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导学生中考复习,遇到了诗句“此时无声胜有声”,不知怎的,灵感袭来,联想颇多,不得不命笔写字了。无声是音乐的美妙“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名句。弹琵琶是表演音乐的艺术,其美自然来自声音;而“无声”系子虚乌有,不要说它胜过“有声”,其自身又何美之有?此论不无道理,但是凡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美妙是声音由旋律处理后变成的音乐,而音乐用五线谱表示其音符排列形式是高低起伏的波浪,波浪因高低起伏才为美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低谷和浪峰同为美丽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美不存在。我们再看《琵琶行》中赞美的“无声”,…  相似文献   

2.
一、各艺术门类相旦联系,又各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门类。各门类之间的互相借鉴,给各自的艺术生命带来了新的生机。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名词被赋予新的涵义而被运用到造型艺术的画面中来。而绘画中的色彩、调子等术语也是音乐王国中的常客。如音乐讲“音调”“音阶”,绘画则讲“色调”“色阶”;“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这都形象地表明了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血缘关系。绘画的色彩可以象征感情…  相似文献   

3.
谈起节奏,人们都知道它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它可以脱离旋律存在,而旋律却离不开节奏。如果一首乐曲,改变了节奏,那么它将面目全非。因此,人们常把节奏说成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节奏在音乐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音乐教学中,众多的音乐教  相似文献   

4.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旋律构建于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具有深刻的民族音调的美学内涵,反映了民间音乐的“遗传基因”,特别是蕴含着中国戏曲、古曲音乐的旋律气质与旋法特征。在他的作品中还应用了“旋律特性音”的表现手法,这种特性音在民族旋法中具有抒情性、悲剧性甚强的可塑性功能,尤能表现哀情愁绪。秦腔的“苦音”、京剧的二簧、越剧基本腔等等,都广泛用它作为活动中心音。此外,李遇秋在追求旋律的器乐化方面也作了大胆的尝试,把旋律的着眼点从“声乐化”转移到“器乐化”上来。既便是“歌唱性”旋律,在器乐上也主要是指它的韵律类似歌唱,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可唱性”。器乐化的旋律也是旋律,所以在许多重要特征上与声乐是相同或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对琵琶女高超演技的由衷赞叹,点出“了“无声”所独具的音乐魅力。初中语文课本上,也有不少课文描写了“无声”,在文学艺术上显现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6.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既是音乐形象本质的集中体现,也是音乐最动人之处。俄罗斯音乐理论家玛采尔在《论旋律》一书中说:“旋律包括音高关系、时间关系、强弱音色和表演方法。”旋律概括了音乐中独有的有序、有情、有形、有味的特性,既包含了音乐的疏密、高低、强弱,又体现了音乐中均衡对称与对比统一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音乐,对于人们的思想情绪、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当悦耳的音乐、优美的旋律、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人们精神愉快、消除了疲劳。有人实践证明:播放轻音乐,能减少婴儿啼哭;神经衰弱的人,经常听听音乐,症状会有缓解;学生在课间听音乐后,上课时精力集中,记忆力增强。可见,音乐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发挥了作用。那末,音乐能否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同样积极的作用呢? 这就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朱娟 《广西教育》2007,(7A):86-86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气氛静谧有余而活泼不足。在新课程理念的支持下,我尝试着把音乐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以音乐特有的旋律,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做到“此时有声胜无声”。在同一首乐曲旋律中,有的似乎看到了宁静的河畔星光在闪耀;有的则仿佛看到了茫茫的一片大草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掌握音乐美的规律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必须使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一些音乐美的规律。对于一首歌曲和乐曲要引导学生认识它的思想美、情感美、情境美、风格美,而这些美则是通过音乐自身特有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音色美以及结构美等要素来加以体现的。关于音乐的旋律,莫扎特有极其生动的比喻,他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而周畅老师在《音乐的情感与形态》中明确指出:“旋律是音乐精神和音乐形态最集中的表现,是人们理解音乐最基本、最关键的对象与渠道,也是音乐深入人心的最基本的手段。”从某种角度讲,音乐…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音乐能使人高尚起来”。认为它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 ,那么 ,音乐是否对人的思想品德有着感染教化的作用 ?其实 ,这个问题早就被先哲们所认识。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乐并重 ,极言“礼乐云者 ,其关天下之兴衰” ,“礼乐教化系天下之根本” ,并在实践中获得“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之结论 ,从审美的角度讲 ,音乐是靠它的旋律和节奏感染人 ,提高人们理解音乐的能力 ,培养人们通过音乐形象之美 ,去感受和评价艺术作品之美 ,自然环境之美、社会生活之美 ,继而挖掘与寻找人世间的真善美。不是吗 ?美妙旋律中描绘出的滔滔江河、…  相似文献   

11.
音乐艺术与人才培养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从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育人思想 ,到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净化”论 ,从席勒的“游戏冲动”育人学说 ,到日本学者铃木的音乐艺术育人体系 ,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和其它艺术在教育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一、音乐育人的特征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速度。这三要素既是构成音乐的基本材料 ,又是对人听觉刺激最强烈的东西。1 旋律。旋律在音乐创作运用中有三种作用。一是模仿自然界的各种音响 ,以勾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二是对人物性格的刻划 ,用音乐来刻划人的个性 …  相似文献   

