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校校报专职编辑少,工作任务重。建立一支得力的学生记者队伍,有目的地引导青年大学生参与校报、从事写作。不仅是工作需要,也是开拓培育具有综合素质人才途径、扩大就业门路的需要。因此,积极对学生记者进行培养,规范管理,具有其独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建议大家认真阅读一下刘向东同志的文章。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应是中青年记者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工作、事业才能不断前进,否则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刘向东同志在这里主要讲的是中青年记者如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问题,但对以从事编辑工作为主的中青年同志也是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校校报记者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校报专织编辑少,工作任务重,必须建立一支得力的学生记者队伍,以确保及时完成繁重的采访任务。因此,对于从未学习过新闻知识、也没有新闻实践经验的学生记者,需要进行思想、业务和素质的培养,利用现有条件,抓紧有限时间、发挥专业特长,深入社会采访,达到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4.
电视编辑记者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电视节目的可看性和感染力.而编辑记者的制作水平、采写功底和他们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的.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加强电视台编辑记者专业素质的研究,对提高电视台编辑记者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报专职编辑少 ,工作任务重 ,必须建立一支得力的学生记者队伍 ,以确保及时完成繁重的采访任务。因此 ,对于从未学习过新闻知识、也没有新闻实践经验的学生记者 ,需要进行思想、业务和素质的培养 ,利用现有条件 ,抓紧有限时间 ,发挥专业特长 ,深入社会采访 ,达到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6.
谈铮渭 《文教资料》2012,(2):188-189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记者队伍,不仅是高校校报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校报工作者的职责所然。我们要从育人的理念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学生记者培养成有理想、素质高、能说善写的优秀人员,并最终能使他们毕业后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天,报社记者来到农村采访,邀请四位老农座谈。记者开始问道:“请问大伯,你们一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但最热爱的东西是什么?”一位农民说:“我爱四个王字转又转。”第二位农民说:“我爱四个日字肩并肩。”“我爱四个口字膛挨膛。”第三个农民紧接着说。最后一位农民笑道:“我爱四个山字尖对尖!”当下,记者听了,异常兴奋地说:“噢!我明白了,原来,你们四位爱的是同一样东西啊!”聪明的小读者,你知道这四位农民最爱的是什么吗?■编辑/余山农民巧答记者@丁士风  相似文献   

8.
记者:您作为资深杂文编辑,从事这项工作十八年有余。请谈谈您眼中的“杂文十八年”。  相似文献   

9.
高校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记者队伍,既是办好高校校报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就高校校报学生记者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提出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编辑和从事编辑工作时间不太长的编辑,有必要再谈期刊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审美素质、综合素质。对这些基本素质,期刊编辑人员都应具备,但可以根据从事不同期刊类型编辑工作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1.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靠教育.乡村小学植根农村,贴近农民,方便农民学习和活动.只有端正办学思想,加大经费投入,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按功能拓展的需要建设好乡村小学,提高乡村小学的教育服务功能,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记者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多维面、多层次、多重性的系统的、立体的工程。对记者形象的塑造,是靠每一个记者的自身表现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记者要从外显行为、内隐素质两个方面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期得到社会对记者的良好评价。  相似文献   

13.
记者走基层是落实党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三贴近"、推进改进创新的生动实践,是转变作风、锤炼队伍、改进文风的有益尝试。记者走基层要带着良心走,带着责任走,带着问题走,带着感情走,带着理性走,带着点子走。  相似文献   

14.
<正>心理效应,指人对某种相同刺激产生相似心理反应的倾向。恰当地运用心理效应,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一、首因效应——先入为主一个新闻系毕业生正急于找一份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那记者呢?""不需要!""校对人员呢?""我们现在什么人都不缺。""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招聘结束,人员已满"。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教育》2008,(1):21-23
为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工作,根据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曾经当过农民和农村教师,又长期在农业部和教育部负责农村绿色证书教育等"三农"教育工作,目前就职于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仍在从事新农村建设国际比较与我国农民教育研究的我国资深专家李水山先生。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师。面对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面对父老乡亲们进入新世纪时的困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不得不对我们的明天和农业的发展进行深思: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增收究竟靠什么?看着长年不结果的成片苹果树被砍伐;看着一些农民因入不敷出而过度垦荒,致使环境恶化,沙尘暴肆虐;看着成群结队的青壮年民工背井离乡涌入各个城市从事着简单劳动……我的心在颤抖流血。我想到了我们的农村教育,想到了我所从事的工作。农村发展不正需要我们农村初中来培养大量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新一代农民吗?农村初中…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校报的编辑、记者是党的新闻工作队伍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成部分。一张报纸的好坏、质量的高低与编辑的素质密切相关。什么是“素质”?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应具备的与自己所从事的社会职业相适应的特定的修养、技能和知识方面的要求。编辑处在读者和记者的中间,是最后一个有机会改进新闻、检查和纠正稿件中错误的人。编辑的业务素质在于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编辑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报纸的质量和宣传的效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报纸的水平决定于编辑工作的水平。本文仅就校报编辑的业务素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建立"职教、社会、经济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职业教育纳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中来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建立"职教、社会、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好办法.目前,职业教育应重点摆在农村,这样才能实现中央提出来的最终目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文化技术素质,迅速地改造自然、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贪官频频曝光的同时,“贪记”的曝光率也呈上升趋势,社会舆论向“无冕之王”的职业操守发出质疑:媒体就是青天一片吗?为此,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本文提出,记者是守护社会良心底线的崇高职业,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事实说活,把公道、正义、人心融入新闻作品之中,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相似文献   

20.
电视记者要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有了这些基本素质 ,应变能力才能逐步形成。从本质上讲 ,临机应变能力来源于扎实的经验积累。新的新闻观念 ,对记者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记者应该永远是一个奔跑着的消息人士。他不停地搜索、思考、分类、筛选 ,不停地发布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