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浪是人的一种命运,漂泊是最高形式的人生.生命始终在赶路,精神总是被自我或外部世界放逐,人的精神总是以"生活在别处"作为基本存在状态,家园意识成了作家们永远走不出的精神乐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作家们苦心追求或营造的精神家园千差万别,五花八门: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作者生活过的某个环境、有的是一种文化、有的是某种情结、有的是作者永远无法到达的梦幻世界,也有的是作者始终流淌在心底的一种情绪……不管它以什么方式出现,只要作家认定它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就会全力以赴地苦苦追求,哪怕是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也要皓首穷经、终生守望.  相似文献   

2.
《大理文化》2012,(11):55-55
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比较,就是一种关系,就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基于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的生活感觉,而这种感觉自然就会通过人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传达出来。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随着大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日益感受到不断提升的社会和谐度和群众幸福感,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幸福感悟,幸福期盼,幸福愿景。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大理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着力  相似文献   

3.
《大理文化》2013,(1):57-57
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比较,就是一种关系,就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基于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的生活感觉,而这种感觉自然就会通过人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传达出来。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随着大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日益感受到不断提升的社会和谐度和群众幸福感,相信每个人都有  相似文献   

4.
《大理文化》2012,(12):57-57
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比较,就是一种关系,就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基于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的生活感觉,而这种感觉自然就会通过人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传达出来。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随着大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日益感受到不断提升的社会和谐度和群众幸福感,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幸福感悟,幸福  相似文献   

5.
《大理文化》2012,(10):62-62
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比较,就是一种关系,就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基于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的生活感觉,而这种感觉自然就会通过人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传达出来。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  相似文献   

6.
罗欣 《华夏文化》2021,(2):20-21
晚明出现了一批以畸人自称的文士,他们好以"畸人""畸士"为个人雅号,亦在诗词歌赋,唱和往来之中自谓"畸人",体现出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明代以"畸人"为号者,比比皆是.经笔者考察有畸人、畸士之称的,有李贽、徐渭、蔡献臣、冯梦龙、唐寅、黄周星、邝露、程楷、董其昌、汪道昆、王世懋等40余人,多数生活在明代中晚期,足见畸士之风...  相似文献   

7.
"权利优先于善"是罗尔斯正义论的一个核心观点,这一观点的证成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由一种康德式的个人观引出的"自我优先其于目的"以及与自我的优先性相联系的中立性原则;二是现代民主社会价值多元论的事实,桑德尔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挑战就是围绕这两个因素而展开的.据此本文认为,是"权利是否优先于善"构成了桑德尔与罗尔斯之争的焦点而不是其他.为说明这一点,本文将从罗尔斯哲学中权利优先性的涵义入手,展示桑德尔批评的内在逻辑,讨论其批评的力量及其得失,从而凸显出桑德尔是如何围绕罗尔斯的这一观点来批评罗尔斯哲学及其自由主义的,最后阐明重申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以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精湛技巧而闻名。由于在生活和创作中总是徘徊在精神崩溃的边缘,沉溺在自我的意识世界之中,人们总是将伍尔夫归于她所定义的"精神主义者"一类,而忽略她社会性和批判性的  相似文献   

9.
文敏 《华夏文化》2021,(4):17-20
新时代,我们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气节精神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个体道德的塑造、国家民族精神气质的养成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气节概念的形成 "气节"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所独有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通常是指个人在思想道德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志气和节操.先秦时期,"气"与"...  相似文献   

10.
美国独特的历史化渊源、单向式的思维模式、独特的历史发展因素,形成了美国家庭价值观的独立、权力及平等三大观念,以及突出个人平等、独立发展和权利意识及在个人独立基础上的天伦之乐的思想意识。其中最突出的观念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平等。这种家庭价值观和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因此在美国家庭生活中,美国人也崇尚独立性和一切靠自己的原则。个人主义价值观也影响了美国人的爱情婚姻观,形成了以信念为基础的犹太基督教家庭、以爱情为基础的浪漫爱情家庭和以理性为基础的理性婚姻家庭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充满物欲的年代,普遍意义上的写作者给人的印象是日渐变得浮躁起来.为此,我们愈来愈看不到具有生命本真意识与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文字,更难看到充满大地意识的思想文本.在到处都在流行作秀文字和策划炒作快餐读物的今天,作为阅读者,我少不了像在超级市场中越来越找不到绿色食品似地惶恐.幸运的是,在我快要对阅读生活前景担忧的时候,先是苇岸的&;lt;大地上的事情&;gt;和&;lt;太阳升起以后&;gt;给了我一抹神奇的亮色,然后就是刘亮程的&;lt;一个人的村庄&;gt;给了我十分痛快的有力一击.……  相似文献   

