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光惠 《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5,2(9):127-12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习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课程改革和语教学改革的灵魂.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必须充分认识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追求的不只是学生凑在一起的学习形式,况且这种形式的仿效应当说也并不是很难.那么,合作学习的真谛是什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伊索寓言>这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其意义不仅强调语文学习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生和发的主体。面对本次课程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把注意力转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特别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其中,自主学习最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适应 相似文献
6.
7.
张贵忠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6(6):70-7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尝试把“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去,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袁丽娜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5,(12):7-9
实施综合性学习,首先要弄清其本质.这个问题不容易弄清。分析本质先要查清源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字眼首先出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但读过标准似乎更让人迷惑——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转变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而是学生在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下面谈谈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努力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孙其真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8):88-8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充分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已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是人文素养的重要构成,是人的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重要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而所谓自主,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寻求解决的行为方式。布鲁纳认为,教学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外,“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引导学生发扬自主精神,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课本到多媒体影视文化学习语文,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语文教育必须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放飞学生的个性,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和创造力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并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积极体验、合作、实践,为学生构建出了一种民主而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此,“文本”这一新理念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然而,由于“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用过来的术语,许多语文教师对“文本”的内涵及特征把握不准确,语文教学中一度出现文本失落的现象。本文试从分析文本的内涵及特征入手,剖析当今语文教学中处理文本的失误,并进一步指出解决之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让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所设的“诵读欣赏”一栏,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其它版本所没有的。“诵读欣赏”包括“诵读”、“欣赏”两个阶段,意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达到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目的。《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初中教材中原有的“红色经典”课文如《纪念白求恩》《白杨礼赞》《七根火柴》《分马》《老山界》《菜园小记》《挺进报》《生命的意义》等都已被删去。高中必修教材中居然没有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原有的“红色经典”课文如《风景谈》《荷花淀》《改造我们的学习》《挥手之间》《小二黑结婚》《与妻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也都被删去。在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目中仅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外国的“红色经典”,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目中居然没有一部“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