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瑟王之死》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典范之作,马罗礼通过对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们的冒险和爱情的书写来彰显骑士精神。而骑士精神中既包括了对世俗荣誉和爱情的追求又体现了基督教观念的影响,这使得该作品具有鲜明的世俗性和宗教性。  相似文献   

2.
“骑士文学”这一在我国学界长期通行的术语近年来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或摈弃。文章考察了西方学界的相关研究,追溯了“骑士文学”在我国学界产生和流传的历史,力图维护“骑士文学”的合理性;同时对前人的成果进行修正,尝试给予“骑士文学”一个较严密而更具可操作性的界定,即骑士文学盛行于中世纪中后期的西欧,是骑士制度兴盛时期的产物,它以骑士为主人公,表现骑士精神或发抒骑士情愫;主要包括三种样式,即骑士抒情诗、骑士叙事诗和骑士小说。  相似文献   

3.
堂吉诃德是一位落魄的乡绅,他沉迷于各种骑士小说,整天胡思乱想,甚至找了他的邻居桑乔做他的侍从,和他一起去各地冒险,完成他的骑士梦。他先是救了一群要被押去做船夫的囚犯,因此躲进了山里。在山里,他异想天开,学骑士小说里的样子对着一个他捏造出来的“杜尔西内娅夫人”发疯,一定要桑乔去找那个子虚乌有的“杜尔西内娅夫人”。最后,他却可悲地被他的朋友神父和理发师装在木头箱子里运回了家乡。这还不算完,堂吉诃德还要再次出去冒险呢!  相似文献   

4.
虽然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序言中声明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对骑士小说,但我认为他对骑士小说的态度非常复杂:一方面通过戏拟和反讽手法批判骑士小说的一些弊端;另一方面又借助骑士小说的文体特点广泛反映西班牙的社会现实,并借助骑士小说中的骑士道精神来表达新的人文观念,体现了一个伟大作家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骑士学中的典雅爱情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奇特的人景观。一方面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一统天下,封建等级制度壁垒森严,另一方面表现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骑士与出身高贵的贵妇人的爱情学又大放异彩;一方面典雅爱情是封建领主附庸的骑士与贵族有夫之妇之间进行的一种婚恋情,另一方面这种爱情又是一种不以肉体占有和缔结婚姻为目的的纯粹的精神之爱。骑士学中的典雅爱情反映出占据道德中心地位的特权阶层的不道德性,透露出包含历史进步信息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萌芽。恋爱双方巨大的反差以及对女性的膜拜,不仅赋予典雅爱情以宗教的意味,浸透着西方人的冒险精神,也是人们的道德与情感走向完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欧洲游历冒险小说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复兴至18世纪欧洲小说的主流形态是游历冒险小说.求知进取、冒险开拓的时代精神、漫游旅行的生活风尚,为游历冒险小说提供了重要的生成发育契机;同时它的崛起与新的读者群体的出现,同现代造纸术、印刷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文学渊源上它直接脱胎于散文体骑士传奇,并受到其它叙事文学类型的影响.以故事为中心建构小说,主人公游历冒险的故事模式和"一线穿珠"、横生枝蔓的游历式结构,人物的穿线功能与定型化的主人公,第一人称自述的叙事模式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单项选择题1、④2、③3、③4、①5、②6、②7、①8、①9、①10、④11、③12、②13、③14、③15、②16、①17、④18、③19、①20、①二、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④2、②③⑤3、①②③4、③④5、①②③④⑤三、填空题1、赫拉克勒斯2、维吉尔3、拉摩的侄儿4、裴多菲5、《罗摩功行录》四、名词解释1、是欧洲中世纪随骑士制度的形成而出现的一种贵族文学,是封建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以法国为最盛。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为博得心爱的贵妇人的欢心甘冒一切风险等所谓“骑士精神”。它描写了骑士的世俗爱情,…  相似文献   

8.
骑士文学     
它盛行于十一至十三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时期,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其主要内容是歌颂骑士对封建领主的效忠和对封建贵妇人的“典雅爱情”,也描写骑士“行侠仗义”的活动。骑士文学的积极因素,在于它对统治着中世纪的宗教世界观的一定程度的叛离。它虽然也有宗教成分,但与宗教文学有很大差别。骑士文学中的英雄即使去参加十字军东征的“圣战”,也不单为表示对上帝的虔诚。但骑士文学是一种贵族文学,它所向往和赞美的世俗生活,只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充分反映了这个阶级懒散怠惰、腐朽享乐的本质。骑士文学可分为骑士抒情诗和…  相似文献   

9.
骑士游戏     
许克 《中学生天地》2008,(12):38-38
在中世纪的欧洲,经常会有两个骑士进行决斗的故事发生,有时是为了爱情,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所谓的荣誉。我觉得徐涛和我,就像是两个骑士,我们的决斗每天都在上演。  相似文献   

