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秋科苑》2013,(14):7-7
2013年6月11日,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新使命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亲临现场观看发射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静 《金秋科苑》2012,(9):80-87
日前,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正在为“神九”载人对接做着最后的准备,“天宫之吻”即将实现。2012年3月,两名神九女航天员被选出,同时,飞船将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升空。破蛹成蝶和蝴蝶升空代表着梦想的实现与飞跃,代表着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追溯历史,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而科技发展至今,中国人漫步太空的脚步早己变得有力而铿锵。  相似文献   

3.
美国宇航局约翰逊宇航中心最新研究发现,正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宇航员可能无法用扑热息痛治疗头痛,或者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在外太空失去药效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6月22日9点45分(北京时间21日21时45分)左右,搭载着“太空飞船一号”的一架喷气式飞机从加州的莫哈维沙漠机场跑道上起飞。约1小时后,这架名为“白骑士”的飞机飞抵15公里高空,释放出“太空飞船一号”。“太空飞船一号”和运载飞机“白骑士”皆由私人资助制造。飞船被释放后,其火箭发动机迅速点火,点火时间约80秒,飞船加速至3马赫(音速的3倍),垂直攀升,飞出地球大气层,抵达约62英里(100公里)的高度,飞行员在这个高度上飞行了约3分钟,然后开始返程。在重返地球大气层后,飞船滑翔15分钟至20分钟,然后像普通飞机一样在机场降…  相似文献   

5.
<正>眼下,一种体积更小而且更加先进的编队飞行卫星(FSAT)——特别是重量在35~120公斤左右的微型FSAT——正逐渐闻名,其中还有更小重量的3~30公斤不等的"微微米"级和"纳米"级FSAT。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文化》2009,(12):42-42
今年7月,一块炽热的金属碎片从天而降,穿透英国老人彼得·韦尔顿家的屋顶,掉到了阁楼的地上,令他大吃一惊。如今,经专家鉴定,证实这块碎片其实是来自数百英里外的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28-30
衣——造价昂贵,功能齐全航天服按功能分为舱内用应急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两者差别很大。但要说明的是,飞船轨道飞行时,航天员一般不穿航天服。一般说来,舱内的气压、湿度、空气质量都是适宜人生活的,舱内航天服只是在发射、上升、返回或座舱漏气时发挥作  相似文献   

8.
专家简介:闫亚军,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青年研究员。2008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13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08,(1):39
美国航天局(NASA)目前最雄心勃勃的人类登上天体的航天飞行计划也不过是登上月球。宇航员、航天爱好者和麻木的公众渴望更戏剧化、更冒险、更新奇的太空探索行程。例如将宇航员以每秒15英里(约24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速穿越太空,送往一块遥远的岩石上。  相似文献   

10.
科苑 《金秋科苑》2009,(15):12-12
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最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洗澡。在载人飞船上,这个问题不能考虑,一来是因为航天飞行的时间比较短,航天员可以忍耐;二来是飞船没有可供洗澡的空间和水资源。但是在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上,一般都设法帮航天员解决洗澡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科研人员,必须具有奉献精神,一个创新项目可能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去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最终认可的科学家不计其数。做到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严谨求实,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秉承这样的科研之风,才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研事业做出真正的贡献。——于志明  相似文献   

12.
<正>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威胁着宇航员的健康和飞船的安全,这已是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细小的微生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往往会在航天飞行过程中发生突变,给识别工作带来困难。为此,美国太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07,(21):38
2007年8月21日,当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带伤准备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着陆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敦医学部微生物和免疫系主任大卫·尼尔赛正在跑道旁翘首以待,迎接航天飞机上自己的老朋友。不过,尼尔赛等待的乘客并不是航天飞机中的宇航员,而是肺炎链球菌,它们是此次"奋进号"执行太空飞行任务中的特殊"旅客"。通常,肺炎链球菌潜伏在人们的上呼吸道中,不过在这次旅行中,它们却被特意地安排乘坐在航天飞机的中舱一个封闭的实验容器内。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世纪,计算机己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有70多部电脑,它们控制着空间站中各个系统的工作。如果这些电脑发生故障或被病毒侵入,轻者可影响航天任务的完成,重则致使整个空间站瘫痪,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因此,航天工程人员和科学家采用了很多严格的防范措施,防止飞行中电脑发生故障和病毒侵入。尽管如此,太空中也避免不了出现电脑故障。  相似文献   

15.
1876年,两位英国科学工作者亚当斯和戴首先发现:用硒半导体可以把太阳光直接转变成电能。尽管这种转变的效率只有百分之一。即用100瓦的太阳光能只能得到1瓦的电能,但这仍是一个历史性的发现和突破!太阳光能的转变效率至今仍停留在20%的水平,预计不久可提高到30%~40%。即使能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在地面,太阳能发电也只能“一班作业”,因为一天中只有白天阳光普照,遇到阴雨天连“一班作业”也实现不了。就是这“一班作业”也只是利用太阳光中很小的一部分能量。  相似文献   

16.
1876年,两位英国科学工作者亚当斯和戴首先发现:用硒半导体可以把太阳光直接转变成电能.尽管这种转变的效率只有百分之一.即用100瓦的太阳光能只能得到1瓦的电能,但这仍是一个历史性的发现和突破!太阳光能的转变效率至今仍停留在20%的水平,预计不久可提高到30%~40%.即使能进一步提高转换效率,在地面,太阳能发电也只能"一班作业",因为一天中只有白天阳光普照,遇到阴雨天连"一班作业"也实现不了.就是这"一班作业"也只是利用太阳光中很小的一部分能量.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08-I0012
神舟飞船的首次应用飞行,其重大意义在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的状态基本是一致的,本次任务取得成功后,这种状态的神舟飞船和长征2F运载火箭将构成我国标准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8.
把一个人的名字放进航天设备里,就能让他或她有亲自去太空旅行的感觉吗?你想不想去太空旅行?现在,美国宇航局、欧洲宇航局和日本宇航局提供了许多这样的机会。好吧,别太激动,确切地说,这些宇航局提供送个人的名字去太空的机会。把名字放在航天器上,它就能到太空转一圈了。别看只是把名字送上太空,但依然会让一个人有亲自去太空旅行的感觉。这和把自己  相似文献   

19.
泰为 《金秋科苑》2012,(14):49-49
太空育种也被称为航天育种,是指普通种子经过太空处理之后,再到地面选育、试种,最终培育形成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自1987年以来,由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努力研究,现已育成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花卉、微生物菌株等400多个太空品种。 那么,太空育种的原理和过程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0.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在航天中也如此,水是维持航天员生命和进行正常工作的最基本条件。在短期飞行时,每名航天员每天的用水量是7.4千克,如果以航天飞机7名航天员计算,飞行15天就需要777千克水。长期飞行中每名航天员每天的用水标准是21.6千克,如果以3名航天员飞行200天计算,水的供应量近13吨。这么多的水完全从地面带上去是很难实现和不经济的,因此,凡是准备进行长期载人航天的国家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航天飞行中产生的废水,通过再生式生保系统变废为宝,成为可以供航天员饮用和使用的水。航天员飞行中产生的汗液,呼出的气体和排泄出的尿液就成为宝贵的水资源。在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上,曾经安装过一套废水的再生和净化装置,它可以将航天器中的废水、废气和尿液进行再生和净化,成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但是,这套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美国宇航局正在进行地面和太空实验,企图研制更好、更实用的废水再生和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