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群力  时保平 《武当》2013,(3):29-31
七、性命双修(一)“性命双修”是武当拳功的主题,是仙道重生、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途径,也是道教养生思想的组成部分。何谓“性”?何谓“命”?《道教五派丹法精选》第三集,明代道人陆潜虚所著《玄肤论》中文日:“性者,万物一源;命者,己所自立。性非命弗彰,命非性弗灵。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今之论者,类以性命分宗,而不知道器相乘,有无相因,虚实相生,有不可歧而二者。故性则神也,命则精与气也;性则无极也,命则太极也。可相离乎?”意思是说,性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命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性没有命就不能显现,命如果没有性就没有灵机。性是命的主宰,就是神,是思想情志活动,是先天之性,真性;命就是精与血,是筋骨肉及形态外在表现,是性的基础。现在人将“性”与“命”分宗分派,不知道“道”与“器”的相互联系,“有”与“无”的互为因果,“虚”与“实”的相互依存,其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2.
谢远基 《武当》2014,(5):49-51
金刚二指禅是中华传统武术气功中的一门绝学,又称为大力金刚指、点穴手、剪子功、禅指功等。其集强身壮体、祛病延年、防身制暴于一炉,被誉为“绝世奇功”,“武林秘招”。相传,此为少林派的代表性武功,  相似文献   

3.
杜子宇 《武当》2012,(4):20-22
太极拳显象于外,是以武演道的武功,又是有为造化的命功,故而人称"动气功",又称内功拳。气即命,命即气,有气则有命,无气则无命。功炼精气神,壮气则是太极拳修炼的中心内容。太极拳修炼由浅而深、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由粗而精,是一个很长的功夫过程,渗透着招式、势象、见识、法理、感念和慧通的不断积累。这漫长的渐进过程虽然没有截然不同的明显界限,但确实存在不同的功夫境界。为了切合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太极拳家都有学练层次的不同划分。李瑞东先宗  相似文献   

4.
从宋代的“睡仙”谈起睡觉能成“仙”吗?据古籍记载,陈抟就是一位“睡仙”。当然,所谓“仙”,是指养生有道之人。陈抟年轻时苦读经书,也曾想跻身仕途,但当时后唐王朝四面楚歌,他夺取功名的希望屡次破灭,于是,他便开始“访道求仙”。他隐居于武当山和华山,专攻内丹养生法。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发现睡觉也能养生治病,于是就专门研究起睡功来了。后来,他又跟随四川邛州天师观高道何昌一学“锁鼻息飞精之术”,终于练成了睡功,其“所修益高,蜕老而婴,动如神人”。据《宋史·陈抟传》记载:“陈抟曾到华山云台观修道,每寝处,多百…  相似文献   

5.
王春华 《武当》2007,(7):44-44
丹道修炼,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由炼精、炼气、炼神,至精气神合而为一,从后天入先天,由气功而丹  相似文献   

6.
在1989年11月上旬于贵阳市举行的“西南地区体育科学学术报告会”上,来自重庆市体育科教中心的女气功师温家秀作了《中国气功迪斯科》的论文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和重视。贵州省气功研究会和贵州省体委特联合邀请温家秀同志于12月5日起在筑进行为期一周的讲学,传授“中国气功迪斯科”。这套气功根据当代人治病、健身的愿望和需求,以中国传统中医的“精、气、神”学说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收“神形庄气功”、“大雁功”、“鹤翔庄气功”、“禅密功”、“疏经壮骨功”等气功流派的精华,以西方现代舞迪斯科快节奏的音乐和舞姿为表现手段创  相似文献   

7.
张兴洲  谭大江 《武当》2003,(10):9-12
太极修道养生论解 修道练武者,道门皆为养生之功也。丰云:修道练武不养生,多病多灾不长命。五分练,五分养,功道自然长。武道以炼为主,以养为辅。文道主张清静无为,不争,退让,养生全形,顺其自然,纯在于养。武道之养,养精养气养神,炼则炼气炼意炼形。拳法以柔制刚,以  相似文献   

8.
虚静 《武当》2000,(9):53-54
天道它那无时空之别的永恒无极,统御着万物在相对的时空中作永恒不息的有序变化,所以才有了本末互依的整体活宇宙。修道者不仅是要悟道,更要使所悟之道发挥其统御自体变化的作用,否则的话那就不是性命双修,而成了落空。《易》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如果修道者不能“至于命”,那他就是未  相似文献   

9.
自在日精功     
梁志海 《武当》2007,(6):10-10
功理自在日精功,乃道家一种性命双修的功法,主张清净无为。“道法自然而复归”“天人合一”,以达到气功的最高境界。自在,即以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相似文献   

10.
收功琐谈     
气功在修炼结束时,有“收功”的步骤。收功也叫收势,是每次修炼的最后一首程序,起势为头,收功为尾,收功一结束,就意味着本次修炼已千一段落。即由气功态恢复常态。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在于恢复,如果没有很好的恢复,就无法进行继续锻炼。收功是整理活动,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邓庆明 《精武》2007,(7):48-48
武术界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燕市奇人马礼堂更是一针见血道:“气功和武术是一家,武术家之上乘者,都以练气为真。不论内家、外家,气功不得真传,则难以登峰造极。”正如武谚所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他曾写诗道:“气功武术本一家,可惜后学习练差。内外  相似文献   

