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一名发明家日前发明了可折叠的轿车,这种轿车有望解决城市内交通拥堵。不使用时,可将之折叠成甲壳虫式,大大节省停车空间——4辆轿车折叠后可放在正常大小的一辆轿车的停车位内。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2,(7):112-113
前段时间因卖萌而在微博上爆红的“浙大饮水机娘”终于后继有人了,最近网络上又跑出了“远程喂狗君”,一位英国技术宅将自制的投食器和网络账号绑定起来,只要他发布消息,家中的投食器就会自动将狗粮放入狗粮盆中,还可以远程监控狗狗在家中的一举一动。  相似文献   

3.
黄敏 《金秋科苑》2009,(15):54-54
英国人马丁·琼斯10多年前意外失明。10多年后,医生在他眼内植入一小块牙齿和人工晶体,使他得以重见光明。首次见到妻子,琼斯深感幸运。重新打量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他觉得一切是那么美好。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一项国际调查,新加坡在经济方面已超越瑞士,在全球142个国家中高居榜首。这意味着,新加坡是世界最成功的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一经济体。英国伦敦智库机构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 Institute)公布2015年的"繁荣指数"(Prosperity Index)时指出:"新加坡是全球最成功的经济体,但它仍缺乏个人自由。""全球繁荣指数"调查时使用经济、创业与机会、政府治理、教育、保健、安全、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08,(6):10-10
英国科学家近期开发出一种测定辣椒中辣椒素含量(也就是辣椒辣度)的新技术,并申请了专利,该技术有望很快应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6.
现年57岁的爱尔兰男子鲍伯·麦克尼科尔在2005年的一次液态铝爆炸事故中双目失明。不过鲍伯从不放弃重获光明的希望,他后来听说英国布赖顿市苏塞克斯眼科医院能够为失明患者实施一种奇迹般的"骨齿人工角膜移植术"——这是一种用一颗牙齿造出"人造眼"、帮患者重获光明的手  相似文献   

7.
在公司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位于英国多塞特郡进行长达一周的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15):39-39
英国人马太·格林现年40岁.他将成为英国第一位带着一整套人造心脏从医院走出来的人。医生植入他胸腔里的仪器,比它取代的真正的心脏稍大一些.重量低于6盎司(17010克)。它在背包携带的一个泵和一个电池的帮助下.把血液输送到格林的全身各处。世界各地大约已经有900人安装了这种“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仪.但格林是接受这种仪器的英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外科医生玛丽亚·谢苗诺夫首次给人实施的接近完整的面部移植术获得成功.2008年12月,她用一位匿名捐赠者的肌肉、骨骼、上唇和鼻子,对一名年轻女子近83平方英寸的皮肤做了移植术.这位医生说,患者经历外伤性损伤后,脸的中部全毁.  相似文献   

10.
英国政府只需颁发一纸皇家特许状,就引得英国冒险家们疯狂涌向世界各地,奋勇开拓殖民地,历尽艰险也无所畏惧。因为这小小的一张纸承认了殖民者的私有产权,激发了他们全部的殖民潜能。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13,(9):67-67
美联社报道,金氏世界纪录利用人口普查报告、移民文件、婚姻纪录和新闻报道等,最终确认美国纽约州西部一位112岁的居民桑杰士布拉斯克斯成为全球最年长男性。金氏世界纪录资深老年学顾问杨恩表示,全球超级寿星中高达9成是女性,桑杰士布拉斯克斯是当前能证明生于1901年的唯一男性。  相似文献   

12.
腾讯科技讯(过客/编译)英国工业联合会将领导太阳轨道卫星(SolO)69生产,这艘太空船将比有史以来的任何卫星都更接近太阳。SolO将在水星的轨道内侧进行拍照和测量,以获得新的数据探索什么带来太阳的动态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的影响下,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越来越多的动植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如北极熊。然而凡事都是双刃剑,正是全球暖化,使得英国灰蝶(Argus butterfly)脱离濒临灭绝的险境,重获新生。食源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作用。在过去25年间,英国灰蝶的栖息地逐渐向英格兰北部扩张,在那里它们找到了丰富的食物。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2015年3月30日21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作为卫星总体单位,在任务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研制进度紧的情况下,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成功完成了卫星研制和发射任务。目前,卫星在轨测试工作进展顺利,卫星功能、性能均满足指标要求,状态良好。该卫星作为中科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首发星,试验和验证了适应直接入轨发射方式的框架面板式轻量化卫星构型设计、基于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技术、高功能密度综合电子体系架构设计等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关键技术,为全球组网星组批生产奠定了基础;该星首次采用上面级直接入轨发射方式;首次验证相控阵星间链路与自主导航体制;首次大量使用国产化器部件以实现自主可控;自主提出了功能链设计理念,卫星分为有效载荷、结构热、电子学和姿轨控等功能链,极大地提高了卫星的可靠性和功能密度;也是中科院承担的首颗高轨道、长寿命、高可靠业务星。中科院导航卫星研制团队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决策效率,按照更优化合理的流程开展工作以缩短研制周期,提出了创新的技术状态转移矩阵管理办法以确保研制过程受控,通过一系列管理创新举措,有效克服了年轻团队经验不足、设备条件相对薄弱等问题,充分发挥了执行力、体现了战斗力,为我国"北斗"导航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