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段时间以来,不断有《讲桌,可以休矣》《讲桌,可以“下岗”了》之类学用“新课标”的体会文章见诸报端。按照他们的说法,象征封建时代师道尊严的孔子牌位、戒尺等早已寿终正寝,而惟有讲桌“依然”雄踞在教室的前端,成为师生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还罗列了“讲桌”的一系列罪状,诸如让教师高高在上,不利于师生平等交流;让教师“一统江山”,成为话语霸权者,不利于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一句话,都是讲桌惹的祸。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教室中本来不引人注目的讲桌,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的人认为高高的讲桌就如同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隔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墙,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设置了障碍,是教师高高在上的表现,不尊重学生的表现,不能体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一时间人们对讲桌的口诛笔伐四起,讲桌成了众矢之的,成了人人都可以随意指责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篇好的文章,一张好的报纸,一本好的书刊,不仅让读者从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内在素质。目前,我校师生身边有不少的报刊,如《成才导报》、《关心下一代周报》、《阅读》等,她们都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掌上明珠”。要问师生们为何对他们这样爱不释手,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4.
精神的天堂     
前年六月,江苏江都实验小学邀请我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参加他们课题结题会。会上他们的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汇报课,课题是《鸟的天空》。上完课,我在评课时讲了句话:“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相似文献   

5.
近来报纸上登出了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创新之举”,诸如“三尺讲台不见了”,“不设讲台”等,更有甚者,教师上课也不要讲桌了。某市2003年教育工作要点中规定全市“初级小学实行无讲桌课堂”,还美其名曰:“让教师弯下身子,贴近孩子,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益友。”对此,笔者实在无法苟同。教育民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能不能弯下身子,贴近孩子,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包括教师想不想“弯”———观念因素;会不会“弯”———能力因素;让不让“弯”———环境因素。如果教师没有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教师的心仍然“居高临下”;如果教…  相似文献   

6.
2002年6月,江苏江都实验小学邀请我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他们的课题结题会。会上,学校安排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汇报课,课题是《鸟的天堂》。上完课,我在评课时讲了一句大家特别欣赏的话:“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载于《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可谓是“生命课堂”的开山之篇,它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田。今天,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念,更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希望语文教学能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创新实践的殿堂。下面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8.
陈春兰 《青海教育》2010,(12):37-3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而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要变过去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为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9.
上课铃声响了,一堂关于《万以内加减法不连续进位笔算加法》的教研课拉开了它的序幕。教师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作了精心准备,买了一大堆铅笔放在讲桌上,上课时先复习100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教师出示了口算卡片,学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口算,学生每答对一道题,教师表示“真聪明”、“真能干”,或者全班学生同声表扬“你棒!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中指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让学生主体参与”。他所谓的主体参与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到教育实践中,使其“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完美”、“审美要求”和“趣味丰富”,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主体参与要坚持公平原则,一是说师生之间的公平,如果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师生之间隔着一堵墙,那么即使老师讲得有  相似文献   

11.
“爱”是教师生涯中永恒的主题。步入新课改以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师爱”注入了鲜活的动力,“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成为了教师追求的目标。他们走进学生心灵,引燃学生的激情,为学生创设充满希望的天空……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几位一线教师,聆听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用心去感受师生共同成长的不尽喜悦。陈佳:用爱心呵护孩子我是《品德与生活》学科的任课教师。记得在讲《我的爸爸妈妈》一课时,其中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相似文献   

12.
近来,一些地方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使教师为完成“量化指标”而疲于应付,让教师面对太多低层次的生存性和应急性压力,使教师时刻感到厌烦和紧张,不利于他们进行高效、严密的认知加工和传授。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不利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教育,是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和共鸣。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让师生的心灵产生共鸣呢?在读完贵刊第五期《如何面对自己的“遗像”》的案例之后,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中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14.
我们现在的高考,透明度是相当高的,高得让我们有些厌倦了。每年三月份的《考试大纲》都成为教师和考生聚焦的对象,尽管有时候只更改几个字,也让教师们“研究”得头头是道。至于高考题型和知识点,师生们更是烂熟于胸,即使有个别变化,也早下“通牒”了!第一题字音,第二题字形……一直到最后的作文题,师生们都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15.
“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走进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从教师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师生在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唤起他们的自我思考,从而净化心灵,优化他们自己的生命质量。”因此,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江苏省沛县结合当地中小学师生思想品德现状,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以“新·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郭凤广老师的《别让名字“冻”了我们的课堂》一文让我感触良深。名字,是学生的名片,也是师生交流的窗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每周也只有并不宽裕的一节课,因此,要把名字与每位学生“对号入座”也是一个考验。  相似文献   

17.
课前预热——(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  相似文献   

18.
黄曾 《四川教育》2001,(4):19-19
学生可以当同学的“老师”,也可以当老师的“老师”,课堂教学中不妨试着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当当“老师”,让学生过把“教师瘾”。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幕后组织者,教师事先给学生指定主讲哪一节课的内容,并给主讲的同学提供相应的备课参考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讲到哪些重难点问题等。总之,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思考有准备地上讲台当“老师”。 让学生过把“教师瘾”,首先,对于听课学生来说,由于是自己的同学当“老师”给他们讲课,这样相对于教师的权威讲课来说,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他们感到较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已逐步成为教师的施教行为,学生、教师的评价的改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我校着眼于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坚持“三为本”的原则,即以师生的个性发畏为本,以师生的均衡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对话能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的嘴动起来,脑转起来,思维活跃起来;能让学生实践语言,认识世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能打开学生心灵之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灵性。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搭建对话的平台,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师生、生生、生本多元对话的“对话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