似文献   

3.
北宋之前书法中的"意"主要指心理意识、构思,笔墨效果、趣味,思想情感等;北宋书法之"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追求笔墨意趣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彰显个性,抒发性情等,这对文人画影响很大,书画的娱乐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中唐具有文学史上的转折意义,其"尚意"诗论核心上承由晋至唐的"尚情"论,下启宋以后"尚理"的诗学理式。本文将从"尚意"论的形成、内容和表现出发,揭示其转捩意义和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意"都是画家们苦苦追求的奇特语言,也是东方人独有的审美方式。它积淀了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精华。从线、意、创作与审美等多角度观察,"表意性"在传统中国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他推崇晋人书法,也是因为晋人书法具有他渴求的精神之美。苏轼学"二王",又能弃形破法,只求神韵,创作出以"尚意"为特征的个性书风。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欧阳修、苏轼的书学思想,又以“重韵”、“绝俗”的理论使“尚意”思想得到了新的诠释,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支撑将“尚意”书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位“尚意”书家的性格为出发点,分析三位书家各自性格在其书法作品中的反映,进而总结“尚意”书风的特点,并简单介绍这种审美取向在书法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的教学要抓住笔墨训练这一核心.笔墨训练主要体现在画模特和临摹古代笔墨法两方面.另外,书法是中国现笔墨语汇程式训练的极好的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10.
闫景阳 《职业技术》2012,(6):123-124
中国画发展至今笔墨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逐步发展成一种精神。从表面上看笔墨只是一种孤立的技巧,但实质上笔墨是画家借以宣泄自己内心情感的有效载体,也是画家抒写心灵、剖析精神世界、彰显才情、学识的最佳媒介。因此,作为中国画家如果不能深层次的对笔墨的形态、内涵、笔墨结构、规律进行深刻研究和把握,就不能真正进入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可以这样说,理解了笔墨也就抓住了中国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北宋书风以“尚意”为主导,但重“法”之风依然可见,其地位和价值不容忽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尚意”书家皆以“法”为基础;二、主导书风“尚意”,但重“法”之家大有人在;三、重“法”为何不能占北宋书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非常讲究笔墨的。几千年来中国画的笔墨在不断改革中得到完善与发展。我们今天仍然要在继承古人精华的同时,去不断的变通、创新、发展。笔者就个人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苏东坡之"晓书",在于他倡导"尚意"且独"通其意"。他主张书艺率真自然、技道双进,强调书品出于人品,力图去除物累与心累,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超越,追求人生精神境界的逍遥自由和至美至乐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的特点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笔墨技巧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作为画者通过这种笔墨技巧来表现心声、抒发情感。作为书画工具的笔墨、纸在操作时都机地产生着奇妙的不可预测性,作为运用作画工具的画者来说,在他构思、执笔时,都有其预期的目的。然而当作画者运用书画工具,在其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就产生了中国画笔墨的不可预测性问题。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实例,就中国画笔墨的不可预测性问题开展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宋代书家的杰出代表,居"宋四家"之首.他的艺术实践、审美取向、艺术成就、人格感召力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劲松 《教师》2014,(16):128-128
正1.谈笔墨不可忽视它的本质含义《中国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句话完整地阐明了中国画的创作特点,形似与骨气相连,形质同一,就是以形写神之意。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此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中国画中"笔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笔墨"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呢?概括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进而对国画的材质工具、笔墨用法、构图章法、观察认识和表现手法进行认识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一般来‘说,“义”是指概念义,是客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主观的。表示“词本身的意义”的词形要写作“词义”;“词不达意”和“抒情达意”的“意”则写作“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直接影响了文人画品格的构建,以强调神似忽视形似;强调人品知识修养教育;崇尚简淡幽深,追求笔墨情趣和画外意;强调诗书画相结合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制定的多层面的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美术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为美术课程体系做出了"形"的表征."形"的变换,反映了美术课程"意"的创新,新的美术课程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即在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规定下,多种版本的美术教科书、教材推向社会和学校;不同版本的美术教科书和教材为不同的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与教的范式;在提升和发展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内在潜质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表现出美术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功能;新的美术课程模式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动态结构体系,承载着提升公众艺术素养和提高艺术质量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