12.
香水小议     
东方人与西方人选用香水的习惯不尽相同,这与他们在生理上存在的差异有关:东方人体味较淡较轻,而西方人则较浓。所以西方人制出的香水一般味道浓郁,使人感受强烈,以掩盖人体本身的味道。另外,东西方人的心理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素来崇尚自然平和的东方人无意利用香水来强化个人形象,他们更愿接受一种与世无争、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偏爱清幽淡雅香味的香水;而个性鲜明、喜爱表现的西方人却认为,利用香水是向他人展现自我的最直接的方式,所以西方人不仅普遍使用香水,而且使用的香水芳香各异。当然东西方人在香水的使用上正在设法…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存问题,中国美学主张诗意栖居,认为审美境域的达成是"为仁"与"体仁","为仁"与"体仁"是"人"的一种诗意化生存态势。并且,从关注人的"心性",人的"生存境遇""人生追求"等问题出发,中国美学重视"人"的人格熔铸、珍爱人生,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认为"仁"审美域的达成即"人"本心本性的复归。这种原初"仁心""仁性"的复归与还原,是一种属"人"的本真生命的呈现态与心灵的升华,以及原初心性的复原,其中传达着一种生存的体验与对生命的感悟,蕴藉着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挚情。  相似文献   

14.
寻美洱海源     
"湖上渔人撑小舟,兴来鼓世发清讴.数声欸乃冲烟出,一曲悠然绕水流.日晚自为风月伴,昼闲常共鹭鸥游.浊清醒醉何曾管?了却灵均泽畔愁."这是明弘治年间任大理寺评事的太和人张云鹏描写洱源西湖的诗句.读来让人感觉这里的古人好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其实,现代的洱源风景同样还是美得像世外桃源一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刘沛林图1歙县潜口村水口园林“水香园”中国古代村落作为一种聚族而居的人聚空间,除了体现宗族观念和宗教意识等思想理念之外,特别强调营造一种“可居可游”的理想生活环境。中国古村落构景形式多样,景观独特,是一种典型的以“天人合一”哲学...  相似文献   

16.
先秦哲学有丰富的人格美理论,对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人的行动能力、人格修养方式、人与人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墨家主张"义"与"利"的统一,用以"利"求"义"的行为来追求伟大的人格一,这种以功利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观人生观是另一种身家国的同构;墨家重视人的行动能力,推崇道器相兼的君子,以具体的作为有益的物质贡献体现崇高的人格;儒家以"思诚"来修炼人格,"诚"是对天体运行变化、自然现象交替出没规律的概括,诚信体现着自然与人事的相契圆融;儒家的仁爱以智为基础,仁且智的结构决定了仁爱的合规律性。先秦哲学人格美理论的科学理性精神,对建构新历史时期的人格美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大凡艺术家,都给人童心未泯的感觉,也许那是他对生活保持敏锐感觉的一种方式。北京京剧院作曲朱绍玉总是带着一张笑脸,一副待人诚恳的憨厚样,这是他的人品;实际上谈起音乐创作,他的感觉灵敏,反应极快,创作力旺盛。他语言犀利,出言快捷,而且常常正话反说,非常“到位”。他有时简单的像个儿童,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与士人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原型"思维的心理范式,召唤着人们意识深处沉睡的某种巨大的心理能量,是中华民族的史诗.但是作为一部首尾圆合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硬伤"依然是让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力图对此作出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面对<三国演义>中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创作者文化心态的角度,就小说中价值判断的某种前后不相一致和人物形象的游离原因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常说一句话,酒不醉人人自醉,听起来话里有话。的确,"酒"很能让我们在饮用后表白出真实的自我。高兴时,我们借酒欢歌;低沉时,我们借酒消愁。总之,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有酒来相伴。有人说,它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召之即来,却是挥之不去。特别是我们孤独寂寞之时,往往第一个想到就是"酒"。在阅读许多外国名著后,笔者  相似文献   

20.
平凹先生写商州的散文,以其简约而潇洒的文字,明显的秦腔秦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最近读了他的新著<怀念狼>,除了找回了读他商州散文时的那种感觉外,还加进了一种新的认识,那就是洗尽铅华的朴实.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作家,他仍然用一种道地的中国西部陕西高原特有的民族语言在写作,在叙事过程中有时还有意(抑或是无意?)表现出一种笨拙,但这种笨拙反而拉近了读者.我们感觉到走进了作家想要表现的那个世界,而不是在听一个都市作家用作家特有的语言在叙述故事.他是文人群中用"狼"的语言在写作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