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往往积淀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韵味。一直以来,鸟作为意象时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像汉代的赋作便与鸟结有不解之缘。不少汉赋家将文学作品与鸟联系起来,构建了许多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的鸟意象。各类鸟意象的构建寄寓着作者高洁脱俗之质、悲愤不遇之叹、人生困惑之慨以及英雄本色之蕴等寓意,成为汉赋文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是大江早期最重要的创作之一,《个人的体验》结尾处主人公鸟选择同婴儿一起生活下去这一行为的突然转变一直是本书研究的一个焦点。在情动理论的视域下,人之存在本身即是一个情感的流变过程,情感的流变影响人的行动之力。当鸟选择自我欺骗,试图逃避自己照顾婴儿的责任时,悲苦的情动机制在运作,他的行动之力甚至生命之力本身都减弱了。而当鸟选择面对自己的责任时,随着愉悦情动的发生,行动之力与存在之力则得以生成、增强。情动的运作也意味着鸟行为的转变。在情动的运作下,鸟决定面对自己的责任,实现了自身的转变与成长。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自然条件特别优越,许多迁徒之鸟长留此处,在这里栖息的各种鸟有120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亚洲。澳大利亚素有“鸟的天堂”之  相似文献   

4.
“鸟”意象在陶渊明作品中出现了四十多次,贯之始终。有“飞鸟”、“众鸟”、“归鸟”、“羁鸟”等等。陶渊明运用“鸟”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中的心境,诗意地勾勒出了诗人思想脉络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有着“韩国小鸟叔”之称的黄珉宇和有着“中国小鸟叔”之称的江雨轩都相继发行了自己的专辑,两个小少年再一起会擦出什么火花呢?看了才知道。  相似文献   

6.
棘鸟与天鹅     
《招生考试通讯》2011,(1):41-41
世界上有两种鸟,在临终前发出最美妙的歌声,那便是棘鸟与天鹅。但我赞美天鹅之死前绝唱,而怜悯棘鸟之临终悲鸣。  相似文献   

7.
读词札记     
温庭筠《望江南》“白苹”从神话向世俗的演变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有如下一段论述:“歌谣中称鸟者,在歌者之心理,最初本自视为鸟,非假鸟以为喻也。假鸟为喻,但为一种修辞术;自视为鸟,则图腾意识之残余。历时愈久,图腾意识愈淡,而修辞意味愈浓……”(全集第二卷107页)闻先生实则揭示了一条规律。在研究中古文学史的时候,人们往往看到,在当时确凿无疑  相似文献   

8.
《史记·秦本纪》说 :“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 ,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历来注家、译家往往把“鸟身人言”解释为 :“中衍身体是鸟 ,能说人话。”其实 ,“鸟身”应属上读 ,鸟身之“鸟” ,为名词用如动词 ,中衍鸟身 ,即中衍刺飞鸟于其身 ,亦即所谓“文身” ,系图腾之标记。“人言”应属下读 ,即有人将中衍的情况言之于帝太戊。  相似文献   

9.
步入高中的学生正如待放之花,张飞之鸟,在写作上,他们希望绽放文采之花。放飞丰实之鸟。然而,不少学生进入高三仍感觉胸中无一篇之墨,笔下有搔头之难。怎样解决学生面临的写作困境呢?  相似文献   

10.
要容人议短     
《鸟的评说》中讲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说各种各样的鸟儿飞长流短,专门诽谤他鸟,誉自己之好,针锋相对,唇枪舌战,争得不亦乐乎。这里,我想谈点意见:为人要有容人议短之胸襟。  相似文献   

11.
《缝纫鸟》(六年制小语第十册)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介绍缝纫鸟的特点,称赞它的聪明、灵巧、勤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坦桑尼亚“有一种特殊的鸟”叫缝纫鸟。为什么叫“缝纫鸟”呢?它有什么“特殊”之点?这是读者急于了  相似文献   