10.
戏仿,作为一种改写方式,是后现代文本中一个极为普通且自觉的现象。多丽丝·莱辛和约翰·厄普代克在各自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和《A&P》中,通过戏仿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刻画了后现代社会中两个新骑士形象——汤姆和萨米。两位小说艺术大师以嘲弄甚至亵渎的方式互文性地改写了以冒险奇遇为主题的骑士传奇,用两名世俗化的骑士来颠覆"尚武尚礼"的传统骑士形象和"三重"(忠君、护教、行侠)骑士精神,进而巧妙地传递了新骑士们的"冒险经历"和"英雄行为"的现代含义。  相似文献   

11.
从前在西班牙台·拉·曼却地方,蛰居着这么一个绅士,五十多岁年纪,闲来无事就埋头看骑士小说,看得爱不释手,津津有味,简直把打猎呀、甚至管田产呀都忘得一干二净。这个骑士名叫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不用说,他写这部小说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讽刺骑士小说,让人们看清迷恋骑士小说的害处。骑士小说当时十分流行,它专写贵族骑士的侠胆柔情,单拿它来打发无聊,倒也不坏,不过一旦“走火入魔”,忘记了现实,难免要闹出笑话,害人害己。堂·吉诃德先生迷恋骑士小说,自…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中世纪中外“三士”,是指出现于西欧国家的骑士、东方日本的武土、中国的使土。无论从体育角度还是从史学角度研究此“三士”的尚武活动,都有一定的意义。西欧国家的骑士骑士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产物。封建主为了进行战争和镇压人民而训练了许多骑士。骑上的训练活动是欧洲中世纪体育的重要内容。骑士的训练内容主要是尚武活动,其培养制度基本如下:七岁前的贵族子弟都在家接受家庭教育。七岁后,即开始骑士教育的第一阶段——侍童阶段。他们被送往世俗封建主的城堡或著名的牧师家里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节,熟悉其生活习惯。而所…  相似文献   

13.
国内哥特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尼塞·享尼塞在其专著《哥特式小说》中指出:“哥特式”这个术语有三种主要含义:野蛮,如象中世纪的哥特部落;中世纪,和与之相联的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超自然,和随之而来的恐怖、未知与神秘。[1]在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英国、美国文坛,哥特小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从1764年第一部哥特小说发表至1820年的60来年间,英国大约出版了5000部哥特小说。而且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英美主流文学也因吸收了哥特式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变得丰富起来了,从而出现了“心理哥特小说”、“科幻哥特作品”、“美国南方哥特流派”、“女性哥特”等现代哥特…  相似文献   

14.
简评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苹果树》表现出一种浪漫化的现实主义倾向,刻画了性格具有两面性的主人公艾舍斯特:一方面利己任性,不负责任,自欺欺人和以己度人。热衷于为自己辩护;另一方面沉溺于自己所谓的“骑士精神”和“怜悯”之中。“骑士精神”和“怜悯”只不过是他在弱者面前表现出的优越感.因而最终代之以对本阶级地位及生活方式的认同。作者企图用文学作品中的“美”来掩饰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丑恶现象,“骑士精神”和“怜悯”是其对自己所处阶级的美化。  相似文献   

15.
所谓骑士精神,系指西欧中世纪骑士贵族阶级所应具有的英勇、忠诚、慷慨、谦逊等等道德品质;它根源于日耳曼,衍生于中世纪,经过基督教会的培养和宫廷文化的渲染而最终形成。基督教会是中世纪西欧的精神领袖,也是骑士精神的倡导者,教会通过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使骑士阶级的思想和行为宗教化,从而对骑士精神品质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世纪骑士精神的熏陶下,流溢出骑士的冒险精神和浪漫情怀;西方绅士文化在他的诗中表现为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趋向于选择高贵典雅的意象。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本期开始将连载“最年轻的教科书入选作者”--慈琪的长篇童话《黑猫骑士》,以供阅读与分享。这是一部冒险成长小说,希望每期都能给你们带来美妙的阅读时光和成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塞万提斯写作《堂吉诃德》的宗旨是要“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但是,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而成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状况的真实全面的反映。小说中出现将近700个人物,有贵族、教士、地主、市民、士兵、农夫、囚徒、强盗、妓女等等。描写的生活场面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不只是否定、批判,也有继承和利用,这主要表现于它对骑士小说的戏拟.《堂·吉诃德》对骑士小说的戏拟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叙事模式戏拟;二是细节戏拟;三是语言戏拟,从而彰显了骑士小说对《堂·吉诃德》的成就之功.  相似文献   

20.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 理解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所谓创新,就是从被抛弃、被忽略、被认为是“不可能”、“不必要”的空白处,独辟蹊径,别开生面的“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指原创性创新,即创造、首创;“有中生新”指继发性创新,即对已有知识创造性地加以集成、重组、拓展和引申,亦即对原有成果的怀疑、求证、超越的过程。创新的基本要素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求异精神、冒险精神和献身精神;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具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