12.
理解音乐需有一定的文学底蕴,阐释文学当有一定的音乐涵养。白居易擅"自援琴,操宫声",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感悟与体验,读白居易描写音乐方面的诗更是如此。自古人们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来创造形象、表达情感,但在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中,音响(有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与其对应的另一方面即是"无声",二者缺一不可,那么在无声的情况下,怎样体现其艺术性?人们将怎样去感受音乐的美?无声在整个音乐作品中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本文将从文学音乐家白居易的诗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在国画技艺中,画家们常常会运用“截断法”:一幅画上段是一截山峰,下面是树木小河人家,二者之间却是烟锁云断,形成空白,让观赏者在无尽的遐思与想像中去体味那空白之中的丰富内涵。演奏音乐时,音乐旋律并非自始至终充斥你的耳鼓。有时,激荡的旋律戛然而止,音乐大厅里一片阒然。在这瞬间的音乐空白中,听众从紧张的节奏中徐徐舒缓过来,犹觉余音缭绕,韵味无穷,倍感“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歌曲的旋律一般都是在歌词的基础上产生(当然也有例外,如填词歌曲),而歌词能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音乐艺术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语言是人类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的特殊工具之一。歌唱则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综合了语言、人声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歌词是无声的,歌唱却是有声的。如何使歌唱者最快、最准确地领会和表达出歌词所蕴涵的内容和感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将歌词有声化,即朗诵。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一首由几十个音符组成的旋律,只要唱几遍就可以把它背出来?这是因为旋律中的音符形成了有序性排列,组织为一定的音乐结构。心理学告诉我们:符号排列的有序与无序,其记忆效果大不相同,前者大约是后者的94.7倍,音乐的听觉记忆也是这样。心理学还告诉我们,记忆有“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规律。在系列性符号中,首尾部分的符号,由于受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休闲别墅     
休闲别墅今秋女装流行趋势人们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而服装这种创造人体形象的艺术,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音乐,一种流动的音乐,它在人体起伏动荡的运行中,在伫立沉默的静态中,无声地咏唱着一曲人体的永恒的旋律。秋季,是四季最温馨多彩的季节,秋天的魅力来...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就音乐艺术的领域而言,最有表现力、最能打动人心的是旋律。一首歌曲,那怕它曾经很流行,由于岁月的冲涮,人们可能记不住它的歌词了,但是旋律却不会被遗忘;一首乐曲的和声配器无论如何丰富,色彩如何鲜明,但人们首先注意的还是它的旋律,不妨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是千变万化的,能够适应人们的各种心态,透澈淋漓地泄露人们感情的秘密,把人们的品格提升到崇高的境界,使人们得到最动人的审美享受。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的旋律风格都有明显的不同,具有非常鲜明的历史特点,听“巴罗克”时期巴哈的音乐和听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的音  相似文献   

18.
“分声部练习”是指分别进行右手或左手织体中的单声部练习,这个单声部可能是一条独立的旋律,也可能是“和声音”内容或和声伴奏声型。分声部练习主要应用于三声部或四声部音乐织体中,具体运用情况主要有下列几种。1郾分声部练习适用于主调音乐织体的习琴过程中。这种音乐织体形态一般由旋律、和声音衬托及和声伴奏音型构成,莫扎特G大调奏鸣曲(K283)第一乐章第45-47小节的左手是D大调音阶式下行的旋律线,右手的下声部(织体中的中声部)是在D大调上从上中音开始下行的旋律线,而右手的上声部(织体中的高声部)是在D大调上从下中音开始下行的“…  相似文献   

19.
(旋律:小说音乐美的主要表现特征) 音乐美的表现特征并不体现在单个的乐音上(尽管振动有规律的乐音也有审美价值),而是体现在不同的乐音之间的相互关系上,也即一系列乐音的有组织的、合乎规律的进行中。这种乐音的有组织的、合乎规律的进行,在时间的表现形态上表现为一种旋律。“在旋律里,各音的时值(音的长度)和强弱不同形成节奏;各音的高低不同形成旋律线,并往往体现出调式特征,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旋律是多种音乐因素的综合体,在旋律里各种音乐因素形成了统一体,获得了真正的音乐的生命。”的确,音乐艺术的最诱人的魅力就在旋律中,因为旋律是音乐中最能表现感情和展现感情活动轨迹的因素,它被称为音乐中的灵魂,这正如奥地利音乐理论家恩斯·托赫所说:“旋律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它在表达感情、构成艺术形象、向听众传递音乐信息方面起到近于决定性的作用。 王蒙的许多小说,常常显示出一种内在的旋律运动。不同的是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运动是音高运动,它可以用线条表示,这就是音高线,而王蒙小说的旋律运动主要反映在情感运动上,  相似文献   

20.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基础,是音乐的三大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之一。有人曾形象地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也有人说:“如果旋律是音乐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它推动着血液的运转。”人们倾听音乐时,往往是首先被音乐的节奏吸引。有特点的音乐也必然具有独特的节奏。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能只满足于教几只歌,教几个舞,应该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其中,对节奏的感受力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