12.
神话传说中的鸟意象,作为人类普遍的共同幻想,体现了人类对于天空的想象与向往,是人类内在感受与外部经历的投映。在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下,鸟意象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神话传说为载体,对中国文化中的凤凰、青鸟、猫头鹰、喜鹊、杜鹃等鸟意象开展跨文化研究,探索不同文化语境中鸟意象的象外之象、异中之同,挖掘中国文化与他者文化中鸟意象的同一性、分裂性及平行性三大特征,有利于实现异质文化间的理性互视与对话。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产生寓言较早、留传作品较多的国家之一。许多寓言包含着深邃的哲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引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申鉴·时事》 整体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局部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它就失去了作为局部的性质和意义。这则寓言中的捉鸟人,只看到一只网眼捉到了鸟,而没有认识到整张网的作用,于是抛弃了整张网,显然也就再捉不到鸟了。  相似文献   

14.
个人与集体     
《新作文》2006,(3)
有这样一则古文:“有鸟将至,张罗以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也。”起初,颇感好笑。但反复咀嚼品味,倒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是的,在一张数万只网眼的网面上,捕得住鸟的只能是某一网眼,周围的数万只似乎毫无用处,得鸟的那一目才是值得充分肯定赞扬的。假如这样想,那你就错了。试想,“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也”,这里深深启发着我们:任何个体,任何个人,一旦离开了集体,离开了周围的群众,则注定一事无成;一个人只有置身于集体之中,才会有力量有作为。一目与一罗的关系虽然简单,而由它们揭示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具…  相似文献   

15.
【课例简析】《鸟的天堂》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路经“鸟的天堂”看到了奇丽的榕树和充满生机的鸟的活动,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该文编人小语第十册,属于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动态和静态。教学此文可采用目标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即:1.提示目标,整体感知。2.直奔重点,讲读结合。3.回归整体,检测目标。  相似文献   

16.
欲望的鸟道     
正所谓鸟有鸟道也。生活在湖泊上、湿地里的花翎大雁、长颈天鹅和短蹼野鸭,被乡党们誉为能带来幸福的祥瑞之鸟。他们在议论大鸟的同时,把候鸟南北穿梭的线路,称为鸟道,是有道理的。民俗谓之"鱼有鱼道,鸟有鸟道"也,大概从科学上说得过去,可以解释为鸟的声纳抑或地球磁场所为,不是鸟故意非走这条线路不可。否则的话,那些浪漫如斯的鸟,或许会选择贯通南北的另外驿路,也好在短暂的生涯中  相似文献   

17.
鸟是人类的朋友,鸟是自然之子。有了鸟儿,世界变得很精彩;没了鸟儿,世界将变得很无奈。为了共筑美好家园,请关爱鸟类!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乌鸦从神鸟到万人唾弃的不祥之鸟的文化底蕴及其转变原因,提出乌日合一是鸟图腾与日图腾的整合结果,乌鸦的不详色彩是语言美感和审美观念整合的结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08,(8)
就像人有美丑高矮之分一样,长喙(huì)鸟也有长喙的和短喙的。短喙的鸟一孵出来就成了残疾,母亲在儿女满两个月后就会将它们抛弃。这种鸟只能靠吃蒺藜(jílí)果充饥,但这种果子浑身长满了坚硬的刺,只有长喙鸟才能啄得开,甚至连那些喙稍短的长喙鸟也啄不开。于是,每年都有很多喙短的鸟因无法啄食蒺藜的果子而饿死。  相似文献   

20.
在三星堆文化的造型艺术中,人鸟组合图式是一种有代表性的造型。与其它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中的人鸟组合图式相比,它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所有的物质媒介和制造方法与众不同,而且其器物中的人鸟同形,以人扮鸟的形式独具一格,更重要的是,它作为古蜀人的族属标志和集体表象,反映了三星堆文化张扬之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