12.
“气功”一词的由来及其健身的科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功”一词,是建国之初才兴起的称谓,这与我国第一所气功疗养院———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及院长刘贵珍有密切关系。“刘贵珍(1920-1983),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入党。因体弱多病,1947年组织上送其回原籍修养,其间学得“内养功”,每天供应蛋、肉、面粉各一斤。练养102天后身体康复归队。该方法受到组织领导的关注,随又派刘回乡详细学习继承了“内养功”……1948年,在研究此种方法的名称时,有一老中医说这是古代的吐纳法,刘也认为“内养功”的主要作用来自呼吸法,故共同商定采用“气功”一词作为该种健身方…  相似文献   

13.
第六章百家功法大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右第一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新气功与鹤翔庄之后,百家气功功法纷纷出笼。一时间中华大地功法林立,辅导站遍地,学习班如潮。与各类职业学习班,如裁剪班,美发班,摩托车维修班,英语班,打字机班,公共关系班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人似乎在改革的同时向后去了,开始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气功,气功健身的大潮此起彼伏。从小到十几个人到大至1—2000人的各种气功班随处可见。仅1988年沈阳市和平区气功协会就举办各种气功学习班达20余期。人们在学习气功的同时,开始选择功法。 198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气功精选》一书收录功法22种,很快再版5次。又出  相似文献   

14.
杨占清 《武当》2013,(9):58-59
动乱年代论英雄,太平盛世说神仙。修道一说源自道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史前文化,远古传说。据内藏经《神仙传》记载:相传当年在崆洞山修炼得道成真的仙人广成子,曾传授华夏先祖黄帝《自然经法》一卷。内藏揭示天地人共参之玄机,"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黄帝精研其术,潜心演练,得道后乘黄龙飞升而去,留下千年神话盛传至今。修道泛指修行、修为、修心、修性、修命、修仙,亦  相似文献   

15.
郑清 《武当》2000,(11):33-33
气功之争为什么一直反复不止,致使无数气功爱好者尚在十字路口觅寻路标?其关键在气功界对“气功”一词尚不能下令人信服的定论,无论考其年求其世为实,还是掌门人手中有传度手令,哪怕有道有德,均难说明问题。更何况他类。因气功修炼在于修性炼命,决不是以气为功的修炼所能包容的。修为贵在返本还原,以治心为要,若能证得其法,则神功生,神通在。若言修得其功,则金丹何成?因此,我们只能说气功本无气,是人体能量流协调运动的性命之学,并调动元神用事的自动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钓鱼也是一种气功锻炼”,这是我近两年学习气功理论和在垂钓中体会到的。气功的功理功法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涵养道德,默念意识(即调心),调整呼吸(即调息),引动形体(即调形)。”调身、调息、调心是气功的三要素。而垂钓活动的全过程,是完全符合气功的功理功法的,也符合气功锻炼养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刍议气功与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中西方早期体育形式入手,阐明古希腊之“体操”中国之“导引”的健身运动都类似于今天的徒手体操。而“导引”一词是今天气功的另一种名称,主要的作用是调身、调息、调心。明确气功具有体育的特征,确定体育部门对气功的管理职能,有利于组织体育工作者对气功的科学形究与认识,以体育锻炼的一般卫生原则认识、解释、引导气功,消除有神论思想对气功发展的不良影响,焕发气功作为传统民族体育形式的勃勃生机,使气功在体育科学的领域中健康发展。通过新闻立体化的宣传,更多的消除练功中的唯心认识,增强唯物的观念,使气功真正能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到愉悦身心、健全体魄、延年益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练气功的人日益增多,究竟气功疗法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的人还不清楚,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往往容易误入歧途。气功的种类很多,有精华也有糟粕,甚至糟粕多于精华。如果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就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古代许多养生著作中,都指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练气功就是练三宝,这是正确的。所以,“精、气、神”是气功疗法的精神实质。用近代医学科学进行阐述,解释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科研工作,几年来我们通过用气功疗法的理论使用在临床实践上,反过来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气功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今后开展气功疗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精、气、神”(即气功疗法)的实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丹道要旨     
华玄子 《武当》2003,(10):48-50
《丹道要旨》是静功范畴,是炼养生气功最上乘的必由之路和唯一途径。它包含乾元功(男工修炼丹道之功),坤元功(女工修炼丹道之功),卧功和外丹功。 第一节乾元功 一、乾元功简介 乾元功即男子修炼丹道之功法,其功分四大步,三十六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1,(7):40-42
和式太极拳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创编。和兆元自幼习武,师承本镇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清咸丰年间,礼部尚书李棠阶邀其进京,和兆元武功精湛,曾统领清宫大内侍卫,官授“武信郎”。和兆元在京期间,精研武学,集思广益,融合老、庄之道,医家之学,《周易》《中庸》之理,创编了一套集拳、功、理为一体的新型太极拳——“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