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小说《权力》中,当代印第安作家霍根将殖民话语的颠覆与印第安话语的重建通过阿玛的故事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后殖民的反话语策略讲述了阿玛对白人基督教文化的抵抗,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印第安土著部落对自身话语权的重建,试图书写被殖民话语歪曲、抹杀的印第安文化,寻找印第安身份,恢复印第安民族应当拥有的地位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个世纪以来欧美文明的同化影响,印第安人已经发生了比较深入的"白化",具有印第安人和美国人的双重身份。在《战舞》的标题故事中,这种双重身份相互之间的历史和现实不可调和因素给印第安民族心理和民族特性带来的困惑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印第安营地》中,印第安男人的死上演了一幕令人哀婉的死亡悲剧,他为什么会自杀?从而,把读者引向了对他死亡悲剧意义的探寻中。本文将从爱情、社会地位以及美学等全新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陈欣妍 《文教资料》2014,(25):10-12
本文运用冰山理论分析《印第安人营地》,认为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及文学评论家对此部作品的解读仍存有疑点及局限性。剖析印第安男人的死是由妻子的背叛、生活的窘迫,以及对白人文化强势侵入印第安传统文明的无力抵抗与绝望等多重因素造成的,而自杀则是这个小人物捍卫尊严的硬汉般的自我表达。  相似文献   

5.
《珍珠》在讲述印第安人生存斗争的故事中,再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印第安文化,传播印第安人尊重大地的深层道德,为今天工业化社会缓和文明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借鉴,促使人们深刻思考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建立人类与自然界的新型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成长主题来说,小说的压倒性主题是死亡。两个成年白人一个从现代科技的角度,一个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介入印第安人生活——而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是,这种介入又是必须的——它导致了在这种介入中印第安男人无法把握自己生活的无助。主人公的成长是通过思考死亡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走进"新鲜阅读",走进无穷无尽的世界……先调节胃口,再开设大餐一个印第安人和蟋蟀的故事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再好的学习条件对他来说都是形同虚设;而一旦有了兴趣,不用催促,他也会全力以赴认真学习。有一个故事说得很有意思:有个印第安人和  相似文献   

8.
在印第安口头文学中,恶作剧者既担当着创世者和部族文化英雄的角色,又是边缘化的孑然独行者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逾越者,以好色、饕餮、傲慢、反叛、贪婪、残忍、卤莽、懒惰等恶习和蠢行而著称,且每每因自己的恶作剧行为而遭受惩罚。印第安恶作剧者的这种多层面形象蕴涵着把和谐、平衡、统一视为最理想境界的印第安宇宙观,体现着作为印第安生活主干的印第安幽默;借助于对恶作剧者形象的戏谑和嘲讽,恶作剧者故事在听众的笑声中实现了印第安口头文学的教化功能,不仅保证了部族文化传统的世代延续,而且促成部族成员对印第安道德规范的接受与认同。  相似文献   

9.
近读邱学华老师的新著《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让我不禁想起一则“印第安老人买汽车”的故事:有一位印第安老人。赚了钱,买来一辆汽车。他不知道汽车有内能,可以去开动它,而是雇了一匹马拉着它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自1969年开始兴起的"印第安文学复兴"运动,越来越多的印第安裔作家开始受到重视和研究。其中在文坛上较为活跃和成功的莫过于莱斯利.西尔科。其代表作品《仪典》讲述了从战场上返回部落的‘混血’战士塔约的故事,本文试图分析主人公塔约如何通过印第安传统文化中具有自我救赎功能的讲故事以及一系列仪典的方式,来治愈战争创伤、重拾自我身份、重新认识和拥抱印第安传统文化,在两种文化冲击下摆脱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的处境。  相似文献   

11.
《骑马出走的女人》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劳伦斯对“他者”文明—原始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它讲述了一个厌倦西方文明的白人女性骑马出走,投奔印第安人并甘愿献身于印第安神明的冒险历程。整个故事看似荒诞,然而实际上却承载了劳伦斯拯救人类文明之理想。  相似文献   

12.
海外文坛     
正印第安女作家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小说奖全美书评人协会奖日前在美国纽约颁出。今年63岁的印第安女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凭借长篇小说《拉罗斯》获得小说奖。《拉罗斯》讲述的故事,与北达科他州两个关系紧密的印第安家庭有关:在一场可怕的事故中,一个五岁的男孩丧生,两个家庭的生活从此天翻地覆。接受奖项时,厄德里克说:"让我们回  相似文献   

13.
《爱药》是印第安女性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代表作,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印第安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故事叙说中他们普遍找不到身份认同而产生身份认同焦虑.从文学心理学与文学社会学的视域,用发展心理学的身份认同理论从自我心理、文化、地域、社会等方面去探析新时代印第安人群体在美国社会主流文化大背景下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困境,以期更好地理...  相似文献   

14.
朱瑞霞 《海外英语》2013,(6X):212-213
该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血中冬季》中主人公的归家主题。以莫马迪为第一人,当代美印第安作家的小说大多以"归家"作为主题。归家不仅指主人公本人回到家,也指他精神上有了归属感,回归印第安部落传统。他的回归与印第安长者讲述故事,动物引领和典仪的启示都分不开。韦尔奇通过描述印第安的生存困境和他们的创伤记忆唤起读者对他者的同情,通过重写被歪曲的历史颠覆白人的文化霸权对他们的消音。  相似文献   

15.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女人向男人索要他母亲的心脏,男人便真的将匕首刺进了母亲的胸膛。当男人捧着母亲的  相似文献   

16.
看海明威如何"表现"《十个印第安人》的故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明威是开一代新风的小说家,他擅长用简约的语言,由人物的言行来"表现"故事,而不是由作者来"讲述"故事.短篇小说<十个印第安人>是其"表现"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血泪之路     
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切诺基族(北美印第安人中易洛魁人的一支)男孩伤心欲绝地走过美国历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  相似文献   

18.
沙漠之花     
这个美丽的故事流传在美洲印第安土著中已近200年,一朵荒漠中的小花, 不是为了自己的艳丽,而执着于点缀这个世界的一角……  相似文献   

19.
这个美丽的故事流传在美洲印第安土著中已2000年了,一朵荒漠中的小花,不是为了自己的艳丽,而执着于点缀这个世界的一角……  相似文献   

20.
这个美丽的故事流传在美洲印第安土著中已近200年了,一朵荒漠中的小花,不是为了自己的艳丽,而执着于点缀这个世界的一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