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祖堂集》是唐五代时期语言的重要资料,“还(有)…也无”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疑问句式,这个句式已有许多专家讨论过,但没有人将它与闽南方言“有无”疑问句式联系起来考察,而闽南方言的定型大约也在唐五代时期,笔者认为这两个句式在结构形式与语法意义上有着系列的对应关系,本文通过具体语料的分析对比,提出唐五代时期“还(有)…也无”的句式应当是闽南方言“有无”疑问句式的前身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动宾动词 宾语”已在报刊上广为流行,但语法界仍然有对这种句式持否定态度的观点。本文从修辞的需要决定语法结构这一角度出发,从信息表达、句式变换两方面探讨“动宾词 宾语”流行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在+NP+V+N”是汉语中一种颇有研究价值的句式。本文从“在+NP+V+N”句式诸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切入,根据N的移动情况对“在+NP+V+N”句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考察了N与NP的关系,V与NP的关系,指出各构成因素在语义特征上的对照性及句式内部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话题性方面对重动句(SV1OV2C)准定中结构主语句(N1的N2+VP)进行了考察。在句法、语义方面,“N1的N2+VP”中“N1”必须是表人的有生名词,“N2”必须是表物的无生名词,而SVlOV2C的主语、宾语受到的限制较少。在话题性方面,SVlOV2C中只有“S”有话题功能,“O”没有话题功能;而“N1的N2+VP”句式中,N1、N2一般都具有话题功能。  相似文献   

5.
该文旨在对“有-V”句式语法化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有-V”句式产生的动因,并且利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对该种句式进行分析,利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该种句式进行解释,得出该句式是由于语法化作用的结果而成。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语法结构形式除具有语法意义之外,还隐含着较为丰富的修辞意义,词的重叠结构具有情感特征、描写功能;短语固化结构中的“一v—v”式有描绘功能、“N中的N”式具有突显功能;句式中的“s比N还N”句式有强化主语“s”的语义含义,突出主语特征,有说话者的主观评价;“N就是N”句式使句子意义强化,加上语境的补充,使之有想象空间,扩大含义;“N2(全体)是N1(个体)”句式强调宾语、凸显宾语。’  相似文献   

7.
“淡化语法”论提出要淡化甚至取消语法教学,这种观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法教学的淡化及中学生汉语语法水平、语法素养的下降,其危害极大。因此“语法教学”不能“淡化”,其理由有四:一是语法学习对语言获得有着积极作用;二是语法学习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三是语法学习有助于学习外语和古代汉语;四是语法学习能切实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法学习也是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状的一个新支点。  相似文献   

8.
"比N还N"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式,言简意赅,有丰富的语用意义,但它又不符合传统语法,"还"是副词,其后需要形容词性的短语来做述语。我们运用构式语法从整体上分析了此句式的理解机制,并认为"比N还N"是一个构式,有自己独立的语义和语用意义,并对其中的名词进行压制,认知转喻是压制的认知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的"为……所"句式是一种争议较大的句式,要而言之,有主动式与被动式两种不同观点.本文对<史记>等史料中的"为……所"句式进行了穷尽式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这种句式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关注日语"Nにする"成分在句中的作用变化,通过对句式群(N1をN2にする、N1をN2に(して)…、Nにする、Nにしては/も…)的语法化现象考察,剖析群内句式的共性和个性。结果显示它们在句式语义、句法形态、事件识解上有一贯性的语法化倾向。"Nにする"成分伴随句式的主观性程度递增,由作单句谓语向从句成分转变,动词"する"的动作性弱化,"Nにする"形式渐次固定化,结合"は、も"新元素产生新句式。  相似文献   

11.
一种语法理论的提出必须回答它对于“普遍语法”的观点。在三层语法的框架下,“普遍语法”是一个有层级性差异的对象:在语用层,差异最大化,普遍性最小;而在句法层和语篇层,差异性逐渐收敛而普遍性逐渐放大。这种观点对指导语法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对于“V+(P+N)”和“(V+P)+N”的比较研究,一直是困惑语法应用研究中的一个难题,这一难题直接影响到了语法教学的进行.本文试图通过对它们二者之间语法结构方面存在的历时性差异的比较,来进一步拓展思路,理清事实,进而为语法研究和教学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以促进语法研究、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都 NP 了”句式中“NP”和“都”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分析,指出这一句式有别于汉语的一般句式,表现出特有的语法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大厦,语法是框架,词汇是砖瓦。这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法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历来是“重头戏”。关于外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观点,而每一观点都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其合理性。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应结合具体情况,紧扣...  相似文献   

15.
给予类动词带双宾语加谓词句式的句型归属和命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予类动词带双宾语加谓词句式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色、却很少受到关注的一种句式。有人把它叫“兼语句”,认为句中的两个宾语有一个是兼语;有人把它叫“双兼语句”,认为句中的两个宾语都是兼语。我们认为这种句式在句型分类上应该属于兼语句,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兼语句,因此命名为“双宾兼语句”更合适。双宾兼语句只有一个兼语成分,这个兼语有时是直接宾语,有时是间接宾语,但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不能同时作兼语。因此把这种旬式笼统地叫做“兼语句”不能反映它与一般兼语句的区别,把它认定为“双兼语句”,又混淆了句法结构中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的界限,二者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6.
张晓东 《教学随笔》2016,(7):153-154
本文关注日语"Nにする"成分在句中的作用变化,通过对句式群(N1をN2にする、N1をN2に(して)…、Nにする、Nにしては/も…)的语法化现象考察,剖析群内句式的共性和个性.结果显示它们在句式语义、句法形态、事件识解上有一贯性的语法化倾向."Nにする"成分伴随句式的主观性程度递增,由作单句谓语向从句成分转变,动词"する"的动作性弱化,"Nにする"形式渐次固定化,结合"は、も"新元素产生新句式.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现成语料的调查,发现“有的是”的词汇化经历了由跨层的“有的”和“是”到短语化“有的+是”,再到词汇化“有的是”的过程。“有的是”的语法化和词汇化受句法条件、语义条件、句式条件、特定词汇形式和客观世界现实的制约,其中对举结构的撤消、句法位置外围化、语义虚化、特定句式和特定虚词的出现、客观现实等都制约“有的是”词汇化.语法化进程进一步促使“有的是”词汇化。“有的是”在虚化链上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属性。在非完全虚化阶段,呈现动形两种属性,完全虚化后,只有形容词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连X都Y”是一种典型的强调句式,学界对其多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介词“连”的性质、语用及其他方面.然而,研究者们并未对“连X都Y”句式认知层面的具体内容,以及该句式所表达的隐含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为此,本文将对这两方面进行探讨,以便能在具体言语交际时使用得更加得体、准确.  相似文献   

19.
在“N1 使 N2 V”句式中,“使”是动词还是介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分别从对“使”是介词的否定、正面立论、类比推证以及“使”所经历的语法化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结论:“使”具有动词的一般特点,是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非常+N”在媒体和生活中纷纷亮相。对这一现象主要有两种看法:有些人认为“非常+N”是副词+名词结构;有些人认为“非常+N”结构中“非常”用的是“非同寻常”之义。本文从语法性质、语义指向、语用价值三方面对这一现象作试探性研究,认为“非常+N”是多义结构,它的出现和存在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