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下,高校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当前国内就业大环境下,校园就业市场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如运行经费不足、运行体制不成熟、市场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增加校园就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就业网络建设进程,强化对校园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下,高校毕业生校园就业市场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当前国内就业大环境下,校园就业市场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如运行经费不足、运行体制不成熟、市场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增加校园就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就业网络建设进程,强化对校园秩序的监督和管理,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形成了具有江苏特点的就业市场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日常化、小型化、专场化、公益化、信息化、校园化、社会化和一体化是其鲜明特征和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4.
毕业生就业校园市场是高校就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但现有的毕业生就业研究对校园市场建设的理论探索关注较少。文中以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相关理论为指导,以部分高校毕业生校园市场建设的实践总结为基础,以服务企业人才需求、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为目的,在科学认知毕业生校园市场的内涵、要素、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尝试提出符合校园市场规律、操作性强的校园市场优化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新的毕业生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社会、高校、毕业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新的毕业生配置模式逐步形成。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通过政府、高校、社会三者共同努力来健全就业市场,对实现人才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持续低速的影响,以及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如何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寻求一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科学发展的综合模式,使高校毕业生工作形成一种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状态,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用人市场、政府三者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科学发展进程所处的地位以及能效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以此提出"高校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支撑"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本刊特推出2022年下半年全国最新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北京深化就业市场建设。市教委将进一步加强市级常设就业市场建设,开展校园网络招聘月、就业服务季、校企对接会等活动。用好与全国各级组织、人社、国资部门和用人单位建立的就业资源工作网络,开展专场定制招聘,拓展北京高校毕业生全国就业渠道。各高校要充分挖掘新业态中的就业机会,支持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创新创业,实现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政府行为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从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方面指出政府行为缺失的表现。最后,探讨了我国政府监管行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优化选择路径:控制高校的招生规模,督促高校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模式,规范就业市场,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立法;加大政府对中介组织的扶持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0.
建设好大学生的就业网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应该关心的问题,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校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目前全国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网站信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互联网却早已溶入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溶入了所有的高校校园,溶入了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社会中介机构举办的人才网站如火如荼,但真正针对和适合高校学生获取校园招聘信息的网站却极少。所以,高校就业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建设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校园专场招聘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如何举办好校园专场招聘会,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就业工作能否高效开展,而且还关系到学生能否便捷、高效的找到_T-作单位,社会用人单位能否招到稳定、理想的人力资源。所以举办好校园专场招聘会意义重大。高校的就业部门要依据实际情况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校园专场招聘会对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主动出击,创新模式,努力克服校园专场招聘会高耗低效的现状,扩展功能,提高实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宏观就业环境、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作用,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也对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建立毕业生"预就业"模式,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缩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方的选择时间、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未来发展方向产生的抉择压力;二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社会化缺失;三是社会期望及舆论压力;四是就业机制改革与高校就业问题现状。本文通过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建立毕业生心理咨询督导制度、利用校园心理氛围、提高挫折教育实效性及加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等几个方面展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地位获得的过程,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重嵌入”的概念意味着制度文化作用于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再作用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动态变迁过程。对不同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资料分析表明:随着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大;而社会资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在高校扩招的前与后,变化趋势不明显。要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积累和动员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一种媒介的网络,从全方位的角度上影响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高校就业指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为了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和时代性,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化社会中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提出了网络化社会中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概况大学生就业在线(www.gradjob.com.cn)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高校科研力量、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开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项目之一。大学生就业在线采用全新的技术架构和独特业务模式,旨在为广大用人单位提供全面翔实的高校毕业生信息,努力拓展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从2005年开始,大学生就业在线每年收集全省近90多所高等院校的全部毕业生信息入网,供省内外乃至国内外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择优录用,是用人单位进入校园猎取适用人才的网络新途径。降低人才录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地位获得的过程,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重嵌入”的概念意味着制度化作用于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再作用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动态变迁过程。对不同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大;而社会资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在高校扩招的前与后,变化趋势不明显。要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积累和动员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仅是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市场运行机制来配置毕业生的劳动力资源。本文从市场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思考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模式,和当前亟待做好的工作,意在探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完善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席瑾 《教书育人》2009,(9):96-97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近600万,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加之2008年的未就业毕业生,预计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50万以上。社会有效需求与毕业生规模增长速度的差异较大,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空前严重。这对于本身就属于弱势群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