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秀梅 《甘肃教育》2013,(20):79-79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高中语文教材几经修订,沿着社会发展的轨迹不断调整,不断增删入选篇目,时至今日,教材改革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语文教材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是由于对于它的重视,往往使我们一叶障目,走向了另一个误区——“唯教材论”,它的危害性是巨大的。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  相似文献   

3.
刘霄 《课外阅读》2011,(2):207-207
《语文课程标准》说“没有,上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这里的“生活”不仅是学习生活、家庭生活,更是广阔的社会,是奔涌的时代潮流。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进程中,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汇入世纪潮流,借助生活来激活教材,活跃课堂,深化教学。  相似文献   

4.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教材的情感是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点。我们知道,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这些文章或表达人与人…  相似文献   

5.
祁自成 《甘肃教育》2011,(24):67-67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对话的机会,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走向“对话式教学”,才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显,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对话的机会,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证明,必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走向“对话式教学”,才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显,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对教材所进行的教学化处理,既包括对现有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其含义也是指教师要对教材做出合理的甚至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化处理。但是,长期以来.如何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就致使语文教学中,不但有些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产生出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把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只有内容的理解没有语言的品味,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得意忘“形”;比如,由于对“超越教材”的片面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目标不明、作用不大的拓展延伸,产生了非语文与泛语文的弊端等等。那么,在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如何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呢?本文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花钟》的备课及教学中的有关情况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说,没有生活味的课堂是死的课堂,没有生活味的语文是死的语文。生活语文,就是从生命认识论的高度审视语文教学,从“生命意义”和“生成论”的意义上来把握语文教学,将学生学习语  相似文献   

10.
把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大课堂之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语文教学由“封闭型”转变成“开放型”,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现在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死盯着升学考试的那份试卷,一切都是为着那份试卷转,猜题押题,关起门来无休止地、高强度地、反反复复地进行备考训练,直到升学考试得了高分,才万事大吉。于是,学生得了高分还骂语文“太残酷了”,得了低分更骂语文“拖了后腿”。至于学习语文到底有什么用,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只觉得考完高考,语文学习就结束了,再也不受那份罪了。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语文教师逼着学生学,…  相似文献   

11.
《庄子·知北游》中有这么一句话:“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意思是说,生和死是相对的,有生必有死。于语文教学,我要仿造一句:死也活之根本,活也死之目的。旨在表明:必须坚持语文教学中“死”和“活”的辩证统一。所谓“死”,就是教师教要落脚,力保学生学得踏实,学得扎实,系统而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所谓“活”,就是教师要“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使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学以致用,开发智力。若将二者统一起来,那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新语文教材的使用,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如何扣准新语文课程标准?如何更加灵活地运用新语文教材?这是我们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的大课题。本文试就如何建构开放的中学语文教学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树立开放的观念语文教学不是在一个封闭系统里进行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解放自我,解放学生身心,树立开放的观念。1.开放的学生观。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尊重就是不强制。教师必须彻底抛弃内心的“我比你懂得多”的心理。“你听了没有?”“我在黑板上写…  相似文献   

13.
李颖 《天津教育》2022,(13):41-4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习作的功能归结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希望我们的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教学有了重大变革,习作单元的编排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开辟出新天地,同时为学生的学习点亮了指明灯。教师教学有法,学生学有所得,高效快捷的习作课堂从此应运而生。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到今天、教学工作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已为学生所唾弃;填鸭式的“满堂灌”亦为学生所鄙视;“不学无术”之徒更不敢登神圣之讲坛;“学者型”的教师愈来愈受学生欢迎.因此,现在语文教师的素质已引起充分重视,大家都在抓基本功的训练,“三字一话”  相似文献   

15.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树立“新教材”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解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差异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因此,职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视教材为“材料”,把教材当“学材”,以教材为“媒介”,正确看待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科学开发教材。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改变,从教材体例的编排,选文的科学,整体创意的设计都相对做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也是存在的。由此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一、转变教学观念的问题我们的教师习惯了“讲”课,而且还认为这种做法是责任心的一种表现。至于学生嘛,他们只是看客或听众,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处于这种单一的“压抑状态”,而没有向多元发展。再则语文教师备课量大,课时多,作文负担重。种种语文教学的重负,给我们语文老师带来了许多困扰: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语文教师究竟该怎么…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当由照搬固定预设的灌输,转向随机灵活的诱导,促使课堂自然生成,避免让“死”的教案再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从“固定预设”走向“自然生成”呢?●在主动质疑中“生成”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问难,提出学习需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现象。我曾听了一节《松鼠和松果》的解读课,课堂进展似乎十分顺利,教师自认为学生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因此也…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课前走入生活,激起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 ,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备课。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师要想上好课 ,就得先备好课。那么 ,究竟怎样才能备好课呢 ?有的年青教师认为只要熟记了语文教学法的有关备课理论 ,诸如“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 ,就可以备好课了 ,其实并非这样简单。从书本理论到实践工作是有相当距离的 ,尤其是语文教学备课这项复杂而又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要将书本理论转变成实际工作的能力 ,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近年来 ,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师备课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 ,发现有不少年青教师在语文备课的教学环节存在这样或那…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为此,我认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应着重探索两个认识同题,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教学活动是从掌握知识出发还是从培养能力出发? 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同志都知道,教学活动无非是教师、教材、学生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教材是提供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教学的凭借。在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下,教师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