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桥  仲华 《吉林教育》2008,(3):99-100
一.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作用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佳 《双语学习》2007,(6M):48-48,50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技能.它能立疑激趣,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教学状态.本文在讲述了课堂导入的定义及分析课堂导入的功能后,总结了课堂导入所要遵循的原则,并以实例的形式阐述了八种典型的数学课堂导入类型。  相似文献   

3.
创新的教学方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景的创新。而课程的导入如果能够生动有趣,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就等于把全体学生的心带进了课堂。因此,创新课程的导入设计需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或过渡,达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何芙 《中学理科》2006,(11):6-7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探究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在这一阶段,教师如果能营造一个能够激起学生强烈好奇心,使学生本能地产生认识冲突的学习情境,从而诱发学生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那么,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将变得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那么,究竟如何设计新课导入,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呢?这就成为我们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事情.其实,数学新课导入方法非常多,它可以利用一个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导入,也可以利用一个命题或一个数学故事导入,关键在于怎样精心设置和有效利用它们.  相似文献   

5.
曹晓菲 《学周刊C版》2011,(9):121-121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作好铺垫。所谓课堂导入,即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将学生带进课堂.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导入是整个英语课堂教学有机组成部分中的第一个环节.好的导入应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创新性.教师应该要注重导入的方式方法。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导人可以顺利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艺术,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课堂的出色导入奠定了一节课的良好教学效果。教室在课堂导入时"亮剑",运用合理灵活多变的方法切入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信心,挑战学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本文通过疑问导入、情境导入、兴趣导入几种常用课堂导入方法,实现师生间的密切合作,让课堂交流流畅自如。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31):58-59
课堂导入是数学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也直接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本文针对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目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金香 《甘肃教育》2020,(2):127-127
一、巧导入,激兴趣导入是课堂的重要环节,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部分的设计是关键所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生动的动画短片或者图片,其效果要比教师的口头讲授以及板书明显得多。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和所要传达的意思,使他们能更加直观地触摸到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课堂导入能在课堂开始时便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教学环境之中,为新内容的呈现进行搭桥、铺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可见,好的课堂导入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中数学的课堂导入,教师通常采取直入主题的形式,或者毫无新意的方式导入新课.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前导入,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影响.因此,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导入,利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和关键.一个好的课堂导入,通过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在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中快乐地学习.本文拟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谈谈我是如何成功地进行课堂导入的.1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学生是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投身课堂学习,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中数学学科,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相对来说趣味性少,很多内容晦涩抽象,学生兴趣寥寥.为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在导入环节通过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究热情,从而让学生自始至终兴味盎然的参与课堂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植入趣味元素,激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学生只有对数  相似文献   

12.
黄雪芬 《教师》2019,(12):82-83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环节。导入部分的教学虽短小,却承载着必要的功能。通过教学导入,可让学生带着或兴趣、或疑问、或启迪、或不解进入要学习的知识领域,为后续新知的研究与探讨铺垫道路。课堂教学导入作为教师的一次次引路过程,不应只顾形式的噱头、外在的花哨,而应追求基于知识的合理化,基于学生的理性化,做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既得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也应体现课堂知识的联系性与课堂结构的延展性。文章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堂导入的普遍教学现状,就如何让教学导入理性地落到实处提出建议与思考,以期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落向实处,更具实效。  相似文献   

13.
一、设置问题情景,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 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吴秀珍 《考试周刊》2010,(40):90-91
课堂开始的新课导入可以看成是“新课堂”的“水之源”、“景之韵”,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理想的新课导入,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进学生的课题意识,启动学生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地进入最佳态势。我根据教学实践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需要,总结出以下一些课堂导入的方法,供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5.
郭剑锋 《学周刊C版》2010,(3):139-140
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能体现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课堂实践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才华。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情境导入、探究新知、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等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探讨.旨在说明如何通过数学课堂实践活动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16.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主动参与、沉浸体验为主要特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学习能力.教师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在回归学生诉求的前提下,可以优化课堂形态,增添课堂趣味活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基于此,文章对体验式教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实践要求、实践路径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我认为对数学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入新课是很有必要的,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种知识的必要性.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新课导入呢?在课堂实践中我有以下三种导入方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组讨论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法,作为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中,小组讨论法是目前中小学课堂上最常见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针对职业中学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等状况,笔者从数学课堂导入的目的、课堂导入的途径两方面阐述了中职数学课堂的导入。所举的例子都是来自课堂实践积累,所谈的方法也均来自一线的摸索,旨在希望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能够有所改观,学生在职业学校数学课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20.
谷红 《宁夏教育》2013,(12):63-63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1.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如果得当,为整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授课和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