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职业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历史教学中人格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民族气节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训练学生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竞争、善于合作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应对挫折的教育;以史为鉴,教会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弘扬正气,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历史事件应联系当今社会实际,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2.
提出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建塑优良人格.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对过去的总结。历史书籍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明的载体。它浩如烟海,无边无际。天地理、政治经济、化科学、宗教战争等等,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正因如此,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便把传授丰富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爱国爱民的理想作为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然而,殊不知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其人格树立和健全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这是历史课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一点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却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把学习历史的目的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书写自己的历史。我想书写自己的历史才是最重要的吧。而每个人要书写好自己的历史,就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反映了现代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学生人格的形成发展要靠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创造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更好地体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周洪兆 《中国教师》2009,(Z1):428-428
<正>有效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他们的智慧、人格、情感获得最大发展。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心中要有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  相似文献   

6.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而情感目标渗透于历史教学过程中,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能力升华。它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学生精神陶冶与人格养成及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营造情感化的历史课堂氛围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习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和素质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提高自身素质,具备复合知识结构;明确历史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加强学科综合教学。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育要融思想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高扬人性,突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使其达到历史思维的个性化、历史知识的个性化,进而实现学生人格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刘月华 《生物学教学》2007,32(4):80-80,M0004
在生物学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过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常把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树立爱国爱民的理想作为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殊不知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其人格树立和健全的过程。在社会和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健全的人格越发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下面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谈谈历史教学中对人格培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丁梅 《宁夏教育》2014,(3):52-52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转化过程,包括“认知、明理、导行”一个环节,也是健康人格形成的一般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重视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意见,认真听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多与他们交流、沟通,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以积极关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素艳 《考试周刊》2010,(15):171-172
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不断创新。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标新立异,从而为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 ,也称个性 ,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着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信念等多种因素。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 ,人格处于核心地位。爱因斯坦曾说 :“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爱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确实 ,优秀人格的建塑和养成 ,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 ,而历史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更是直观的又是潜移默化的。为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雕塑学生的健全人格。一…  相似文献   

14.
郭庆 《考试周刊》2008,(11):150-151
历史学科在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优良人格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历史课中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进而帮助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中学的创新教育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历史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历史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将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达到上述目标,就必须重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研究。实际上,语文教学的引导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教材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情感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7.
颜刚 《教书育人》2000,(24):24-24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个性自我实现与自由发展以及完整人格得以塑造的过程,而学生的这种主体性发展离不开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智慧成果即“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把本人的品质修养、道德观念、情感体验、社会观念、人生价值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本人修养程度和基本素质在与学生交往中显露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交往便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生熟练掌握训练他们的技能,而且要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意志、体育健美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么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格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9.
汤蓉 《考试周刊》2011,(59):151-152
在中学历史道德和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中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健康人格培养方法和存在问题来论述现代教育中中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形成和培养,得出如下结论:重视道德和人格教育,是青少年健全发展的客观需要;重视学生人格建塑,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要想搞清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首先要了解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因素。他们分别是: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就是在这些因素的不断运动、不断作用下展开的。其中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因素,其它因素要促进核心因素的发展。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教师通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和控制教学的进程,而教学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近年来也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它不仅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且还包括教师的人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