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千伏配电变压器的防雷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雷电对10千伏配电变压器的危害通常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当然,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没有很大影响。然而,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尤其对变压器危害更大,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通常雷击有三种主要形式:其一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其二是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  相似文献   

2.
随着春季的到来,雷雨季节也会随之而来,雷电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只要我们积极主动的防御,采取正确良好的防雷手段,雷电灾害是可以避免的。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通过对建筑防雷设计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笔者总结出一些建筑防雷的施工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雷电的故事     
<正>雷电是大自然中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它是由带电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会对建筑物、设备和人畜等产生严重破坏。因此,人们对雷电的形成过程及其放电条件应有所了解,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不受雷电袭击。关于雷电的知识有很多,本文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雷击不是"报应"  相似文献   

4.
电闪雷鸣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当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存在电位差时就会放电——形成闪电。据科学家计算,闪电产生时的通道只有几厘米到几十厘米,而电流高达几万安培到20万安培以上,电压能达到5000万伏,温度在2万~3万℃之间。闪电过处空气中的小水滴因高温而迅速气化,空气体积骤然扩大,于是发生猛烈的爆炸,进发出震耳欲聋的雷声。  相似文献   

5.
大暴雨     
昨天下了一场大暴雨。晚上九点钟,打雷闪电多了起来。一道道闪电好似一把把利剑,刺破了浓密的云层;一道道雷声仿佛一阵阵怒吼,震撼着坚固的大地。它们都肩负着自己的使命:刺眼的闪电存心要对房屋的坚固程度进行考验,而震耳的雷声则要专  相似文献   

6.
第一个有关闪电的研究是在18世纪中叶由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完成的,他证实了闪电是一种自然的放电现象。然而,自富兰克林以来,我们对雷电的知识几乎没什么大的进展。比方说,我们至今还不能确定雷雨云最初是如何带电的。似乎由于某  相似文献   

7.
正大家都知道,带异性电的两块云接近时会放出闪电,闪电因高温使空气体积迅速膨胀、水滴汽化而发出强烈的爆炸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闪雷鸣"。闪电为什么总是弯弯曲曲的?美国国家气象局的内泽特·赖德尔认为,每当暴风雨来临,雨点即能获得额外的电子,带负电的电子会追寻地面上的正电荷。额外的电子流出云层后要碰撞别的电子,使别的电子也变成游离电子,因而产生了传导性轨迹。传导性轨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解释,天空乌云密布的时候,雷雨云迅猛发展,雷雨云下部中形成大量负电荷,地面上空形成大量正电荷,正负电荷集中的区域之间形成极强的电场,电场强度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击穿电场之间的云层大气,产生闪电。由于雷雨云流动的影响,电场以及电荷分布极不平衡,形成不同的电荷集中区域,所以闪电在电离气体中通行的时候会出现弯的、分叉的枝条状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形成以后,地球上有时会出现天气变化,比如闪电的出现。闪电是由云层中正负电子群,相互吸引产生出来的,即正负电子群以非常快的速度结合在一起时,产生出来了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的释放,因为有大气层的阻碍,而发出了声响,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有时,由于正负电子群小,吸引碰撞的能量较小,就只听到空中传来响声,这就是打雷声。当地球上时有发生闪电现象时,它将地球陆地上空的空气层,发生了一种能量变化过程,而每当发生一次能量变化过程,就会产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问题与解答]闪电的闪光为什么是弯的、有分支的?——辽宁省宽甸县世纪花园徐涛科学家们解释,天空乌云密布的时候,雷雨云猛发展,雷雨云下部中形成大量负电荷,地面上形成大量正电荷,正负电荷集中的区域之间形成强的电场,电场强度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击电场之间的云层大气,产生  相似文献   

