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图书迈步“走出去” 在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总结大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透露,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期间,中国展团输出版权1895项,引进版权1411项,大大超过预期目标,标志中国出版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关于鼓励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指示精神,文化部外联局和北京市文化局6月22日至23日,联合举办了《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专题研讨会。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及来自各地共9个省、市文化厅、局的同志及在“走出去”方面成绩较好的文化企业负责人等6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之诸多“第一次” 与以往不同,参加此次研讨会者有政府主管对外文化工作的官员、中国涉外文化企业的负责人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这种三位一体的结合,系中国对外文化工作史上的第一次;该研讨会是由政府出面为中国文化企业走…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网》访谈节目《文化名人访》邀请参加2014年“中国当代作品译介研修对接计划”的3位翻译家——美国《红杉林》杂志主编吕红、德国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教授吴漠汀和加拿大枫叶出版社长桑宜川,共同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如何“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产业之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既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民族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中国文化产业面临当前跨越式发展的前景下,如何“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过翻译关。翻译不只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思维与文化的转换和交流,是译者的“再创作”。我们不仅需要博古通今、贯通中外的顶级人物,也需要大批具有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再创作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尤其小语种人才。同时,我们还须克服译界广存的浮躁肤浅、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等风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化交流》2014,(6):10-12
2014年5月15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座谈会在深圳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本国对外直接投资,各国都有专门的政府机构为其对外投资者提供各种服务。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国际开发署、日本的海外经济援助基金等。这些机构的服务主要有:为本国对外投资者提供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商业等信息;组织本国对外投资者到东道国考察,实施对外援助计划;为本国海外企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部分或全部资金;为海外企业培训技术人员……。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现状,是在国内文化投资非常缺乏以及本土文化企业相对弱小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显得更为重要。目前,中国文化企业尚未建立统一权威的专门管理机…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16日,由文化部外联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TTF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TF)承办的“2014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中法创意设计论坛”在深圳文博会期间举办。6位中、法两国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领域的嘉宾参与此次论坛,共同探讨设计品牌如何“走出去”。论坛通过专题演讲和对话、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外文化交流的五条战线 新中国的建立,为对外文化事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道路。对外文化工作成为中国整体对外工作和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的决策下,中国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机构,采取国内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同步进行,建交国与待建交国齐头并进,“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官方交  相似文献   

10.
十年寒暑话春秋。从2004年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如今覆盖五大洲123个国家和地区的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在第一个十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响亮品牌。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复兴与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情感和精神属性是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在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中国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时代变化与保留传统价值之间找到平衡;在坚持文化的本土意识的基础上,在保持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注重世界文化潮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创造性地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现实的文化资本,生产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文化产业获得广阔的市场,才能改变中国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从而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转企改制以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不断加大商业演出在集团“走出去”业务的比重和影响,目前古比达70%以上。2013年,我们在全球300余座城市举办大、中、小型演出,与外方联合演出共5500多场,观众过1000万人(次),累计派出全国17省、区、市表演艺术家1928人(次),带动国内转企改制文艺院团以商业模式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把一批承载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表演艺术产品推上世界著名剧院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14,(7):18-19
中国曲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艺术,是中国百戏之母。曲艺包括什么?凭什么在中国土地留传日久?曲艺有着怎样的魅力?谁让曲艺随时代而进,伴生活而兴?曲艺怎样采集民族前行的情趣跃然说唱之中?请在中国相声大师姜昆《中国曲艺艺术魅力》讲座中笑听答案。姜昆在美国常青藤联盟之路的曲艺讲堂,正是一次走出去的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屡禁不止的国内艺术团体“扎堆”赴海外“镀金”演出现象,2014年7月9日,文化部正式印发《关于坚决制止国内艺术团组赴国外“镀金”的通知》并召开专题座谈会,面向媒体和公众解读,表示将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监管和引导,对国内各级各类艺术团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国外著名演展场所或国际组织总部办公场所“镀金”现象予以坚决制止。对此,国内主要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社会舆论一段时间内持续“发酵”,一致赞成政府采取措施制止“镀金”行为,支持优秀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是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工程。本文以系统哲学观为整体视角,把系统论、翻译学、传播学、文化学等领域的概念融会贯通,并结合莫言作品为例来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是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其中原作、翻译、传播、接受、研究等要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快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我们应以系统观来对各环节进行打造,更要注意进行整体建造。我们应坚持以联系、综合、辩证的整体观来加强"系统整体中的部分",同时对"系统部分中的整体"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41-142
2009~2010年,上海各出版社共引进2437种图书、输出495种图书版权,“走出去”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为激励在版权贸易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鼓励和引导出版社输出与引进更多“两个效益”俱佳的优秀出版物,  相似文献   

17.
酒文化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受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或影响,人们酿酒、饮酒的物质饮食行为往往脱离饮食活动本身的物质享受意义而向其他非饮食的政治伦理意义转化。这主要表现在:从“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等政治观念出发,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或官场政治现象相联系;通过禁酒禁饮对社会酒事行为严加控制或通过驰禁赐饮施惠示恩笼络民心,形成专制王朝或张或驰的酒政管理措施;用“礼”的政治原则框架社会饮酒行为,形成“以酒成礼”即借助饮酒活动强化社会尊卑贵贱、等级有序的“礼治”政治秩序等等。由于酿酒、饮酒作为一种社会物质化行为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专制政治的干预或改造,从而使中国古代酒化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范迪安向记者详细解读“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四大主题即“古老的中国”、“当代的中国”、“多彩的中国”和“中国与世界”,旨在立体地展现中国优秀的视觉艺术遗产和当代中国生机勃勃的视觉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9.
戏台,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类型,其分布广泛,从威严肃穆的宫殿到繁华嘈杂的里巷,甚至蛮荒山村都可见其踪影。中国唐代以前的“戏”或“百戏”,主要为歌舞、杂技、魔术、游戏,无论野外还是厅堂,凡有一方场地即可表演。至宋元时期,以“曲”为主要元素的“戏曲”成熟,于是有了汉民族的戏剧形态,有了以戏曲表演为主的戏台。戏曲从画地为台到固定的戏台,历史千年。中国古戏台折射的是古老戏曲一路走过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纺染的一种技艺,古称“扎缬”或“绞缬”,民间形象地称“疙瘩染”,即有规律地用棉、麻等绳线将平整的布料结扎、绞缠后入染缸上色;因结扎法不同,成品则显示不同花纹图案;又因染液渗润程度不等,其花纹色蕴自然,别一番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