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上海市小学生非上学时间体育活动行为时空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玉军  魏磊  朱昆 《体育科学》2011,31(6):59-66
通过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从人文地理学和体育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上海小学生非上学时间体育活动行为时空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决策机制。结果发现:上海市小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集中在小区或社区范围内,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其行为空间表现出4圈层结构;不同日期上海小学生体育活动的百分比、频率、时段、持续时间具有不同的规律,10 min的单程出行时间是上海小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不敏感区。影响上海小学生体育活动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学生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居住区位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体育活动习惯等;影响其行为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对体育活动空间的感知,对不同体育活动内容偏好等。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中间阶层体育消费需求结构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7~2008年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住户的体育消费调查数据,运用ELES模型对中间阶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居民经济收入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社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闲暇时间也是制约体育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目前中间阶层居民体育消费主要以体育实物性消费为主,但这种主体地位正受到体育劳务型和体育文化信息型消费的挑战;体育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0311,其中对实物类、参与类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观赏类、文化信息类的边际消费倾向;各项体育消费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均为正值,各类体育商品的支出受自身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而受其它消费品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何玲 《体育科技》2014,(6):117-119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昔阳县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人群中不同社会群体的休闲体育行为进行研究,发现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兴趣爱好、参与目的和参与方式是影响昔阳县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人群差异的主要变量因素。另外,发现昔阳县的休闲体育活动存在安全性、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高级服务场所消费太贵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目前北京市六种主要家庭类型在时间、空间、结构、观念和行为等五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除空巢家庭外,闲暇时间相对不足仍是制约北京市家庭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在空间上,除空巢家庭外,其他家庭类型以中低档体育健身场所为主;在结构上,目前北京市六种家庭类型居民仍以实物性消费为主,观赏性、参与性消费并重;在观念上,北京市家庭很大程度上已经接受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并且家庭体育消费决策以共同协商型为主,消费动机明确,注重强身健体和娱乐休闲。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上月均体育消费支出偏低,体育信息消费整体水平不高,但呈上升态势,并根据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州市居民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动机、行为方式、家庭体育消费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州市家庭居民对体育的价值有一定的认识,能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湖州市家庭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性消费为主,体育劳务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家庭体育发展受指导、场地和经济的影响。建议社区多组织体育比赛;加大社会体育的投入;把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相互渗透,形成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州市成年居民体育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抽样法和数理统计法,从体育参与的人数、体育参与的项目、体育参与的场所和体育参与的目的等方面对广州市成年居民的体育参与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且从经济状况、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场地、家人支持、个体文化程度、时间、体育政策法规、同伴爱好、气侯等方面探讨了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从而促进体育参与,同时为有关部门的体育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基本特征,如居民健身项目、场所、动机、消费等;开展难点问题,如健身活动地点、群体年龄及知识结构特征、健身时间等;影响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落后、政府重视程度低、公民的体育参与意识不强、体育社会化程度低、体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等;提出了适合冀东小城镇特色的“旅游型”、“企业型”、“园区型”、“家庭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吉林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与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根本出发声,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和社会阶层差异;在体育消费结构呈多样化的同时,体育消费的实物性结构更明显;参与体育是影响体育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显示了体育消费的“参与”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职业女性体育休闲方式现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职业女性对体育需求认知主要表现在身体需求上;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以家庭成员、朋友圈为主;参与体育活动的场地以免费场馆为主,场地选择与年龄有直接的关系;参与体育活动次数在每周卜2次,时间在每次30-60 min,时间段在晚上;体育消费较低且集中在实物型消费上;影响职业女性体育休闲方式的因子有态度认知、保障条件和环境氛围因子。建议:职业女性应根据不同职业、年龄、身体状况和不同的需求合理安排体育休闲方式;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要充分考虑男女不平等问题,为职业女性进行体育休闲活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女大学生运动内衣的消费行为的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对女大学生运动内衣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揭示当代女大学对运动内衣的偏好、选择运动内衣的消费价值取向与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剖析女大学生体育消费文化的行为方式、特点,归纳总结当代大学生体育消费文化的特征.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文化特征呈现为:体现对身体的认同性、体育消费文化的审美性、体育消费文化的传承性、体育消费文化的整体性、体育消费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