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迎接 21世纪的挑战,集思广益,献言献策,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将于 6月中旬联合举办“ 2001年中国教育论坛”。论坛主要议程为: (1)请教育界、经济界、科技界和企业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发表演讲。 (2)论坛分 8个专题,请与会者发表见解。如 21世纪人才观和人才评价;人才培养与教育制度创新;全球化与人才培养;知识更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教学──学习方式变革;教育效益与公平;文化多样性与学校德育改革;教师教育体制与方式的改革。参加人员:以教育界专家、学者为主,邀请经…  相似文献   

2.
大学创造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这些改革和创新体现在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方面面。与时俱进,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强化素质教育;尝试多种途径革新教学方法,是推进大学创造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农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教育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和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我国农村教育现阶段在师资力量、教学投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学生情况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争问题,改革争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的基本策略是:改革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确保农村教育经费;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降低学费,减轻农民负担;改革教学内容,使教育为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4.
一所小学是怎样开展教育科研的江苏省武进县奔牛实验小学陆纪龙,曹志伟,林志明教育科研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趋显著。它能促进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能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提供理论,提供依据;能直接地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一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新课程改革理念研究的凸现,既是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理性的呼唤和回归,又是对新课程改革科学理性的反思、建构与价值整合。新课程改革应确立的基本理念有:课程目标的完整性;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课程教学的科学性;课程管理的民主性;课程评价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职教信息     
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取得进展9月13日至16日,国家教委在华北石油管理局召开全国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现场会,来自国家教委、各省、市、自治区教委(厅)、专业部委和102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企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989年光始进行的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主要经验是;①企业进一步认清了教育与企业生产经营、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把教育培训当做企业的第一道工序;②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有人用人新机制;③探索建立新的企业教育管理模式;④涌现出一批企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先进典型。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外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21世纪,世界各国都把教师教育改革做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国外教师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教师教育的高层次、高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待遇;教师教育的一体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借鉴国外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和相应的对策:明确教师教育的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体制.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二战以前已形成一定的学位教育体系。二战以后,日本对其学位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形成了现代学位教育体制,它包括本科教育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近十年来,日本对其学位教育体制又进行深入改革,主要举措包括:本科阶段实行教养教育和专业教育贯通化;建立研究型大学,研究生院重点化;谋求学位教育的灵活化和多样化;导入自律机制和评价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  相似文献   

9.
高师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消除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现象,以教师专业化为取向改革教师角色观;完善课程结构,增强人才适应性;改革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改革中的新型关系。时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师教育自身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将全面启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这项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包括:授权上海审批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其中包括本科院校设置、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审批、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高等学历教育机构设置、高等学校硕士授权点等;改革高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由上海对所有在沪高校的布局和用地进行调整、整合等;改革课程教材和招生考试制度,包括进行各级各类教育招生考试改革等;改革教育经费筹措与收费。这项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是根据中央对上海教育要率先改革、为全国探索新经验的要求而实施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教育部就支持上海自主进…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国民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从小发展和培养好幼儿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同伴交往、操作活动、教学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通过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鼓励幼儿多想多问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体验合作的快乐、榜样示范、活动渗透、学习合作的方法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通过尊重幼儿的梦想、鼓励冒险精神、训练发散性思维、培养服务态度能发展幼儿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12.
“师者 ,人之楷模也”,在市场经济社会 ,高校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系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献身中华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遗民诗词的思想和艺术风采,主要有3类。一是直抒胸臆,激昂悲壮地表达民族立场和对异族统治的反抗,传递故国臣民的忠君爱国情操。一是借景抒怀,深沉哀婉地传达黍离之悲、隐居情怀和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一是托物言志,委婉含蓄地展现士人的品节操守。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元杂剧中书生形象的阴柔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中的书生形象大都存在着一种阴柔倾向。这不仅表现在其外在形体动作上的阴柔特征,更重要的表现在他们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及其心理意识之中。他们的阴柔特征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女性们的真挚爱情和切身命运,也与他们本人敏感的自尊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以文人书生为代表的男性的弱化昭示了元代特殊的文人地位,也从反面证明了女性的觉醒、进步和解放。  相似文献   

15.
“新写实小说”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想消失、个性消融、精神困惑和荒芜,其主人公在与社会的冲撞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精神围城中,这也是隐含于创作意图中的问题意识和重构理想、道德、价值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魏晋风度不仅表现为清谈玄虚、饮酒纵欲、荒诞疏放或隐居避世等旷放闲远之美,而且也表现为健康明朗、务实进取、沉郁悲慨、阳刚健举的豪爽之美。豪爽美多集中表现在品第较低、担当武职、富有勇略、胸怀大志的豪雄身上,在战乱频繁、内忧外患的时代里,他们以一种积极、勇武、洒脱、叛逆、原始的个性,从另一方面揭示了魏晋风度之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笔者在音乐教学与考试活动中的若干经验,阐述了如何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高考学生的听觉、联想与想像、表演等几种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各类逻辑课程的教学中,逻辑学教师容易忽视"逻辑"概念自身的内涵.这一行为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学完之后仍不知逻辑为何物,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自觉地偏离"逻辑"的内涵.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各类逻辑课程所欲达成的目标,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引出"逻辑"的内涵,以期引起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创新实验项目,彰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激发兴趣,提高就业竞争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为目标,结合地方资源、日常生活、学科发展和社会问题,开发了一系列新的实验项目,不仅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彰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20.
壮族机智人物故事中的机智人物主要有公颇、老登、汪头三、公天、佬巧、波荷等,这些智慧形象具有其他民族同类形象的共性,也具有本民族的个性,他们在斗争艺术中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智”性:(1)深谋远虑、游刃有余的运筹术;(2)处事不惊,化险为夷的应变术;(3)请君入瓮,以毒攻毒的思辨术;(4)善用诡辩、滑稽、幽默的口才艺术;(5)大智若愚,狡黠聪慧的处世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