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婧 《今日科苑》2013,(10):28-33
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出生,宁波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理论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从事的专业方面,理论上颇多建树,如在区域地球化学方面,为发展中国的区域地球化学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09,(3):13-13
作者简历: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15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理论地球化学研究,先后开拓出五个创新的学术领域:地质-地球化学中的多元分析;区域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动力学和成矿作用非生性动力学;成矿系统的复杂性;地质系统的复杂性。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作者简历:於崇文,地球化学家。1924年2月15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理论地球化学研究,先后开拓出五个创新的学术领域:地质-地球化学中的多元分析;区域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动力学和成矿作用非生性动力学;成矿系统的复杂性;地质系统的复杂性。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4.
我于1956年通过留苏考试,按国家科学规划,选择生物地球化学专业,1958年入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作研究生,攻读景观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30多年来,一直从事化学地理(景观地球化学)和环境地学研究。主要贡献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曾先后参加原地质矿产部"九五"青藏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现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6.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1999年开始实施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是针对第四纪覆盖区开展的基础性调查工作,是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评估和预警的基础。陕西省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国家基金项目,由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主持承担,自2006年至今已完成“西安市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陕西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宝鸡地区)”及“陕西省多目标区域地区化学调查(铜川地区)”3个项目的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共计515538个。  相似文献   

7.
勘查地球化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地球化学分支科学,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做出了很大贡献。据科学家推测,勘查地球化学发展以后将在地球化学应用范围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又将其称之为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是由化学家、地质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农学家与环境学家等多种学科综合的结果,还尚未成形。多种学科的综合可以使得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发展,而勘查地球化学家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带动其他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GCA,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报)主编帕多瑟克(Frank Po- dosek)博士提名、美国地球化学学会审查批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段振豪研究员最近被聘请担任该刊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GCA是由地球化学学会(The Geochemical Society)和陨石学学会(The Meteoritical Society)两大国际性学会主办、爱思唯尔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 Ltd)出版的半月刊,属于国际地球化学领域最权威的期刊,在地球科学领域非评述性国际期刊中其SCI(科学引文索引)影响因子(3.897)名列第一,其副主编均为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段振豪是担任该刊副主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兰州地质研究所建立于1956年。兰州地质研究所以多学科综合研究为特点,重视岩石圈中的生物地质作用及有关矿产的形成机理。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沉积学及沉积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地球化学、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板块构造、磁性地层学)、原油孢粉学及藻类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特色。其它研究领域还有:环境地质学(古环境与古气候)、放  相似文献   

10.
张荣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196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和普林斯顿大学留学。1986年自筹经费开始建起我国首台高温高压流动反应装置。多年来,坚持发明、研制系统化的高温高压流动反应装置,于1992年正式成立我国首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球化学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任地质矿产部地球化学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6年建立我国首台高温超高压(1000℃,3万巴)流体实验装置。成为我国首个高温超高压流体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张绍同 《科教文汇》2008,(15):206-207
成矿是一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区域构造与区域地球化学是控制成矿的基本要素。本文简述了构造成矿研究的历史和大型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提出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是引发成矿作用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对我国矿田构造研究的回顾,总结提出构造研究的一些思路。时区域地球化学与成矿、上地幔元素丰度与成矿以及地球化学急变带与成矿等做了讨论,认为岩石圈及地质体中一定含量的金属元素是成矿的必要条件,而成矿尚需一定的地质作用对这些金属元素的浓集。  相似文献   

12.
谢学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球化学填图专家,现任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名誉所长。为我国的地球化学勘探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胡守志  李水福  阮小燕  何生 《内江科技》2011,32(2):59-59,66
“油气地球化学”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方向)学生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综合专业技能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从课程内容体系和结构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进三方面开展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新内容体系的建立、新成果的引入以及新教学方法的采用是提高油气地球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越来越困难和复杂的形势下,勘查地球化学的成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矿藏地球化学通过已知矿床或矿田的研究,查明与矿体、矿床或矿田有关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确定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准则和标志,提高找盲矿的地质效果,本文笔者通过时已知矿床上的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对于总结不同类型矿束地球化学异常的元素组合和分布规律,建立相应的地球化学普查准则,深入认识成矿和控矿的地质一地球化学规律和条件,以期解决矿床成因、矿质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专家档案:钱建平教授是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学学科带头人、广西教学名师,广西矿业协会矿业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桂林工学院学报》编委,《矿产与地质》编委,《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球化学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6,(4):321-323
我所是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所,主要从事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研究.目前,全所有职工700多人,拥有科技人员460多人,其中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约占40%左右.随着我所的建设和发展,为科研服务的技术系统也不断壮大发展.目前,我所拥有万元以上的设备343台件,组建了60多个大小实验室.在同位素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技术、高温高压地球化学技术、矿物岩石的分析测试技术、矿物的分离鉴定与矿物物理  相似文献   

17.
有机地球化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机地球化学是对基础研究和生产实际都有重要影响的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本文简要评述了该学科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加强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发展的期望.  相似文献   

18.
黄怀曾,环境地球化学专家,江苏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区域地质、构造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创新指导委员会成员。他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获得了2010年度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为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吴柏林,男,47岁,博士,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中年铀矿地质学家和能源地质学家。主要从事铀矿地质学、地球化学以及与能源矿产相关的沉积盆地分析等教学与地质研究工作。现承担本科生的地球化学课程、研究生的盆地分析和能源地质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地质学、核地球化学、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成(藏)矿系统等。  相似文献   

20.
刘德汉。1935年出生,四川资阳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