11.
雷电酿成大危害雷电是一种常见的大气中的放电现象。雷电灾害系遭受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在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中,雷电灾害被称之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时时刻刻都有雷电交作的奇观,平均每天达800多万起,每年要发生30多亿起。那么一次普通闪电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呢?它可以让一只100瓦的灯泡亮3个月。一道闪电撕裂云层,破天而出,短的可能只有数百米,长的却可达到数千米,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闪电时放电通道中空气的温度突然加热到在17000℃至28000℃,…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02,(11):47-48
古人曾敏锐地观察到自然界中存在的电现象,例如,某些鱼类便携带着电击能,等等。罗马诗人克劳狄安描述过被鱼钩钩住的电鳐鱼将它的“射出物”沿鱼线和鱼杆发出,把渔人麻翻的过程。古代的巴比伦医生曾将带电的鱼当作局部麻醉剂使用。闪电可为肉眼所看到,是电  相似文献   

13.
等离子体是一种带电离子和电子的混合物,只要原子与它们的电子发生分离,等离子体就会产生。太阳耀斑和球形闪电都属于等离子体。由于离子运动的速度极快,等离子体出现的时候情景非常火爆,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但是科学家们却如同将闪电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众神,将狂躁的等离子体纳入一只小小的铅笔状装置中,使其为人类造福。人们将等离子体应用于医疗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儿了,不过一直以来人们所使用的装置又沉又大,像只箱子一样搁在桌子上。不仅如此,那个大块头所发出的等离子气体束只有几毫米长,至少比室温高出10摄氏度,对人体有害,而且还有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青海省东北部地区雷电定位图形显示系统获取的2004~2006年7~9月闪电资料,进行了闪电的时空分布、闪电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总闪电中负闪电占大多数;正闪电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电;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总闪电、负闪电呈双峰双谷形;最多闪电次数出现在8月;闪电的高值中心在以大通、湟中、互助构成的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地球外部包裹着一个巨大的磁气圈,它是由地球磁场和一些带电气体构成的。过去,科学家以为这个大泡泡是地球自己制造的,最近他们才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带电气体来自伺机钻进地球保护圈的太阳风。  相似文献   

16.
雷电是由天空中云层间的相互高速运动、剧烈磨擦,使高端云层和低端云层带上相反电荷。此时,低端云层在其下面的大地上也感应出大量的异种电荷,形成一个极大的电容,当其场强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产生对地放电,这就是雷电现象。  相似文献   

17.
黑色闪电,既不是俄罗斯影片《黑色闪电》中的伏尔加老爷跑车,也不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被冠以“黑色闪电”美誉的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它是真的闪电。  相似文献   

18.
导体     
能传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可分做两类。在第一类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并不引起导体的化学性质的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显著的物质的迁移。一切金属都属于这一类导体。在构成金属原子的电子中,往往有一部分因为跟原子核联系很脆弱,而自由地无规则地在各个原子之间移动。这些自由电子数量很大,几乎跟原子个数相等。在未带电的金属中,这些自由电子的负电荷跟金属离子(“失去”这些自由电子的原子)的正电荷相等。有过多的电子由外面进入,金属就带负电;金属失去了一部分电子,就带正电。在感应带电的情形下,电子在外界电荷引力或斥力作用下移动到导体的一端,在这一端就有过多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西藏地区闪电活动演变规律与时空分布特征,为西藏地区防雷服务系统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文章利用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闪电资料,通过闪电发生的时间、频次、日、月分布以及闪电强度与密度分布等分析了西藏地区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复杂地形条件与特殊气候背景对闪电活动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东南部闪电活动比西北部的较活跃;闪电活动有显著的日、月变化,下午到傍晚为闪电活动多发时段,4-9月为高原雨季节,负/正闪电比率高达24倍;闪电强度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负地闪占总闪电的80.06%,平均强度-42.723k A,正地闪占总闪电的19.94%,平均强度53.96k A;西藏东西部的雷暴日少,中部拉萨和那曲地区雷暴日较多。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文化》2010,(1):12-13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现象千奇百怪,但论起转瞬即逝的短暂性和震撼天地的强大性,个中翘楚则非闪电莫属。但真的是转瞬即逝吗?不尽然也。闪电熔岩,也就是俗称的“石化闪电”,记录下了闪电来袭的痕迹,在浩瀚的砂土上,在裸露的岩石上,都可能留有这种静止的闪电标志。闪电熔岩高度易碎却极致美丽,它能让你体会到手握晴天霹雳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