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目标,教育就要肩负起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的光荣使命。但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呈现的是大量升学无基础、务农无技术、打工缺技能的初、高中毕业生回流到农村,他们“喂猪不如嫂子,种地不如老子”,“初中毕业一把锄,高中毕业到处游”。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本文试图从基础教育阶段狠抓职业技术教育这个层面对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作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辰.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2006年中央纽织部、国家农业部联合下文,提出在“十一五”期问培养“百万农业中专生”的宏伟目标.无庸置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已经吹响,农业学院春意盎然.农业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和结合点。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缄市化进程中把自身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农”问题的发展历程可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整体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 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土地资源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应当以保护耕地为土地政策的首选目标,决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城市化是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拒绝“盘景式”、“景观秀”和“豆腐渣”工程。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关注和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广大农村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村面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很多地区,  相似文献   

6.
由于青壮年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女性化的社会现实已基本形成,农村妇女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强大力量,她们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切活动.但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参与状况边缘化将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她们也应该作为“两委会”班子的主体参与到乡村自治管理的活动中来,使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话语权,将能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职“两课”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手段,它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高职“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有必要探讨高职“两课”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契合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系统的转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转型和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型,并推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转型。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正确处理农村、农业发展的趋势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农民的“主位”与“客位”的关系、目标共同性与地区差异性的关系以及全方位建设与分阶段突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广大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而职业教育培训则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最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民”的定义分析,具体阐述了如何以职业教育为龙头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张江 《农村教育》2007,(1):11-13
一、实施“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从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看新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胡锦涛同志“两个趋向”理论指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热潮。各级党委政府紧抓机遇,想方设法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农民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温岭市委、市政府也把新农村建设确立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温岭发展的三大主体任务。以“生产方式新、生活方式新、村容村貌新、管理方式新”为目标的“村村新”工程凝聚了全市116万人民的创业激情。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要把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但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宏大的系统工程。各地农村基础条件、发展状况不一样,新农村的建设从何入手,怎样入手以及政府如何加以引导、扶持和全面的协调等,部需要深入调研.不断探索和实践。在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时,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建设好新农村,必须把培养新农民摆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培育新型农民的现实意义;其次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再次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职业教育为龙头培养新型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娟 《职教论坛》2008,(11):50-52
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广大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而职业教育培训则是培养新型农民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十一五”期间。正是新农村建设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政策的提出,对所有关心“三农”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大事。据介绍,早在六年前.您就针对当时的宏观经济状况提出了发起一场“新农村运动”的政策建议。请问您提出这一建议出于什么考虑?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瓦房店市谢屯镇舒茏村,一个不靠山不靠海、曾被人认为毫无区位优势币11投资价值的“弹丸小村”,如今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富村新实验”。这场“实验”力求探索出这样一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模式,如果这场“实验”成功,那么这种“富村新模式”将会吸引无数的企业、个人投资者把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洪流中,新农村建设这一时代命题也将会产生新的求解方式……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各种关系,为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孟晓花 《农村教育》2006,(11):40-41
培育新型农民,要强化农民群众主体意识,确立农民群众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养新型农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教育的哺育和支撑。为此.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村教育.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机遇。 新农村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婆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渠县从县域教育的角度.提出了要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建立一种升学与就业兼顾、普职融通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让农村教育真正姓农;宜宾县一中则就农村普高面临新任务如何主动调适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以期给新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子“人”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达到改造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目的。 新农村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教育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学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地.应该根据发展新农业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综台素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示范者。为此,宜宾县柳嘉职中通过推广项目、联系村社、帮扶农户。开展“送知识、送技术下乡”等活动.扩大学校服务“三农”的影响力;宣汉县毛坝职中则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打项目。做“活”、做好“牛”文章。通过培训“星火带头人”、建立科技服务网点、组织学生“科技赶场”、帮扶科技示范村(户)等活动。大力传播新知识、新技术.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地方和学校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新农村教育只有在积极服务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才能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两个趋向”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提出。体现了我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从2004年“科学发展观”到2005年“和谐社会”的提出。“两会”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重点工作任务来抓。都体现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密云县是北京的远郊区县,也是农业大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务艰巨,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来完成这个任务,农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智力支持和保证,本文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民素质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